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頜竇穿刺中暈厥的預防及護理

上頜竇穿刺是耳鼻喉科既簡便又有不同程度危險的有效治療方法。據文獻報道,上頜竇穿刺時引起暈厥是常見的并發癥。我科自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上頜竇穿刺2 049例,其中105例發生暈厥前先驅癥狀或典型的暈厥,在嚴密觀察和精心護理下,均未發生意外。現將上頜竇穿刺中暈厥的預防及護理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105例,其中男64例,女41例;年齡7~65歲,平均年齡24歲。首次穿刺者81例;多次穿刺者24例。暈厥發生的時間:麻醉時40例;沖洗時52例;拔針后13例。本組75例出現暈厥發作前先驅癥狀,如頭暈、目眩、面色蒼白、上腹不適、惡心、出冷汗、全身無力和四肢麻木等癥狀,30例出現典型的暈厥。
2 預防及護理
2.1 心理護理
術前應向病人說明穿刺沖洗的目的、步驟、配合方法,告知穿刺時有輕微的疼痛,可以耐受,術中若有出血或進針不順,不要驚慌,爭取病人主動配合,對經過以上護理仍然高度精神緊張者,暫緩穿刺,或先讓其觀看他人穿刺沖洗過程,待其情緒穩定后再穿刺。穿刺前詢問患者若空腹、有饑餓感,可勸其進食溫熱的食物,以防發生低血糖性暈厥。
2.2 穿刺注意事項
穿刺時取坐位,但必須使用后背椅或頭和肩靠墻,一方面可避免病人疲勞,另一方面防止暈厥時意外發生。麻醉部位要準確,用1%地卡因棉簽放置在下鼻道外壁中段近下鼻甲附著處,距下鼻甲頂端1.0~1.5 cm處,此處骨壁薄,易穿透,為上頜竇穿刺的進針部位,棉簽放置時間為10 min。熟練掌握上頜竇穿刺的動作要領,做到穩、準、輕,盡量一次穿刺成功,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的疼痛,也能減少暈厥的發生。適時處理從麻醉開始到術后10 min內應嚴密觀察病人的面色、表情,詢問病人有無不適感覺。
2.3 暈厥處理
本組75例出現頭暈、目眩、面色蒼白、上腹不適、惡心、出冷汗、全身無力和四肢麻木等暈厥前驅癥狀時,即停止操作,協助病人采取去枕平臥位,抬高雙下肢,并安慰病人,讓病人情緒穩定,休息2~4 min。暈厥患者手指壓人中穴,給予口服糖開水、保暖,嚴密觀察患者的瞳孔、血壓、脈搏和呼吸等生命體征變化,本組30例暈厥患者經以上處理休息,約10 min后癥狀緩解。
3 討論
由于腦細胞儲藏能量物質的能力差,故需不斷從適量的腦血液中持續得到代謝所需物質,以維持正常的腦功能。當腦血流中斷6~10 s,即可使意識喪失。引起暈厥的原因主要分為血管迷走性暈厥和低血糖性暈厥。由于上頜竇穿刺針又粗又長、首次穿刺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緊張恐懼心理,若術中出血或進針不順,病人更加驚恐不安,極易發生暈厥,主要是緊張恐懼刺激迷走神經反射性引起短暫性全身血管擴張、回心血量減少,心輸出量下降,血壓下降,腦供血不足所致。其次,因穿刺時阻力大,進針緩慢,引起劇烈疼痛、病人心理緊張,發生暈厥。所以醫務人員應有嫻熟的穿刺技術,使患者及家屬有安全感,在穿刺時將上頜竇穿刺針尖端引入進針部位,對準同側耳廓上緣,稍加用力鉆動,即可穿通骨壁進入竇內,此時有"落空"的感覺,拔出針芯,接上注射器,回抽檢查有無空氣或膿液,判斷是否在竇內,然后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直至膿液沖凈為止。本組多數病例由上述原因引起的血管迷走性暈厥,所以血管迷走性暈厥原因有護士操作技術不熟練、動作粗暴或言行舉止不當等心理環境因素;也有上頜竇穿刺給患者帶來不適和恐懼感等原因。低血糖性暈厥多由于患者空腹或處于饑餓狀態低血糖引起。
通過105例上頜竇穿刺操作,我們的體會是只要做到嚴密觀察病情,做好心理護理,操作熟練準確,就能消除病人的緊張心理減少暈厥的發生,順利完成操作,更好的治愈疾病,減輕患者的痛苦。
參考文獻(略)
本文收集整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