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電器制造公司采購與付款業務會計內部控制案例研究

本文是一篇會計論文,本文的研究對象 c 電器制造企業是一家有六十年發展歷史的大型電器制造企業,處于行業的領先地位,為了適應本企業的飛速發展和生產的大規模擴張,c 企業專門進行了采購與付款業務的流程整改和采購供應商信息系統建設。本文主要基于 c 企業的采購供應商管理系統,對該公司的采購與付款業務的內部控制流程設計和運行情況進行案例研究。c 企業通過信息化平臺進行采購與付款業務操作,使得 c 企業在采購與付款業務的流程更加規范,效率更高,內部控制的控制活動更加有效,采購組織間的信息溝通得到加強,風險管理方面得到優化,能更有效的規避采購風險和資金風險。 原料采購環節是電器制造行業中對于利潤高低和企業發展至關重要的業務流程。作為家電制造行業(尤其是彩電行業)的重要制造廠家,c 企業的采購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走在了行業前列,其采購與付款業務的系統流程設計非常值得行業內其他深受采購效率不高、內部控制不夠有效等問題困擾的企業借鑒。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1.1 研究背景
采購活動是制造業企業的經營源頭,采購成本可以占總成本的 40%-60%左右。隨著現代競爭環境的愈發激烈,優化采購流程,節約采購成本,可以大大的發揮采購創造“第三利潤源”的作用。所以采購業務對電器制造業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采購業務的內部控制可以有助于企業減低采購風險、減少采購舞弊與欺詐行為,提高營運效率和利潤水平。
由此可見,優化采購業務流程、提高采購效率、減少采購成本成為大型電器制造企業 c 企業進行采購與付款業務內部控制建設的重點。采購與付款業務作為電器制造企業經營活動的起點,對其經營活動有著重大意義,采購的價格和質量、所耗時間直接影響著 c 企業的盈利水平和營運效率。
1.1.2 研究意義
本文以 c 電器制造集團為例,基于 c 企業的采購供應商管理系統,對該公司的采購與付款業務的內部控制流程設計和運行情況進行案例研究。運用實地調研、穿行測試、訪談調查、和比較分析的方法,對該公司采購與付款業務內部控制管理現狀進行了展示和分析,總結了 c 企業在采購與付款業務內部控制的控制活動、信息溝通、風險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同時也發現了上述采購信息系統管理下采購與付款業務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內控環境建設薄弱、內部監督流于形式、信息系統安全和風險管理方面仍需加強等問題。
由于 c 企業的采購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走在了行業前列,本文通過對 c 企業基于采購管理系統實施采購與付款業務內部控制的優秀之處進行介紹和經驗總結,給電器制造行業內的其他企業的采購與付款內部控制建設提出了可供借鑒的經驗。此外筆者針對 c 企業采購與付款業務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的優化建議,有助于 c 企業更好的完善采購與付款業務的內部控制建設,提高運營效率和經濟效益。
............................
1.2.1 國外文獻綜述
內部控制理論的不斷推進是一個正在變化的過程,它產生可以追溯到 18 世紀產業革命之后,同時等到了 20 世紀,內部控制才在國際上迅速的成長起來,內控從一定理論再到實務的內容陸續的豐碩厚實。進入到 20 世紀 90 年代之后,漸漸的跳出會計和審計的狹視角,逐漸變窄了內部控制與管理理論的界線,由于連續不斷加入風險管理的先進理論,所以內部控制的研究又進一步的得到提升。
1992 年 9 月在美國反虛假財務報告委員會(簡稱 coso)建議要求下,由美國的五個會計職業集體盡心研究出了《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報告。第一次給出了企業內部控制中包括的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內部監督和三大目標的五大要素。該報告得到了專業人士的廣泛認可,并且是目前為止對內部控制最為詳細的介紹。
.............................
