減稅降費政策對A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思考

本文是一篇財務管理論文,筆者認為減稅降費作為一項利國利民的好政策,自推行以來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為了實現國家經濟的長期發展,減稅降費以降低企業成本為主要目標令供給側成本作出了實質性降低,尤其是針對中小企業的政策傾斜力度較大。當然政策實施過程中勢必會伴隨問題的發生。
第 1 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國際上自拉弗曲線顛覆了人們的稅收理念之后,1980 年的代里根減稅開始掀起了一波接一波的企業所得稅減稅浪潮,尤其是 2017 年 12 月美國稅收體制作出30 年來最大幅度的修改,企業所得稅率從 35%降為 20%,其外溢效應一度成為全球性話題。加之我國企業尤其是制造業企業發展至今普遍大而不強,有效供給不足,稅負重、創新弱直接導致企業發展后勁不足。面對國際減稅浪潮的沖擊和企業發展轉型的需要,為了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我們選擇順勢而為。2018 年 11 月1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不僅否定了民營經濟退場論,還強調了民營經濟作為中國經濟的內在因素要繼續做強、做大,并指明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將作為下一步支持民營企業壯大發展的第一件工作。在 2019 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指出減稅降費作為既公平又有效的政策,直擊當前市場主體的痛點和難點。于是“減稅降費”便成為 2019 年以來宏觀調控和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關鍵詞。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發,國民經濟受到了巨大沖擊。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為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助推企業順利復工復產,國家稅務總局自 2020 年 1 月 1 日起又加緊出臺了一系列聚焦關鍵領域和重點行業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稅收優惠政策。
我國改革開放發展至今,中小企業發展迅速,成長為創業富民的重要渠道,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強,尤其在緩解就業壓力、保持社會穩定和助推深化改革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中小企業的發展也面臨市場交易成本高、制度性交易成本高及企業經營性成本高等“三高”問題。為助推中小企業發展,國家近年來陸續出臺優惠政策,2019 年的減稅降費新政更是站位高、定位準、方位全,普惠性減稅與結構性減稅并舉,主體更傾向于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2020 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稅收優惠政策更是起到救企業于“水火”的關鍵作用,有效避免了疫情下納稅資金壓力帶來的“雪上加霜”。大量“真金白銀”的政策,對我國中小企業的運營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
..................................
1.2 研究目的和意義
1.2.1 研究目的
國家系列減稅降費優惠政策的出臺,無疑會為企業的經營帶來積極的影響。但是減稅降費政策在減輕企業納稅負擔的同時也會對企業的財務管理提出許多新的要求,而企業財務管理的水平也會直接影響到減稅降費政策的實施效果。本文站在中小企業的角度來分析減稅降費政策對企業財務管理帶來的影響,以期找到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短板和可改進的空間,以便企業能夠更充分地享受到減稅降費帶來的紅利,同時希望為今后國家繼續深化減稅降費政策提供借鑒。
1.2.2 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
伴隨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實施和減稅降費政策力度的不斷加大,中小企業的發展越來越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中國的中小企業貢獻了 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 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和 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穩住了中小企業,就是穩住經濟的“半壁江山”。以上數據充分證明了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因此國家將其作為減稅降費政策實施的重點對象。但是本人通過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發現,對于這樣一個重要的經濟體,結合減稅降費政策針對其財務管理開展研究的內容并不多。因此,本文通過分析當前減稅降費對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找到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對促進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在減稅降費政策紅利下水平提升提供了理論支持。
(2)現實意義
近年來,國家稅制改革屢出大動作,優惠政策也是頻頻出臺,有時甚至令納稅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前一個政策還沒有研究吃透,補丁性文件或是新的規定又來了的現象時有發生。中小企業作為落實減稅降費優惠政策的主要對象,有些企業由于自身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人員水平不高甚至專業或專職財務人員欠缺等“硬傷”,對優惠政策的理解及執行不到位,以致產生種種問題,如理解偏差、執行延后等更有甚者可能會直接沒有接收到優惠政策信息。對于這些企業而言,減稅降費的優惠政策很可能就落空了,更談不上收獲到多少紅利。所以,為了讓減稅降費政策更好的落實到位,本文以 a 企業為案例,對該企業在減稅降費政策下財務管理受到的影響以及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以促進企業對優惠政策做到應享盡享,進而穩步提升企業的行業競爭力。同時,也為其他有類似問題的企業提供借鑒,希望他們能夠充分抓住改革契機,大力發展提升自身競爭實力。
................................
