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女性不同時期非穩態負荷及其影響因素的思考

本文是一篇護理論文,本研究以al影響因素的定量研究和理論研究為支撐,展開縱向調查,將妊娠不同時期危險因素與al相關生理指標結合,為臨床實踐和未來研究提供新思路。
第一章 前言
1不良妊娠是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隨著2016年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后,我國出生人口持續保持高位,高齡高危孕產婦增加,妊娠合并癥、并發癥,如子癇前期、早產和低出生體重等風險增高,滿足新增生育服務需求、保障母嬰安全的形勢較為嚴峻。據統計,作為妊娠期的一種嚴重并發癥的子癇前期,全球發病率為2%~8%,我國為2%~6%。我國早產發生率約7%,低出生體重發生率約為4.9%,三分之二的低出生體重與早產同時發生。這些不良妊娠結局給孕婦帶來危險并會增加新生兒的發病和死亡風險。一項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表明,出生體重還與各種原因引起的成人死亡率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呈較強的負相關。因此,加強孕產婦妊娠風險評估,及早發現影響母嬰健康的危險因素,及時干預,可有效降低母嬰死亡率。
...........................
2孕婦非穩態負荷偏高將增加不良妊娠的發生風險
非穩態負荷(allostatic load,al)是表示機體神經內分泌、免疫、心血管和代謝等系統指標失調的復合指數,它表示機體在慢性應激暴露下所經歷的持續累積磨損,這種累積的生理失調對身心健康有普遍的影響。作為反映慢性壓力的客觀指標,al比傳統的主觀壓力和單個生物標志物更好地預測不良健康結局。一方面,關于壓力對生殖健康影響的研究多使用主觀方法測量壓力,而非從生理角度衡量壓力多層性質,從而可能影響對不良妊娠結局的預測。al作為反映慢性壓力的客觀指標,作為疾病早期前兆的更強指標,已被用于預測圍產期母嬰健康、男性冠心病發病率、老年灰質體積和白質完整性及普通人群的全因和特因死亡率。另一方面,與單個生物標志物相比,綜合多系統生物標志物的al可以預測發病率和死亡率。
在急性壓力下,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釋放的激素可以提高心率和血壓、促進葡萄糖的產生和引起免疫反應以應對壓力,維持機體穩定狀態。在慢性壓力下,這種生理應激反應過度激活會對身體造成累積磨損,進而引起與應激相關的臨床疾病。妊娠本身作為一種慢性而又強烈的應激源。一方面,妊娠引起的身體激素水平、各器官功能負荷、睡眠質量等改變對生理功能產生影響。另一方面,職場上的顯性和隱性歧視、多重社會角色壓力以及妊娠期易發生抑郁和焦慮等社會心理方面的變化。發生于胚胎發育關鍵時期的社會心理應激導致宮內環境變化,將影響整個胚胎的發育,可增加子代先天性畸形、低出生體重、早產、流產等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
因此,基于不良妊娠結局的危害性、al對不良妊娠結局的影響,為防止妊娠期女性在面對生物-心理-社會的慢性應激時發生不良妊娠結局,有必要從al角度,加強孕產婦妊娠風險評估,及早發現及干預影響母嬰健康的危險因素。
........................
第二章 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本研究為前瞻性研究設計,采用方便抽樣法,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分別在安徽省某婦幼保健院、某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產科門診招募符合納入和排除標準的妊娠期女性,由調查人員向其說明研究目的、內容、獲益及需要配合的過程,得到知情同意后,分別在孕≤14周(t1)、孕23~27周(t2)、孕30~34周(t3)對孕婦進行問卷調查、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
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②自然受孕,單胎;③在調查醫院產檢、分娩者;④思維清晰,表達正常;⑤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妊娠前有基礎疾病: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②既往有嚴重精神病史者。
剔除標準:①不明原因流產或胎死宮內者;②不在調查醫院繼續產檢、分娩者;③主動退出研究者。
......................
