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環境對國有企業融資的影響探討

國有企業是指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以及國有資本控股公司。國有企業由國家對其資本擁有所有權或者控制權,政府的意志和利益決定了國有企業的行為。因此,國有企業的融資行為受到自身所有權與市場經濟體制的雙重影響,體現出一定的特殊性。
1財務環境概述
1.1財務環境的內涵
財務環境是指對企業財務活動和財務管理產生影響作用的企業內外各種條件的統稱。外部國際金融環境的變化,國家財稅政策、投融資政策、經濟發展政策的更新,行業市場形勢的影響;內部企業財務管理制度的設置,資金的取得、運用、收益的分配,企業合并、分立、重組等都與企業融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作為國有企業除了上述因素,企業主要領導的換任、行業主管部門政策及人員變動、地方政府的長短期發展規劃調整等也會影響企業的融資決策和融資方向。所以,要取得融資的成功,國有企業必須考慮各種與之相關聯的環境要素。
1.2財務環境對國有企業融資決策的重要意義
1.2.1經濟政策的導向有助于為國有企業融資拓寬渠道
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國家每年都會依經濟形勢的變化出臺一系列新的政策法規,以刺激、促進國有企業穩定發展。如果能夠利用好相關積極政策,對企業自身進行管理制度、產業結構、發展方向及規劃等的調整,多方面、多領域打通融資渠道將有助于國有企業進行融資創新。
1.2.2持續、穩定、良好的經營發展是國有企業融資的前提
目前,在嚴峻的市場競爭條件下,相對于民營企業,國有企業有相對穩定的項目資源。依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有優先受讓周邊土地的條件;依城市公園、道路的建設可配套停車廠(位)經營性項目;依景區建設可開辟新的旅游項目等,總體具有穩定的現金流和盈利能力,企業都可良性、持續的運轉,這是企業發展和再融資的保障。而多開拓經營性項目,增加企業現金流,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是國有企業永恒不變的一個發展方向。
1.2.3健全的財務管理體系有助于實現國有企業融資的可持續性
財務管理體系的建立和高效運行對一個企業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好的管理體制規范企業發展,使發展越來越良性;不健全的管理體制制約公司發展,甚至還會影響企業正常經營。所以建立一套現代化的、適應自身特點的財務管理系統是很有必要的,也是目前國有企業迫在眉睫的工作。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體系相對于民營企業是比較健全規范的,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被債權人所接受,降低融資困難。
2國有企業在融資過程中需要注意的財務環境問題
2.1對于國家經濟政策與融資政策的變化不敏感
很多國有企業融資部門及人員往往是相關政策都已出臺好幾年,他們卻還不知道,只是一味地墨守成規,按部就班,等審計查出企業相關業務的辦理、執行與現行政策不符、有違規等問題時才開始對照問題找政策,而此時很多項目的審批手續、文件都已完成,想要整改困難重重,則牽一發而動全身,難以實現融資的目標,甚至影響整個項目的正常實施。
2.2企業融資決策管理流程不規范
目前,多數國有企業普遍存在融資決策管理流程不規范、體制不健全、模式老舊等相關問題。一個融資方案的產生和落地,沒有環環相扣的審批流程,只是憑個人經驗,領導決定就盲目決策執行。這會增加企業的財務成本,很多重大項目的融資因決策草率、管理不規范,連帶日后的償還、抵押等問題,惹來官司不說,還可能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
2.3融資渠道不通暢
長期習慣行政性的管理模式,市場參與度不高,使得很多國有企業不論管理體制、運營模式,還是資產指標和財務指標都達不到市場化融資的條件,而固有的傳統理念使企業管理層難以改變,也不愿意承擔風險去改變,各種融資問題應運而生,融資工作困難重重。比如本來市場化的融資方案只需要根據企業自身需求、比照要求的資產、財務等指標籌劃、決策、實施即可。可很多國有企業還得走相關部門的審批流程,而這些審批部門的主管領導大都是行政業務出身,不懂市場化的投、融資運作,匯報、解釋不僅耽誤了好的“窗口期”,還有可能因為個人認知和理念的不同導致項目融資的失敗。
2.4融資風險估計不夠
近幾年,部分地區國有企業頻頻出現債務償還“爆雷”的情況,這是因為在國家融資政策利好的情況下,企業對融資風險估計不夠、盲目融資、超限融資的結果。一個完善的融資方案不僅要能融到錢,還要考慮到最后的償還,方案變更的應對,相應的抵押、保證責任會不會實現,如何規避審計風險,會不會影響到企業征信等一系列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在一開始沒有被關注和評估到,就會給后期的融資工作帶來風險。