第 2 章 相關概念與理論基礎
2.1 相關概念
2.1.1 中小企業的界定及特點
(1)中小企業的界定
在我國,中小企業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人員規模、經營規模相對較小的企業,包括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中小企業的界定標準因行業特點不同而有所差別,工信部、國家統計局、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四家單位聯合印發了《關于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 號),通知中結合行業特點,據企業從業人員、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指標將中小企業劃分為中型、小型、微型三種類型。
.....................
2.2 相關理論基礎
2.2.1 拉弗曲線理論
拉弗曲線理論的提出者名叫阿瑟·拉弗,他是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商學研究生院教授,是“供給學派”的代表人物。該理論主張以大幅度減稅來刺激供給從而刺激經濟活動。“拉弗曲線”的橫軸表示稅率,縱軸表示稅收額,它表明的是稅收與稅率的關系:當稅率等于零時,稅收也為零;而當稅率呈上升態勢時,稅收也會隨之增加;當稅率達到某一定點時,稅收額也會到達拋物線的頂點,此時稅率即為最佳,如稅率再提高,稅收額則將會減少。
稅收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納稅人繳納的稅金用于民生工程的公共服務。國家組織稅收收入的底線是要保障政府公共服務最低的財政支出,所以在底線和稅收最大化之間的區域才是實際上的稅率可調區,國家實施減稅降費政策的力度也會受此影響。基于當前經濟形勢,為了推動傳統企業轉型發展,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減稅降費會是未來相當長時期內稅收政策的主旋律。
2.2.2 稅收遵從理論
稅收遵從度是指納稅人受主觀心理態度的支配所表現出來的對稅法的遵從程度。納稅人依法向國家在稅收征期內據實合規進行納稅申報和繳納稅款,并且服從稅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合法合規的管理就是稅收遵從。稅收不遵從就是作出與上述相反的行為。
關于提高稅收遵從度的最佳途徑,存在多種觀點。畢竟站在企業的角度,如果不是國家強制規定,企業不會主動納稅。有些人認為提高企業稅收遵從度最好的辦法是增加激勵,而有些人卻認為最好的方法是加大處罰,二者觀點大相徑庭。稅收遵從理論大致可分為兩類,分別是基于經濟學的理論和基于心理學的理論。
...............................
第 3 章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受減稅降費影響的現狀及機理分析
3.1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受減稅降費影響的現狀
3.1.1 財務工作思路的變化
.........................................
3.1.2 財務核算內容的變化
.....................................
第 4 章 a 企業財務管理受減稅降費政策的影響
4.1 企業概況
4.1.1 a 企業及其財務管理簡介
......................................
4.1.2 減稅降費政策實施效果在 a 企業的表現
...........................
