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五市政府治理能力評價探討

本文是一篇mpa論文,本文計劃試圖對河西五市政府治理的現狀進行更加細致具體的研究,進一步研究其治理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力圖提出更加具有可行性的提升。
第一章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論基礎
一、核心概念
(一)治理
治理是指各治理主體為達到共同目標所進行的一系列行動。治理主體并不僅僅只有政府,還包括社會、公民,公共組織、非盈利性組織、私人機構等。由此可見,治理是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管理活動,其管理的基礎不是控制,而是合作協商治理,目的是為了讓不同的利益或沖突得以調節,最終聯合多方力量獲得利益最大化。
(二)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是相對于中央政府來說的,在不同行政體制的國家,地方政府所指的含義也有所不同,政府權責也不一樣。我國作為一個單一制國家,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的下屬機構,地方政府的權責全部來自于中央政府。中央政府側重于對國家進行宏觀管理,地方政府則是中央政府意志的執行機構。我國地方政府有四級,即省級人民政府、市級人民政府、縣級人民政府和鄉級人民政府。由于各級政府的職能不同,其治理的內容也不盡相同。本文所指的地方政府專指地級市政府,地級市政府是指設區的市、自治州、地區(或稱行政專區)和盟。
(三)地方政府治理能力
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是地方政府治理和能力兩個概念的融合。能力是指完成某件事所具備的綜合素質,包括技能、知識等。地方政府治理就是地方政府通過獲取、配置和整合資源,對本地區的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管理的過程。綜合這兩個概念,本文對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界定是:以地方政府為治理主體,通過聯合多方力量,對自身、市場以及社會公共事務等的管理活動,其治理的目的在于維護社會穩定,增進公民福利,保障公民權益等。在本文中,將地方政府治理的范圍界定為五個方面,即對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的治理。
.................................
二、理論基礎
(一)治理現代化理論
“治理現代化”理論伴隨著我國社會發展的需要被提出。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環境惡化、食品安全、貧富差距、社會道德等問題相繼出現,人民群眾對解決上述問題的呼聲日益強烈,但是在當時的環境下,我國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無法滿足人們對社會發展的要求。基于此,我國政府意識到一味地搞經濟發展并不能解決我國現行的所有問題,政府在關注經濟發展的同時,更要關注社會和諧、人民生活的各項因素。所以,我國的關注點從經濟治理轉向了具有社會普遍意義的治理。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在轉變我國現行治理體系框架的同時,提高治理能力,樹立治理理念、與時俱進,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提升幸福感。由此可見,治理現代化的提出是順應時代發展,順應人民關切的戰略理論。
作為國家治理的核心力量,政府治理是對自身、社會等實施的公共管理活動。因此,政府治理現代化就成為了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重中之重。地方政府作為國家政策的具體執行者,是連接中央和民眾的中間部位,在治理環境、治理方式和內容上具有著凝聚力和地方性,所以推動政府治理現代化就要求推動地方政府治理現代化,在實踐的角度滿足地方政府的發展需要。
“治理現代化”理論作為我國社會發展的戰略思想,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就要朝著這個目標發展。所以在研究我國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時,就離不開治理現代化的思想和目標支撐。因此,本文選擇“治理現代化”理論作為研究河西五市政府治理能力的理論基礎。
....................................
第二章河西五市政府治理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一、評價指標構建原則
國內外諸多學者、政府部門、社會組織等構建了多個評價政府治理能力的指標體系,這些指標大多具有代表性。但在評價我國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方面,除了借鑒國內外經驗的同時,還需充分考慮地方政府發展的真實情況,需要合理、科學地構建指標。除此之外,河西五市處于河西走廊經濟帶上,具有獨特的地區特色,為充分反映河西五市政府治理能力的真實狀況,在構建指標時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
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首要需要考慮的原則是科學性。科學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指標構建的過程,要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初步確定指標和檢驗指標。二是最終選取的指標,要從本地區的現實發展狀況出發,選取能夠真實全面反映河西五市政府治理能力強弱的指標。
(二)整體性和典型性原則
由于政府治理涉及的內容多且復雜,所以在構建指標時,要考慮整體性和典型性的原則。一是構建的指標要有整體性,能夠反映整體的治理能力。二是在構建指標時,不能選取所有的指標,要選取具有典型代表的指標。
(三)數據可得性和可操作性原則
在選取指標時,存在一些難于獲取數據,且不能用具體數據來衡量的指標,所以選取指標時要考慮上述因素。并且在數據獲取時,要從一些權威數據庫來科學可靠地獲取真實的數據,這樣評價結果才具有真實性。
..........................
