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周期的QT集團綠色發展轉型探討

本文是一篇mba論文,本文結合企業生命周期判定結果,對qt集團發展質量特征進行分析,結合發展質量關鍵指標模型,針對性地提出qt集團的綠色發展轉型方案,論述綠色發展轉型的策略和建議,為優化qt集團資源配置,最終實現集團的綠色發展轉型提供理論支撐。
第一章緒論
1.1研究背景與意義
1.1.1研究背景
20世紀90年代,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推進,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應運而生。經過20多年的發展,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相繼經歷了蹣跚起步、緩慢上升、迅猛增長、調整發展等發展歷程。自2010年起,受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借入資金規模急劇擴張的影響,償債風險不斷增大。而傳統的政府平臺公司主要負責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公益性項目,缺少可盈利的主導產業支撐,且過度依賴地方政府資源。因此,在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時,傳統政府平臺公司組織管理混亂、發展定位不明、融資渠道單一、盈利能力較差等各種問題便逐漸暴露出來,并一步步地將傳統政府平臺公司推向生存危機的邊緣。
為此,國家針對政府平臺公司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約束及監管政策文件。國發〔2014〕43號文件、財預〔2017〕50號文件、財預〔2017〕87號文件、財金〔2018〕23號文件等均釋放出強烈的改革信號,即要保留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適度融資權限,又要將其以往所擔負的政府融資職能剝離,明確要進一步加強對地方政府和平臺公司的規范整治,促使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早日完成市場化轉型。
................................
1.2國內外研究綜述
1.2.1政府平臺公司發展研究綜述
在國外其他國家,雖也存在類似性質的企業,但其運作機制卻均與我國政府平臺公司大相徑庭。例如情況最相似的日本,其地方政府創立了大量平臺類公司,主要從事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公共服務的,具體可劃分為地方獨立行政機構,地方三公社和第三部門三大類。各種類型的平臺都有精準劃分,例如,政府出資設立的地方獨立行政機構,主要負責政府的文化、教育、社會福利等方面的工作;地方三公社也是由政府出資組建的,主要經營公屋、靈活取得土地,推動道路建設;而公私合營的第三部門,根據其是否具有盈利性,可以劃分為商業法公司和民事公司,前者從事農業水產、工商業等事業,主要以盈利為目的,后者則從事文化、醫療、教育等非盈利的公益性事業。日本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對其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同時也存在著政府管理不當、風險把控不嚴、企業缺乏長遠目標等諸多問題,為此,日本政府于20世紀90年代末啟動了對上述企業的改革,其中包括:完善地方金融體制,制定地方金融穩健度的量化指標,發行改革推進債券為企業的改革提供資金支持,建立審計監督和信息公開機制,對不同經營狀況的平臺類企業采取“補助、出售、直營、兼并重組、廢止”等改革措施。由于我國的地方政府平臺公司作為“中國特色經濟體制下”的特殊產物,其在經營模式和管理模式均于國外的融資平臺類公司有很多的不同,最類似的日本企業的發展研究也存在局限性,通過翻閱大量文獻資料,筆者發現國外發達國家對政府平臺公司的研究方向主要可分為三個大類。
一是政府債務相關研究:早在17世紀80年代,亞當·斯密(adam smith)就在《國民財富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了關于反對政府舉債的觀點,他主張非生產性的政府債務將會使人民負擔加重,從而阻礙國民經濟的長遠發展。imed d(2007)認為,在某種程度上,政府債務可以促進經濟發展,并對經濟發展產生正面的作用,但當政府的負債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時,其邊際效用就會逐步下降,從而對整個社會的生產效率產生影響。akira y(2012)以財政赤字和國內生產總值為研究對象,經過大量的理論和實證研究,得出了可以通過債務籌集的公共資本數量來決定政府財政赤字水平的結論。二是政府公共基礎設施投融資方面的研究:dennis(2007)提出地方政府應當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籌集資金,從而解決社會公共服務建設經費緊缺的問題,將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納入到政府職能的一部分。
.................................
第二章相關概念及理論基礎
2.1綠色發展相關理論
2.1.1綠色發展的定義及內涵
“綠色發展”這一概念在2006年《環境保護》雜志上首次被提出。隨后,在2011年《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得到了更加明確的闡釋:“綠色發展的實質就是以資源、環境為約束條件,以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通過相應的措施,實現污染少、消耗低,最終實現經濟與資源環境協調共生發展”。隨著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綠色發展”的含義及內涵也發生了新的轉變。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所以對企業而言,鞏固和發展綠色發展成果,既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
根據相關已有文獻研宄,綜合考慮政府平臺公司的發展特點,將本研究中的“綠色發展”定義為“在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下,通過對經營方式、管理制度、資源利用、技術創新等方面的改革,使公司資金平衡運轉高效、人員有序管理、資源利用效率提高,從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最終實現企業的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戰略則是指在“綠色發展”理念指導下形成的關于企業如何發展的理論規劃,其主要目的是為企業指明長期發展方向、明確發展目標、確定發展重點,實現企業與外部環境高效、和諧、可持續發展。
2.1.2綠色發展相關理論
在人類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人們對“經濟-社會-環境”關系的認知不斷加深,并逐漸形成了循環經濟理論、生態經濟學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等多種理論,涉及經濟學、生態學、社會學等多種學科知識。綠色發展理論正是在多學科交叉理論基礎上,進一步形成的適應于當下經濟發展背景的理論體系。
循環經濟理論是由美國科學家kennus bardin在20世紀60年代首次提出的,他在《未來的太空飛船-地球經濟》一書中提出的“飛船經濟理論”是循環經濟學的第一個雛形。該理論將地球描述為一艘巨大的宇宙飛船,其資源將因人口增長和經濟過度增長而耗盡,所釋放的污染物將影響乘客并最終使宇宙飛船沉沒。為了避免這種災難,傳統的“投入-產品-產品-廢物”的單程式經濟應該被“投入-產品-廢物-產品”的循環經濟所取代。因傳統經濟模式中,資源是單向流動,資源利用率低,污染物排放量多,若不對污染加強治理,經濟發展將難以維持。因此,必須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大力發展綠色循環經濟,遵循“3r原則”,即減量化原則(reduce)、再使用原則(reuse)、再循環原則(recycle)。
................................