3方法
3.1非穩態負荷評價方法
3.1.1體格檢查
身高、體重、血壓和腰圍的檢查結果從孕婦保健手冊的記錄中獲得。采用脈搏士電子血壓計(型號:mj150f)測量血壓;采用身高和體重一體機測量身高和體重。參與者脫去鞋子和較重的衣物,身體挺直。采用精確到cm的卷尺測量腰圍,腰圍測量是以肚臍為準,水平繞腹一周。體重和腰圍的測量均精確到0.1cm。體質指數(kg/m2)=體重(kg)/身高2(m2)
3.1.2實驗室檢查
護士于早上10點前采集空腹血液標本(參與者至少空腹8小時),送往醫院檢驗科檢測。所有測量都是由受過培訓的工作人員完成的,儀器在工作期間定期校準。由于2所調查醫院的檢測設備不同,故本研究分別用迪瑞全自動五分類血細胞分析儀(型號:bf-6800)和日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型號:日立7600)檢測高敏c反應蛋白;分別采用貝克曼庫爾特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型號:au-5800)和日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型號:日立7600)檢測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和總膽固醇。
3.1.3非穩態負荷評分
根據既往研究,采用三個生理系統的8個生物標志物來評估al得分。代謝系統標志物包括高密度脂蛋白、總膽固醇、體質指數、空腹血糖和腰圍。心血管系統標志物包括收縮壓、舒張壓。免疫系統標志物包括高敏c反應蛋白。除了高密度脂蛋白以下四分位數為高風險,其它生物標志物以上四分位數為高風險。高風險記為“1”分,低風險記為“0”分,最后將各標志物的分值相加得到總al得分。根據文獻回顧,當al臨界值為3或4分時與發病率和死亡率有關。因此,本研究在妊娠不同時期以al≥3分為高al。本研究妊娠不同時期生物系統標志物高風險閾值分別根據孕≤14周、孕23~27周和孕30~34周各標志物的四分位數進行計算,不同孕期各標志物高風險閾值見表1。
..............................
第三章 研究結果
1 社會人口學和產科資料
1.1 隨訪完成情況
...................................
1.2 社會人口學和產科資料
........................
第四章 討論
1非穩態負荷及其標志物的變化情況
研究結果顯示,組成al的生物系統標志物在孕≤14周、孕23~27周和孕30~34周是動態變化的。既往研究也指出心血管、代謝、神經內分泌和炎癥系統在妊娠期間會發生生理性變化。因此,本研究生物系統標志物閾值分別根據孕≤14周、孕23~27周和孕30~34周的生物標志物四分位數進行計算,以更好反映各個孕期的高風險al人群。本研究結果顯示孕23~27周(孕中期)和孕30~34周(孕晚期)的高敏c反應蛋白高于孕≤14周。skar?yńska等也指出孕中期和孕晚期的c反應蛋白高于孕早期。研究結果指出孕23~27周和孕30~34周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高于孕≤14周,且孕30~34周的總膽固醇高于孕23~27周。既往多有研究已指出血脂隨著孕期的進展呈上升的趨勢。本研究結果顯示孕23~27周和孕30~34周的血糖低于孕≤14周,孕30~34周略高于孕23~27周。既往研究對孕期女性的調查結果也指出,隨著妊娠進展到孕中期,血糖水平呈下降趨勢,到孕晚期時血糖呈上升趨勢,孕中期的血糖水平最低。
.................................
第五章 結論
本研究使用反映客觀壓力的生物學數據,縱向調查孕≤14周、孕23~27周和孕30~34周女性的al及其影響因素。結果顯示,構成al的各系統標志物娠的進展是動態變化的。妊娠及早發現和預防高al,有利于降低孕婦隨著妊娠進展發生高al的風險。根據廣義估計方程分析結果,辦事人員、專業技術人員比無業孕婦的高al可能性更低;抑郁情緒是al的危險因素;睡眠時長≥9小時是al的保護因素。孕期al水平受到社會經濟(職業狀況)、心理(抑郁情緒)和行為因素(睡眠時長)的影響。這表明關注孕婦職業上的不平等、改善抑郁情緒和睡眠狀況有助于降低妊娠期女性生理系統磨損的風險,促進母嬰健康。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