2 電器制造企業采購與付款業務內部控制概述
2.1 采購與付款業務內部控制目標及方法
采購活動是制造業企業的經營源頭,對于 c 電器制造公司,它的采購業務主要是由材料的采購構成的,原材料采購成本可占產品總成本的 40%-60%左右。采購效率和成本的控制對該企業的盈利水平和運營狀況有重要的影響。而采購業務的內部控制可以有助于企業減低采購風險、減少采購舞弊與欺詐行為,提高營運效率和利潤水平。采購與付款業務的內部控制要求企業根據自身運營特點和產品生產需求,明確采購與付款業務的實施流程,應用風險控制方法評估出各流程的關鍵風險點,對此設計相關的控制措施,以制度規章的形式做出書面的規定并嚴格執行和監督。
2.1.1 采購與付款業務內部控制的目標
關于采購與付款業務內部控制的目標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實現企業經營效益最優化,發揮采購“第三利潤源”的作用
這是營運方面的目標。期望通過采購與付款業務內部控制的建設,優化采購流程和監督方式,節約采購成本,提高采購效率,大大的發揮采購創造“第三利潤源”的作用。同時通過科學的供應商管理機制,進行采購廣泛尋源,并根據合理的供應商選擇方式和采購定價規范,在保證采購物資的質量和供應的及時性的基礎上選取最優的供應商,盡可能低價高質的完成采購目標,保障企業營運目標的實現。
(2)實現采購與付款業務的合法合規性
合法性目標是最基本的控制目標。企業采購與付款業務內部控制制度的合理設計和有效執行有助于保證該業務的操作符合國家和行業監管部門制定的法律法規、行業準則規定。企業的采購與付款業務中,諸如采購定價、招投標的過程、中標標準、以及采購合同條款訂立或協議的簽訂等均要在法律法規、行業準則的范圍內規范透明的實施,以保證企業的采購合法合規性,免受政策法律、行業規章的處罰。
..........................
2.2 電器制造企業采購與付款業務的特點及流程
2.2.1 電器制造企業采購與付款業務特點
(1)對原材料依賴度高,采購種類繁多
電器制造企業是典型的裝配加工型企業,制造的產品所需的上游零部件有近60%都要靠外部供應,外部元器件的采購費用占企業總支出費用的一半以上。在電器行業,一些關鍵原料零部件件的性能與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電器制造企業一旦離開這些關鍵配件的支持將難以生存。因為電器制造行業是技術復雜性行業,產品所需的外購原料零部件數量多達數百種。況且伴隨著電器市場產品更新換代速度的加快,原料零部件的迭代速度也越來越快,電器制造企業基本上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對零部件采購清單進行更新,新研發的產品有的還需要對特制元器件進行“訂單式”采購,這都極大的增加了采購的范圍和難度。
(2)供應商數量多且管理復雜
對原材料的高依賴度,繁多的采購種類這些特征決定了電器制造企業往往需要與上游的原料元器件供應商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合作共生。電器制造企業的上游供應商數量眾多,按照電器制造企業采購零部件形式的不同,將供應商劃分為三種:一種是電器制造企業日常使用的標準通用件的制造企業,采購時無需限定具體數量和品種,這類供應商銷售范圍廣泛,業務較為獨立,自身內部有完整生產體系;第二種供應商是訂單化生產特定產品的零部件加工企業,他們根據采購方電器制造企業的元器件訂單要求,為電器制造企業設計的特殊產品獨家定制具有特殊形狀和功能的零部件,這類企業多為中小型的專營企業;第三種是零部件初裝企業,電器制造企業在向前兩種供應商采購之后,通過該類初裝企業將零部件組裝成相對獨立的部件單元,而后返銷給原電器制造企業完成最終的總裝。不同的采購物件對應不同的供應商,再考慮到隨著產品變化供應商可能會經常更換、采購合同簽訂時間也長短不一,供應商的選擇和管理難度確實不小。電器制造企業需要采集供應商的供貨數據和資質、經營狀況,建立起完善的供應商管理系統對各類供應商進行全面的掌控。
..................................