第 5 章 減稅降費政策下完善 a 企業財務管理的對策
5.1 優化營商環境,降低稅收遵從成本
5.1.1 改進政策宣傳輔導方式
舉凡新政策出臺,政策宣傳是政務服務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稅務機關、相關部門以及官方媒體都會組織開展各種宣傳培訓輔導。除發放宣傳資料、會議培訓等傳統線下宣傳輔導方式外,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應用,微信、微博、微視頻等各種線上宣傳輔導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多舉措、多渠道并行的結果固然擴大了宣傳覆蓋面,但是宣傳輔導效果未必顯著。
究其問題有三:一是宣傳輔導的對象缺乏針對性。被宣傳輔導的對象面對鋪天蓋地的宣傳輔導內容一時目不暇接,只能走馬觀花的接收信息,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基于每個市場主體的涉稅感知和涉稅需求不同的情況下,除了采取“遍地開花”的宣傳輔導,還要有的放矢的針對問題各個擊破,分門別類的宣傳輔導效果遠大于千篇一律的“鋪天蓋地”。二是宣傳輔導過后缺乏后期跟蹤。部分宣傳營造了暫時的場面卻沒有取得長效的收獲;一些輔導也往往流于形式,拍了照片收了表格,沒有后續的跟進追蹤反饋。信息的及時傳遞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效的事畢反饋才會讓政策宣傳輔導工作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以促進后期工作的改進。三是宣傳輔導專業化力量較為薄弱。負責宣傳輔導的工作人員并非專業宣傳輔導隊伍,一般是行政負責宣傳工作人員和業務部門骨干的臨時組合。受客觀原因限制,這些人還肩負著大量其他崗位職責,真正用于專門搞宣傳輔導的時間較少。政策宣傳輔導是一項持久性、復雜性的工作,設立專業化的宣傳輔導團隊或機構進行統一規劃管理,是實現優質、高效政策宣傳輔導的保障。建議加快建立政策宣傳輔導專業團隊,制定政策宣傳輔導保障制度,從而實現從上到下,橫向縱向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的宣傳輔導。
5.1.2 簡化企業納稅申報程序
..............................
第 6 章 研究結論與展望
6.1 研究結論
減稅降費作為一項利國利民的好政策,
自推行以來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為了實現國家經濟的長期發展,減稅降費以降低企業成本為主要目標令供給側成本作出了實質性降低,尤其是針對中小企業的政策傾斜力度較大。當然政策實施過程中勢必會伴隨問題的發生。首先,“減稅降費”政策的推行給企業增添了諸多財務管理上的問題,這些問題會影響到企業能否真正深入理解并準確把握到政策,繼而合理利用優惠政策收獲“紅包”。這些問題不單是企業財務人員水平的問題,還對企業管理者提出了要求,要重視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以企業自身實際和發展為出發點考慮,緊跟“減稅降費”政策腳步,不斷調整其籌資、投資策略以及股利分配策略等財務管理策略,充分發揮國家提供的優惠政策的作用,進一步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奠定企業未來長久發展的良好基礎,以順應當前市場發展的“新常態”。其次,政府管理部門要充分發揮政府宏觀調控的職能,隨時發現并盡快解決政策實施中遇到的問題,尤其要對涉及到阻礙優惠政策落實和征收管理的問題引起高度重視,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清理。
此外,減稅降費政策自出臺后隨著不斷實踐,諸多問題缺陷日漸浮出水面,政策需要不斷調整、不斷完善,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適應,滿足優化營商環境建設要求,才能充分發揮其積極的影響與作用。一是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政策缺陷。當前我國針對研發費用的扣除均采取統一方法,對不同階段研究未采取差異化處理。基礎研究、試驗研究和應用研究三個階段的目的各不相同,耗費也不同,因此,三個研究階段應當采用不同的費用扣除比例,現行的扣除政策不夠合理。當前的研發費用扣除門檻比較高,一些中小企業也會發生研發費用支出,但是由于核算機制不健全無法簡單的進行稅前扣除,因此大多企業選擇不參與扣除。而對于剛起步的中小企業,由于盈利較少或者處于虧損階段,即使參與研發費用扣除也只能單方面擴大可彌補虧損,無法真正得到稅收優惠。故而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這種紙面上的優惠無法有效激發企業積極性,反而可能挫傷其加大研發投入的意愿。同時,研發費用只能在企業所得稅年終匯算清繳時才考慮,在預繳階段無法參與稅款征收,造成企業多交稅款減少了當年的流動資金。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