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盟新材并購華森塑膠的動因和績效會計研究

本文是一篇會計論文,本文通過對精細化工企業高盟新材并購華森塑膠的動因和績效的研究,將高盟新材的并購戰略在當下而言看作是成功的,體現為以下三點:首先,從被高盟新材并購的華森塑膠這一角度來看,其在汽車零部件的細分領域行業屬于排得上名的優質企業,為高盟新材提供了從市場、客戶到技術及管理等多種資源。在膠黏劑行業競爭加劇和且利潤率較低的情況下,擴展產品線和延伸行業來做厚企業競爭實力。華森塑膠的客戶資源豐富并且實力雄厚,具備豐田、本田、三菱等品牌在內的世界一流整車廠商,具備的交叉業務促使高盟新材的產品進行升級轉型,逐步轉向中高端汽車零部件產品,利潤率也逐步提高。同時,通過并購還吸收了日韓企業一些先進高端的管理技術,通過優化企業管理結構和生產流程,使企業更加高效的運行,也為高盟新材立足于行業添磚加瓦。其次,從財務績效指標上看,高盟新材在完成并購后各項業績指標均有了不同的提升。并購后得益于華森塑膠的強力帶動作用,盈利能力大幅提升,銷售凈利率和凈資產收益率遠超并購前。營運能力方面,隨著并購后公司整合的深入和融合的不斷加強,總資產周轉率恢復到并購前水平,應收賬款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也都呈現增長趨勢,營運能力明顯得到改善。從償債能力的角度來看,在短期內增強了公司的償債能,在長期對償債能力的影響不大。從成長能力的角度分析,經過并購后的產業整合,高盟新材的多項指標呈現出不斷上漲的良好趨勢,這些指標包括:營業收入、凈利潤、總資產以及凈資產等。最后,從非財務績效指標上看,高盟新材通過并購一方面增強了自身的科研創新能力,取得了技術專利方面的領先優勢,另一方面通過并購前后的相關股權安排穩定了核心人才團隊,實現了員工、管理層和股東的利益一致性,降低了代理成本,也做大做厚了企業人力資源這一核心無形資產,增強了企業競爭力。
1 引言
1.1 背景和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2文獻綜述
1.2.1企業并購動因文獻回顧
復雜多樣性是并購重組動因的特點,結合目前的文獻研究來看,大部分研究人員均贊同并購是多種動因驅動的,是一個綜合性的、多種動因因素達到動態平衡后的結果。從并購行為的角度來看,關于并購動因的理論可以分為理性行為下的并購動因理論和有限理性行為下并購動因理論。
(1) 理性行為下的并購動因研究
作為理性行為,研究基于并購活動是在理性決策下的結果,理性行為下的并購決策的主要目的是創造財富和價值,或借助并購的方式以此實現財富轉移為目的。以此為背景專家學者提出了很多關于并購動因的一些經典理論,例如:協同效應理論、價值低估理論和交易費用理論、代理理論、稅盾效應、掠奪者理論等。
...............................
2.1相關概念界定
2.1.1并購的定義
不同企業之間進行兼并或者收購的活動被稱為企業并購。企業并購包含了兼并、收購、合并多個方面。
在當今世界上最知名的百科全書--《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中對于兼并(merger)這個詞語進行了相關定義,“兼并指的是兩家或多家獨立企業或公司合并成為一家完整的企業,一般情況下是由優勢公司發起,由其吸收另外一家或者多家相對而言劣勢的企業。”
收購(acquisition)指的是并購企業為了獲得被并購企業的控制權而對其股票或者資產進行現金購買和發行股票和證券的行為。
收購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一種是資產收購,指的是并購方通過收購被并購方的資產來控制被并購方的行為;另一種是股權收購,指的是并購方通過收購被并購方的股權來控制被并購方的行為。
收購與兼并存在著主要區別,表現為收購對目標企業的法人地位是保留的,而兼消除了目標企業的法人主體地位。
合并特點相對較為豐富,主要有以下三點:第一,因為企業合并行為而被消滅產權人或股東依舊可以成為存續產權人或股東以及也可以成為新設企業的產權人或股東;第二,因為企業合并行為而被消滅的資產和債權債務交由合并后的存續企業或者新設企業全面承擔;第三,合并程序中清算程序可以省去。
上述三個詞語--兼并、收購和合并,它們之間既有內在的聯系,又存在本質的區別。人們為了便于理解和溝通,將其組合成一個新的詞語,并購(m&a)。廣泛意義上來說,并購指的是一個企業通過購買其他企業的全部或部分資產或股權,以此達到其影響和控制其他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的目的,促進自身企業的更好發展。
.............................