二、評價指標選取依據
當前,我國各個機構和學者設計的政府治理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具有多樣性,多數學者的評價因子大多包含經濟發展質量、社會保障水平、生態環境治理水平、公共安全狀況、科教文化狀況等。本文選取了三個維度來構建河西五市政府治理能力評價指標體系,這三個維度包含五個一級指標,13個二級指標以及52個三級指標。
(一)一級指標
本文的一級指標是根據“五位一體”來構建的,即政府的政治治理能力,經濟治理能力,社會治理能力,文化治理能力和生態治理能力五個方面。
(二)二級指標
對于經濟治理能力,我們考慮到經濟發展是比較典型的衡量經濟治理能力的指標,而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奮斗目標,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因此將經濟發展和共同富裕作為衡量經濟治理能力的兩個二級指標。對于政治治理能力,我們考慮到平安中國,法治中國作為我國的建設目標,應該將其作為衡量政府政治治理能力的指標,公共安全水平是建設平安中國的基礎,政治清明也是很典型的衡量黨風廉政建設的指標。對于社會治理能力,本文主要考察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和社會參與這三個方面。對于文化治理能力,考慮到公共文化關乎人民的精神追求,而教育發展和科技創新是兩個比較典型的衡量文化治理能力的指標,因此,本文文化治理能力的二級指標是公共文化、教育發展和科技創新。對于生態治理能力,本文主要考察“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兩方面。
(三)三級指標
對于三級指標的選取,我們主要參考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統計監測指標體系》、《綠色發展指標體系》、《生態文明建設指標》、《甘肅省縣域經濟發展綜合評價考核辦法》、《甘肅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政府文件,以及“中國社會管理評價體系”,人民論壇的“中國地方治理能力評價體系”、“中國地方政府效率評價指標”、唐天偉、田發、李靖等學者設計的有關政府治理能力評價的指標體系。在整理之后,我們總結了我國近年來對政府治理能力進行評估的三級指標。
................................
第三章河西五市政府治理能力評價
一、數據來源
.............................................
二、河西五市政府治理能力現狀
...........................
第四章河西五市政府治理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經濟治理方面
(一)經濟實力較弱
.................................
(二)城鄉居民生活差距較大
.................................
第五章河西五市政府治理能力提升路徑
一、經濟治理能力提升路徑
(一)優化產業布局
河西五市位于河西走廊之上,地理位置優越,歷史文化悠久。因此,河西五市在做好傳統產業的同時,要利用自身獨特的歷史條件和地理條件,通過優化產業布局,大力發展文旅產業以及外貿產業來促進經濟增收。一方面,合力做強文旅產業。基于豐富的歷史資源和優越的地理位置,河西五市之間應該加強合作,合理做強文旅產業。第一,河西五市應開發特色旅游項目,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并且提高旅游產品質量,做大做強文旅產業,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文旅產品。第二,加強各個地區之間的資源合作共享,共同打造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另一方面,大力發展對外開放。河西五市應該利用“一帶一路”政策優勢,不斷優化和拓展外貿市場結構,積極打通外貿通道,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建立重點招商企業信息庫,參加各類國家貿易洽談會,積極尋求國內外合作的機會。同時,鼓勵和支持企業對外貿易。通過政策方面的引導和鼓勵,使河西地區能夠積極地培育和發展一批直接面向進出口的加工骨干企業,并積極引入國外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通過消化吸收進行再創造,形成具有地區特色的企業品牌。最后,充分發揮獨特的歷史優勢,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在依靠國家政策的基礎上,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創造屬于本地獨特的外貿產品,并通過不斷地挖掘自身潛能和優勢,增強核心競爭力。
(二)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目前,鄉村振興成為了我國的戰略目標,在實現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河西五市應該積極抓住鄉村振興的政策機遇,加快鄉村發展,改善農村生活,縮小城鄉差距。首先,全面推動鄉村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加大力度改善鄉村落后的老舊設施,建設和改善鄉村道路出行條件,加快硬化道路建設,方便農民出行。同時,完善鄉村水利和供電設施,提升農村供水供電水平,加強農村信息化建設,尤其是網絡設施建設,便于農民接收外界新事物,開闊眼界,運用現代化技術達到增收增產目地。
..........................
結語
政府治理能力在學術界已經被諸多學者研究和討論,加強政府治理能力也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構建了河西五市政府治理能力評價指標體系。通過指標構建和數據分析對河西五市政府治理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對其存在的問題和提升路徑進行了研究。
由于數據的可得性限制,本文對河西五市政府治理能力的研究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基于以上不足,本文提出如下展望。
(1)進一步完善河西五市政府治理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本文在最初設計評價指標時,考慮到將主客觀融合起來設計評價指標體系,以此來更好地對河西五市政府治理能力進行評價和分析,但因疫情的影響,無法進行實地調研。在進一步的研究中,本文計劃將人們對對政府治理能力的直觀感受納入到設計的評價指標中,進一步完善本文的評價指標體系。
(2)進一步剖析河西五市政府治理的現狀,力圖全面、準確。本文計劃試圖對河西五市政府治理的現狀進行更加細致具體的研究,進一步研究其治理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力圖提出更加具有可行性的提升。
參考文獻(略)
本文收集整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