3 c 電器制造企業采購與付款業務內部控制案例分析
3.1 c 企業概況
3.1.1 c 企業業務及經營概況
......................................
3.1.2 c 企業組織架構
............................................
4 優化 c 企業采購與付款業務內部控制的建議
4.1 加強內部控制環境建設
采購管理信息系統離開工作組織結構、控制環境、管理層示范、員工素質培養等因素將難以發揮最大優化效應,而這些因素的有效結合離不開內部控制環境建設。因此,在采購管理信息系統上的實施采購與付款業務內部控制應考慮同內部控制環境的整合,才能更好地降低風險、實現控制目標。
4.1.1 強化員工的內控意識
c 企業采購供應商管理系統的實施需要采購相關組織人員的密切溝通和配合,業務執行是否合規,對供應商的評定是否科學合理依賴于人的對企業相關制度的重視程度,而人的內控意識受到企業文化這一內部控制環境的影響很大,因此企業應當強化員工的內控意識,營造嚴格的內部控制環境。
基層業務部門的人員占大多數且也是業務執行的主力軍,內控風險意識仍滲透不夠會對企業整個內部控制體系是否能夠有效實施產生不利影響。因此 c 企業應通過日常宣傳培訓來潛移默化地強化業務部門員工的內控意識。c 企業的管理層應當重視內部控制對企業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內審人員的地位和待遇,內部控制的必要性滲透進企業文化之中。業務部門員工也要建立起“內部控制對降低工作風險很重要”的觀念。其他管理部門也應聯動培訓宣傳,形式也要多樣且讓人易于接受。比如人力部可以與財務部、審計部等相關管理部門一起組成聯合培訓,強化培訓員工企業文化及內部控制的相關制度要求,把內部控制的規范要求和作用效果作為重點內容融入到全體員工的培訓體系中,尤其是融入到對新員工的入職培訓中。并設置公司內部控制制度考試或競賽強化員工對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了解。
4.1.2 提高采購人員素質水平
........................
本文的研究對象c 電器制造企業是一家有六十年發展歷史的大型電器制造企業,處于行業的領先地位,為了適應本企業的飛速發展和生產的大規模擴張,c 企業專門進行了采購與付款業務的流程整改和采購供應商信息系統建設。本文主要基于 c 企業的采購供應商管理系統,對該公司的采購與付款業務的內部控制流程設計和運行情況進行案例研究。c 企業通過信息化平臺進行采購與付款業務操作,使得 c 企業在采購與付款業務的流程更加規范,效率更高,內部控制的控制活動更加有效,采購組織間的信息溝通得到加強,風險管理方面得到優化,能更有效的規避采購風險和資金風險。
因此,通過對 c 企業基于采購管理系統實施采購與付款業務內部控制的優秀之處進行介紹和經驗總結,本文給電器制造行業內的其他企業的采購與付款內部控制建設提出的啟示有:
二是對控制活動從嚴管理。c 企業對采購人員和技術人員、生產單位等采購支持組織人員崗位職責和權限設置進行了明確劃分,在采購操作系統上賦予相關責任人操作權限,并在信息系統中設置日志記錄業務操作過程,對異常或違規的交易或數據啟動自動報告和警示功能,從而避免暗箱操作和越權違規操作行為,也可保證操作的可審計性。同時采購管理 srm 系統的自動信息化流程設計在滿足流程環節規定時可以自動觸發系統合規性審批和人工審核信息傳遞,實現了采購高效、準確、保密安全的要求。該采購系統也解放了財務與采購人員,大量減少了人為因素的干預,規避了如崗位不分離、私吞公款、賬實不符等會計控制風險,能有效減少財務、采購人員因人為因素導致的舞弊漏洞和失誤概率。在采購付款業務中容易發生腐敗、舞弊(如供應商選擇、采購定價、驗收付款等)的高風險環節,實現信息和制度執行過程公正透明,便于管理層和內部控制部門的實時監控管理,從而極大的壓縮了回扣、合謀等舞弊空間,使企業采購更符合市場規律。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