2.2企業并購績效的主要評價方法
2.2.1事件研究法
該評價方法主要用于并購對樣本公司的股票價格有何影響的考察。對公司股價在一定時期內做出的相應變化的觀察可以用來對兩個公司的并購成功與否進行評價。對于并購成功的判斷依據為并購后的公司市值超過并購前的公司市值,或超過相同行業公司的市值。
2.2.2財務指標分析法
該評價方法主要是以會計報表作為核心,選取企業財務數據作為支撐,并充分結合該企業的生產經營特征而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一種績效研究方法。財務指標分析法作為一種相對來說比較傳統的定量分析法,從企業具體的生產經營實際出發,對比分析了該企業在其并購前后和相同行業之間的關鍵財務指標,以此來對并購后的績效水平做出判斷。企業并購后的協同分析通常會采用財務指標分析法,對并購后的管理水平的改善和盈利能力的提升進行判斷,對于并購雙方在并購后的績效情況有一個相對直觀的反應。上市公司所披露的財務數據較為全面并且容易獲取,加上財務指標分析法的數據來源恰為財務報表,因此可以用來評價分析企業在其進行并購前后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運營能力以及成長性等多種情況。除此之外,不同企業之間也可以運用財務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得出更加清晰全面的結果。但是,該方法也存在弊端,其依據的財務數據在有效性和真實性方面主要依靠上市公司的精確判斷和對準則的準確理解,這使得有一部分數據受到財務人員主觀判斷和自行操縱的影響。而且,該方法的分析與行業特征和企業自身的具體經營情況相結合,這對于分析人員有著較高的專業化水平要求。這些因素對于績效評價的結果在客觀性和說服力方面都有較大影響。
..............................
3 高盟新材并購華森塑膠案例介紹
3.1并購雙方基本情況
3.1.1高盟新材基本情況及行業現狀
..................................
3.1.2 華森塑膠基本情況及行業現狀
...............................
4高盟新材并購華森塑膠的績效分析
4.1并購公告后市場效應分析
4.1.1并購公告后短期股價有提振作用
在有效市場假設理論中,只要是發生在有效資本市場上的各企業的熱點事件都可以通過股票價值來顯現。基于此,為了對公告并購信息之后的市場反映情況進行分析,可借助高盟新材在短期內股價變動的情況來反應。一般來說,公布并購信息后,如果企業股價實現上漲,則表明股東持支持態度;如果公司股價出現下跌或者波動異常,則表明情況不妙。
4.1.2并購公告前后短期超額累計收益率漲勢明顯
.............................
5. 高盟新材并購華森塑膠的總結與啟示
通過對高盟新材并購案例動因和績效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結論。
本文通過對精細化工企業高盟新材并購華森塑膠的動因和績效的研究,將高盟新材的并購戰略在當下而言看作是成功的,體現為以下三點:
首先,從被高盟新材并購的華森塑膠這一角度來看,其在汽車零部件的細分領域行業屬于排得上名的優質企業,為高盟新材提供了從市場、客戶到技術及管理等多種資源。在膠黏劑行業競爭加劇和且利潤率較低的情況下,擴展產品線和延伸行業來做厚企業競爭實力。華森塑膠的客戶資源豐富并且實力雄厚,具備豐田、本田、三菱等品牌在內的世界一流整車廠商,具備的交叉業務促使高盟新材的產品進行升級轉型,逐步轉向中高端汽車零部件產品,利潤率也逐步提高。同時,通過并購還吸收了日韓企業一些先進高端的管理技術,通過優化企業管理結構和生產流程,使企業更加高效的運行,也為高盟新材立足于行業添磚加瓦。
最后,從非財務績效指標上看,高盟新材通過并購一方面增強了自身的科研創新能力,取得了技術專利方面的領先優勢,另一方面通過并購前后的相關股權安排穩定了核心人才團隊,實現了員工、管理層和股東的利益一致性,降低了代理成本,也做大做厚了企業人力資源這一核心無形資產,增強了企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