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準備度現狀及影響因素思考

本文是一篇護理論文,本研究僅從研究對象本身進行出院準備水平的評估,測評結果可能不充分。未來可從家屬角度對慢阻肺患者的出院準備度進行研究,以得到更加全面的結果。
一、前言
1.1研究背景及現狀
1.1.1研究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簡稱慢阻肺)是一種以慢性呼吸道癥狀為特征的可預防、可治療的疾病。慢阻肺是人類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且導致經濟壓力和社會負擔持續增長。2018年我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20歲及以上成年人慢阻肺患者患病率為8.6%,4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13.7%,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病率不斷增加。目前,慢阻肺是全球三大死亡原因之一,90%的死亡發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最新預測結果顯示,至2060年,每年將會有540萬人死于慢阻肺及其相關疾病的患者。隨著慢阻肺的危險因素持續暴露加之人口趨于老齡化,預計慢阻肺疾病負擔將在未來數十年增加。根據全球疾病負擔調查,到2030年慢阻肺的疾病負擔占世界經濟負擔第五位。總之,慢阻肺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
新醫改條件下縮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日能夠提升社會和醫院經濟效益,但使得患者做好出院準備的時間減少,進而導致患者的出院準備度低。出院準備度(readiness forhospital discharge,rhd)是fenwick首次提出的概念,用于評估患者的整體感受及狀態。weiss等認為出院準備度是醫護人員從整體評估患者的身體和心理狀態,初步判斷患者具備出院返家、居家康復、重返社會的能力。galvin等指出出院準備度作為患者的一種感知,由生理穩定、充分支持、心理能力、信息知識四個方面組成。我國學者王冰花認為出院準備度是患者對自身狀況的感知,調查患者的出院準備度有助于更好地推行優質護理服務。
..........................
1.2研究目的和內容
1.2.1研究目的
(1)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出院準備度現狀。
(2)明確出院指導質量、社會支持與出院準備度的相關性;分析并探討影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準備度的相關因素。
1.2.2研究內容
(1)采用出院準備度量表評估患者的出院準備度現狀,出院指導質量量表和社會支持量表評估患者的出院指導質量和社會支持情況。
(2)明確出院指導質量、社會支持與出院準備度的相關性;探討影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準備度的相關因素。
..........................
二、研究方法
2.2研究對象
2.2.1樣本的選擇與抽樣方法
本研究采用便利取樣的方法,選取2021年11月-2022年10月,在廣西百色市的兩所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住院治療的33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
2.2.2樣本納入標準
(1)診斷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21年修訂版)標準[56]。(2)識字并能理解和完成調查問卷。(3)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本研究。
2.2.3樣本排除標準
(1)病例篩查既往有精神類疾病患者。(2)診斷中合并有其他重要臟器(如肝、肺、腎)功能嚴重損害者。(3)交流伴有不同程度失語或認知功能障礙而無法配合的患者。
2.2.4樣本量的估算
參考樣本含量估計方法的相關文獻,樣本量至少應為研究變量的5?10倍。本研究自變量包括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情況16項,出院指導質量量表3個維度、社會支持評定量表3個維度,總共22項自變量,即至少需樣本量約為n=22×(5?10)=110?220例,考慮到調查時可能因為調查員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致部分問卷條目缺失而使問卷無效,考慮到20%的無效問卷,故本研究所需樣本量為138?275例,最終確定本研究的樣本量為339例。
................................
2.3研究工具
(1)一般資料調查問卷
根據研究目的,查閱相關的文獻結果,自行設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一般資料調查問卷,包括人口社會學資料和疾病相關資料兩部分。人口社會學資料包括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工作狀況、居住方式、居所至醫院距離、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相關資料包括病程、住院次數、肺功能嚴重程度分級、血氧飽和度等。肺功能嚴重程度根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議(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2023進行分級。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根據《中國成人肥胖防治專家共識》的4個等級“體重偏瘦bmi<18.5kg/m2,體重正常18.5≤bmi<24.0 kg/m2,體重超重24.0≤bmi≤28.0 kg/m2,體重肥胖bmi≥28.0 kg/m2”[58],計算公式:bmi=體重(kg)/身高(m)2。
(2)出院準備度量表(readiness for hospital discharge scale,rhds)
出院準備度量表由國外學者weiss等編制,該量表在國外已被廣泛用評估患者的出院準備情況。后來,我國臺灣學者林佑樺等將原量表漢化為中文版出院準備度量表(rhds),由12個條目,3個維度構成,各維度分別為個人狀態(3個條目)、適應能力(5個條目)和預期性支持(4個條目)。量表評分各條目均采用0?10分,量表總分為各條目得分之和。量表條目均分代表出院準備度情況,得分越高表示出院準備度越高,其中0?7分代表出院準備度不足,7?8分代表出院準備度中等,8?9分代表出院準備度較高,9分以上代表出院準備度很高。中文版出院準備度量表(rhds)是成熟的調查量表,cronbach’sα系數為0.89,內容效度指數為0.88。本研究使用的是我國內地學者王冰花對中文版出院準備量表的文化調試版,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為0.91,3個維度的cronbach’sα系數為0.84?0.89,測量信度較好,具有可行性。
...........................
三、研究結果
3.1 慢阻肺患者的一般資料特征
3.1.1 慢阻肺患者人口學資料結果
..............................
3.1.2 慢阻肺患者疾病相關資料結果
......................
四、討論
4.1慢阻肺患者一般資料特征
4.1.1人口學資料特征
本研究中,共納入339名慢阻肺患者作為調查對象,其中男性占絕大多數,男女比例約(16.8:1),國內研究結果為(6.2:1),均顯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國外研究表示,慢阻肺的患病率越來越女性化,但由于女性慢阻肺的診療障礙,使女性患者不容易被診斷。因此,醫療機構應做好女性肺功能的監測和資料咨詢。少數民族占絕大多數,這可能與本研究所在地區有關。本研究中,老年患者較多,這與國內學者的研究較一致,楊佳琳研究顯示,老年患者的出院準備度低,可能與老年患者缺少獲得疾病知識的途徑,自我護理及行動能力較差有關。因此,在住院期間,應加強對老年患者的健康指導。本研究顯示,大多數患者是農民,文化水平較低,這可能與本研究對象大多數來自農村有關,這也使得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和理解較差。居住地距離家附近的診所或醫院的距離>10km的患者較多,占56.9%,大多數患者居住在農村,這可能使得患者就醫不方便,由于沒有足夠的就醫資源,社會支持少,患者可能存在小病不醫的拖延就醫行為,導致就醫意愿不強。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1?3000元的患者較多,這可能與本研究對象所處地域經濟來源主要以農林產業為主有關。體重過低的患者有少部分,占26.5%,本研究中,體重指數偏低的患者僅占26.5%,這與冉丕鑫等研究結果不一致,研究指出體重指數越低,慢阻肺的患病率越高,結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本研究的樣本數量較少,以及與研究對象所處地區、社會經濟地位及疾病嚴重程度等有關。
4.1.2 疾病相關資料特征
................................
五、結論
5.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準備水平處于中等水平。
5.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出院準備度與出院指導質量、社會支持之間存在相關性,即出院指導質量越高,出院準備度越高;社會支持越高,出院準備度越高。
5.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年齡、家庭人均月收入、生活方式、住院天數、血氧飽和度、出院指導質量及社會支持是其出院準備度的主要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