2.5融資管理團隊整體素質不高
為響應國家國有企業轉型的政策要求,目前很多國有企業處于正在轉型或轉型后的初期試運行階段,融資部門從業人員要么是從本企業其他部門調入,要么是剛招的非對口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專業知識匱乏、資本市場融資經驗不足,整體素質不高。團隊建設從管理、執行到分工,各個環節都是缺失的,這使原本就存在難度的融資工作難上加難。
2.6相關主管部門溝通不夠
很多國有企業因行業不同都有不同的主管部門,包括項目的手續、企業的管理等,日常很多工作都要在這些部門進行備案或取得審批,關乎民生的項目還需要地方財政撥款。所以和這些部門取得聯系,并保持密切溝通也是國有企業融資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
3優化財務環境提升國有企業融資質量的對策建議
3.1提高融資管理意識
現代化的企業管理,要求國有企業必須改變之前只依賴當地政府,依靠財政性資金生存、發展的經營理念。要用市場的眼光去看企業“自主融資”,多方位、多領域的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用科學、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規范企業融資行為,學會運用杠桿原理,以少量自有資金撬動更多的社會資本來助力企業發展,而不是一味地沉浸在“少舉債,少擔責,壓力小,負擔輕,有多少錢干多少事”的傳統消極融資理念當中,意識決定發展。
3.2聘請專業的政策顧問
每次國家新的經濟政策的出臺都是在一定背景下,或規范、或刺激經濟的發展。國有企業作為特殊性質的經濟主體,對于國家經濟政策與融資政策的變化不敏感。聘請專業的政策顧問,指導、引領相關人員進行政策的學習和運用就成了必然趨勢。專業團隊的引進不僅解決了企業政策學習不到位的問題,也提高了業務水平。
3.3建立規范的公司決策機制
運用現代化的管理模式,用規范化的“標準”對目前的國有企業管理體制“對號入座”,找出問題,修正、完善。為此可以借鑒已經轉型成功的國有企業進行決策管理模式創新,不一定要照搬,但可以根據企業實際加以調整,形成一套符合自身條件、有自己特點的決策機制,為企業的融資“把脈”,使企業健康、良性的發展。尤其是需要結合現行政策,對“融資困難”進行系統剖析,有的放矢。有條件的,套用政策積極推進;沒條件的,創造條件運用政策。只有這樣國有企業才可能多元化、多方位的打開各種融資渠道,謀求企業發展。
3.4建立債務風險防控系統
對于融資風險防控,建議國有企業成立融資風險防范、控制委員會,實行融、控分離的融資管理制度,做到每筆融資都是在公司可控的范圍內進行,保證公司的良性運轉。風險防范、控制委員會由總經理任委員會主任,相關財務、項目等部門部長任風控委員。流程可參照:首先,由企業融資部門提出融資方案,提請總經理召開風險防范、控制會議。其次,會議中各風控委員結合自身業務對融資方案提出修改和完善意見。最后,會議審定最終融資方案,形成會議決議。具體融資方案的執行由融資部門負責,并配合財務部門做好后期債務的償還、貸后檢查及中途方案變更協調等工作。各國有企業可根據自身行業特點做適時調整,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且符合自己特點的風險防控系統。這也是國有企業管理中特別重要的一個管理環節。
3.5組建專業的投融資團隊
融資工作不是單純地靠人多就能把這個工作做好,它需要一批有擔當、有經驗、有扎實專業功底、有敏銳的“市場嗅覺”的人組成團隊,明確分工,相互協作,系統運行。這就是常說的“專業的事情要讓專業的人來做”。而轉型中的國有企業更需要有這樣一個團隊來保證融資工作持續、良性的開展,才能減少或避免出現各種融資風險,企業才會有長足的發展。
3.6加強部門間的合作聯系
國有企業各部門因業務內容不同,對口不同的外部單位和部門,建議企業制作“業務單位聯絡信息一覽表”。部門每個人員都應該熟悉聯絡信息表上對口的辦事人員和流程,這樣就不會因為內部人員變動使工作停滯,耽誤進度。企業辦公室應定期對“聯絡信息一覽表”內容進行更新和分享。各部門也可定期或不定期的上門拜訪,做好溝通、銜接工作,爭取更多支持,提高辦事效率。
4結論
總之,國有企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之一,雖然融資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影響,財務環境也存在很多的制約,但是只要國有企業利用好國家的各項發展政策,用現代化的管理體制規范、高效地運行,爭取主管部門包括資金在內的各種支持,投融并進,緊跟市場經濟的步伐,不斷地自我發展壯大,一定會更好地履行國有企業的職責。
參考文獻(略)
本文收集整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