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手術期優質護理對腹腔鏡手術的效果
論文堡
日期:2023-05-22 18:03:19
點擊:301
〔摘要〕目的探討低頻治療儀聯合圍手術期優質護理對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手術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方法選取2019年1—12月于遂川縣婦幼保健院行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手術的5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給予圍手術期優質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低頻治療儀,兩組均持續觀察至患者出院,比較兩組術后康復效果、疼痛程度、并發癥發生情況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腹脹緩解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出院前1d的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期間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出院當天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低頻治療儀聯合圍手術期優質護理可促進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減輕疼痛癥狀,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從而加快術后康復進程,縮短住院時間,提升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婦科手術;宮腔鏡;腹腔鏡;低頻治療儀;圍手術期優質護理;胃腸功能;疼痛
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手術是臨床治療婦科疾病的重要方法,具有安全性高、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勢,但手術麻醉、胃腸暴露、疼痛刺激等會對患者的胃腸功能造成影響,導致惡心嘔吐、腹脹等癥狀,嚴重時導致腸梗阻,延長患者住院時間。有研究表明,于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手術圍手術期加強護理干預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優質護理以患者為中心,通過強化基礎護理,以深化護理專業內涵,提升護理質量,達到增強患者康復效果的目的。低頻治療儀是利用特定低頻電流對患者局部神經與肌肉進行刺激,促進胃腸蠕動,改善胃腸功能。基于此,本研究探討低頻治療儀聯合優質護理干預對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手術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12月于我院行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手術的5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觀察組年齡27~64歲,平均(44.85±5.31)歲;疾病類型,子宮內膜息肉9例,黏膜下纖維肌瘤5例,卵巢囊腫8例,其他3例。對照組年齡25~66歲,平均(42.61±5.73)歲;疾病類型,子宮內膜息肉7例,黏膜下纖維肌瘤6例,卵巢囊腫10例,其他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納入標準:符合《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中各婦科疾病的診斷標準;均接受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存在認知、行為障礙;生活不能自理;合并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合并惡性腫瘤。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圍手術期優質護理,具體如下。(1)術前護理:術前1d,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手術流程與注意事項,并囑患者術前6h禁食、4h禁飲,術前2h飲用250ml葡萄糖溶液(5%),說明術中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與術后并發癥,講解術后各類導管使用的目的,緩解患者術前緊張與擔憂情緒。(2)術中護理:建立靜脈通道,配合麻醉師完成麻醉與插管,并調整氣腹壓力為15mmhg(1mmhg=0.133kpa);嚴密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并做好保溫護理。(3)術后護理: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告知其手術結果,簡要說明術后康復護理配合事項,并予以藥物鎮痛、注意力轉移、穴位按壓等多模式鎮痛處理;囑患者于術后6h嚼無糖口香糖,肛門排氣前避免進食產氣食物;每隔2h為患者翻身1次,并協助患者于床上進行簡單的伸、屈膝等活動,持續觀察至出院。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于術后患者返回病房12h后使用低頻治療儀(廣州奧科維電子有限公司,ak-2000-i型)進行干預:將儀器的3組粘性電極片以順時針方向粘貼至患者升結腸、降結腸、橫結腸(避開傷口)部位,設置脈寬為120~350μs,頻率為50~120hz,持續治療30min,治療結束后鼓勵患者下床活動,2次/d,直至肛門排氣。
1.3觀察指標
(1)術后康復效果:比較兩組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腹脹緩解時間、住院時間。(2)疼痛程度:分別于術后6h、出院前1d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評估,由患者根據主觀判斷在10cm長尺上標注反映自身疼痛的位置,0~10cm分別對應0~10分,評分越低表明疼痛程度越輕。(3)并發癥:記錄兩組住院期間腸梗阻、感染、腹痛等并發癥發生情況。(4)護理滿意度:于出院當天發放患者滿意度量表(clientsatisfac-tionquestionnaire,csq-8)評估,總計8題,采用liket4級評分法,分值8~32分,評分越高表示護理滿意度越高。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術后康復效果比較
觀察組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腹脹緩解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vas評分比較
術后6h,兩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前1d,兩組vas評分均低于術后6h,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住院期間發生1例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為4.00%(1/25);對照組住院期間發生2例腸梗阻,3例感染,3例腹痛,并發癥發生率為32.00%(8/25);觀察組住院期間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878,p=0.010)。
2.4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出院當天的csq-8評分為(28.01±1.34)分,高于對照組的(25.59±1.8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260,p=0.000)。
3討論
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手術作為一種創傷治療方法,可導致患者疼痛、腸麻痹等,延緩術后康復進程。由于聯合手術前患者需禁食,這會導致胃腸道激素分泌減少;此外,在手術器械牽拉腸管、麻醉藥物等綜合因素的作用下,會導致患者胃腸功能減弱,影響術后早期進食與營養攝入,不利于康復。因此,臨床應加強對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以促使胃腸功能盡早恢復,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優質護理以患者為主體,充分考慮影響患者術后胃腸功能延遲的因素,通過縮短術前禁食、禁飲時間,減輕患者饑餓感與不適感;術前2h口服葡萄糖溶液不僅可保證患者手術過程中機體的能量需求,還可提高胃腸道耐受性,為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奠定良好的基礎;此外,術后盡早進食、嚼無糖口香糖與早期下床活動可進一步刺激胃腸蠕動,加快肛門排氣與排便,促使患者盡早恢復正常飲食,改善生理狀況,提高身心舒適感;同時,配合綜合鎮痛措施,有助于減輕術后疼痛程度。低頻治療儀通過電流作用刺激局部肌肉及神經組織,同時產生溫熱效應,加快局部氣血運行及循環代謝,有利于緩解傷口疼痛;同時,以升結腸、降結腸、橫結腸為刺激點,調節患者膀胱與胃腸功能,促進胃腸蠕動,促使胃腸功能盡早恢復,加速肛門排氣、排便、腹脹等癥狀緩解。低頻治療儀與圍手術期優質護理聯合應用,能夠更好地減輕術后疼痛,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滿意度。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腹脹緩解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出院前1d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住院期間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出院當天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低頻治療儀聯合圍手術期優質護理可促進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減輕疼痛癥狀,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從而加快術后康復進程,縮短住院時間,提升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略)
本文收集整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