2.2生命周期理論
2.2.1企業生命周期概念
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德·馬歇爾(alfredmarshall)是最早使用進化論思想來解釋生命周期的人之一,他認為自然界每個生物都有屬于自己的生命周期,例如,一株幼苗會成長成為一顆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參天大樹,但最終還是會因為年老而失去活力;同樣,企業發展也有著“誕生—發展—衰亡”的生命周期。著名經濟學家愛迪思(adizes)是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創始人,他認為所有生物都會經歷一個從出生、成長到衰老、死亡的生命歷程,這種生命歷程被稱為“生命周期”,而生物體的行為模式是可以隨著生命周期的變化而提前預知的。在《企業生命周期》一書中,他運用了一個系統的方法,巧妙地將企業的發展比作一個生物體,并將企業生命周期分為十個階段:孕育期、嬰兒期、學步期、青春期、壯年期、穩定期、貴族期、官僚早期、官僚期、死亡。企業的生命周期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包括成長、成長、成熟、衰退幾個階段。愛迪思認為,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需要對當前和未來的需求進行持續評估,而不是一次性的過程。因此,管理者需要在公司發展的不同階段應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以保持公司的管理效率。
2.2.2生命周期階段界定及特征
企業生命周期理論提出后引起了眾多學者關注,成為當時很長一段時間里學術界熱烈討論的議題。現代生命周期理論將企業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創業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蛻變期,各階段有各自特征。
..................................
第三章qt集團發展現狀
3.1 qt集團簡介
...............................
3.2集團發展環境分析
............................
第四章qt集團發展質量評價
4.1 qt集團發展生命周期判定
4.1.1基于現金流組合法的生命周期劃定
......................
4.1.2基于銷售收入曲線的生命周期劃定
......................
第五章qt集團發展特征分析
5.1 qt集團整體發展特征
..........................
5.2分級指標特征分析
...................
第六章qt集團綠色發展轉型策略與建議
6.1綠色發展轉型基本原則
企業的發展轉型需要一系列的內部改革來實現的,因此,在轉型方案的設計和實施中一定要堅持相應的原則,從而起到“壓艙石”的作用。故在方案的決策和選擇過程中,必須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1)以人為本原則
綠色發展轉型最重要的內核是創新驅動,創新驅動最本質的內容是人才資源的驅動,人才也是制定和實施綠色發展轉型方案的主體,只有構建適宜人才成長的工作環境,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勵制度,充分尊重人才、善待人才,才能激發人才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促進員工和企業共同提升,進而有效推進企業綠色發展轉型方案的實施。
(2)堅持創新原則
綠色發展轉型方案的制定和實施都離不開創新的支撐,通過不斷的在生產、服務、制度等方面的創新,提高企業的資源利用率和創新驅動力,以提升qt集團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的綠色發展;大力推動管理過程的信息化建設,以人才和信息化優勢驅動產品和服務的綠色創新,進而增強企業綠色發展動力。
(3)可持續發展原則
政府融資平臺公司要求轉型發展,實現政府性職能與經營性職能的平衡是第一要義,需要牢固樹立成本觀、利潤觀、市場觀,杜絕以往不較成本、不計收益的擔政府公益性項目的經營理念;通過對現有經營業務梳理,逐步淘汰效益低、回報低、產出低、收益低的經營業務,集中優勢資源和力量發展經營性業務。堅定不移的走市場化、產業化、可持續化的發展道路,建立健全項目投資產出對比分析體系。
..............................
第七章結論與展望
7.1研究結論
本文首先對地方政府平臺公司轉型可持續發展的背景、必要性和重要意義做了論證,然后以qt集團為例,分析qt集團所處的內外部環境、經營情況、存在問題及轉型成因,根據發展質量評價模型結果,結合企業生命周期判定結果,對qt集團發展質量特征進行分析,結合發展質量關鍵指標模型,針對性地提出qt集團的綠色發展轉型方案,論述綠色發展轉型的策略和建議,為優化qt集團資源配置,最終實現集團的綠色發展轉型提供理論支撐。
本文的主要結論如下:
(1)qt集團現階段處于生命周期的成長期
結合現金流組合法和銷售收入曲線法共同判定qt集團的生命周期。根據現金流組合法,將qt集團現金流情況與現金流組合法判定方法進行對比分析,分析得出qt集團2017年至2018年為初創期,2019年至2021年時由初創期逐漸邁入成長期。根據銷售收入曲線法,判定2019年為qt集團發展階段的轉折年,分析得出qt集團2017年-2018年處于初創期,2019年開始邁入成長期。綜合現金流組合法和銷售收入曲線判定結果,qt集團2017年至2018年處于初創期,2019年開始進入成長期,至2021年時仍處于成長期階段。
(2)qt集團的特征分析
qt集團的經營發展狀況波動上升,但任顯現經營性項目不足,缺乏核心競爭力的特征,政策制度對企業發展影響顯著,暴露出企業存在獨立性、自主性不足的弊端,缺乏轉型升級的內生動力。綠色發展程度持續向好,但仍顯現出資源利用效率低,創新投入不足的特征。
參考文獻(略)
本文收集整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