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精選
論文堡
日期:2023-11-25 21:08:19
點擊:454

說明
1.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報告須采用計算機錄入和打印。
2.選題報告為a4大小,正文為小四號宋體,1.5倍行距,于左側裝訂成冊。
3.選題報告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闡述所選課題的來源、選題依據、在理論和實踐上的意義及價值。
(2)該課題的文獻綜述,須詳細闡述國內外有關文獻在該研究方向的動態,并將查閱的資料在選題報告中列出。
(3)闡述研究內容,確定技術路線、實施方案及所采用的方法、手段和工作計劃。
(4)該課題達到的預期效果和擬解決的問題。
(5)該課題在研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和措施。
(6)估計該課題的工作量和所需經費。
目 錄
1 選題背景及意義 1
2 國內外安全文化研究現狀 1
2.1 國內研究現狀 1
2.1.1 國內安全文化定義 1
2.1.2 國內安全文化評價體系研究 1
2.2 國際研究現狀 2
2.2.1 國際安全文化定義 2
2.2.2 國際安全文化測量研究 2
3 研究內容及方法 3
3.1 研究內容 3
3.2 研究方法 3
3.2.1 測量表法 3
3.2.2 抽樣法 3
3.2.3 安全文化定量分析系統 3
3.3 理論依據 4
3.3.1 事故致因理論 4
3.3.2 行為安全“2-4模型” 4
3.3.3 層次分析法 4
4 創新之處 5
5 進度安排 5
6 論文框架 5
參考文獻 6
1 選題背景及意義
2010年,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首次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創建工作,隨后每年開展一次申報工作,到2012年底,全國有3萬多家企業開展了建設,626家申報全國示范企業,約5000多家申報省級示范企業,1799家獲得省級示范企業命名,235家獲全國示范企業命名。隨著示范企業創建工作的不斷深入開展,不僅數量上有了大幅度增長,涵蓋的行業也越來越廣泛,從最初的主要以煤炭、化工行業為主,逐步涵蓋到非煤礦山、電力、交通運輸、建筑施工、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特種設備、加工制造等行業領域,進而擴大到輕工、煙草、旅游、通信、制藥等行業領域。材料顯示:企業對安全文化建設的認識逐年清晰,重視程度也有所提高,但仍存在“重申報輕建設”、“重形式輕內容”、“重榮譽輕管理”等諸多問題,安全文化究竟是什么,如何建設,如何評價,仍然是政府機關、科研院校、社會團體、企業自身需要探究、統一的問題。筆者認為深層次原因是企業不能很好理解安全文化建設的根本含義,而現行的安全文化建設有沒有起到明顯的事故預防功效,建設要素和評價指標須進一步提高可操作性和科學性。
本文將安全文化建設評價體系要素與事故致因理論、行為安全“2-4模型”相結合,采用安全文化量化跟蹤和定性分析,研究安全文化與安全狀況的相互關系,體現其預防事故的作用,實現安全文化對安全生產的引領作用。同時有力將政府層面思想與院校專業研究思路結合,豐富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評價思路和方法,為提供一套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評價參照依據。
2 國內外安全文化研究現狀
2.1 國內研究現狀
2.1.1 國內安全文化定義
我國安全文化的研究起于20世紀90年代初,目前對定義和范疇也不一致:一是方東平提出“安全文化是指對安全的理解和態度或是處理安全問題的模式和規則”;二是徐德蜀提出“安全文化包括保護職工在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中的身心安全與健康,既包括無損、無害、不傷、不亡的物質條件和作業環境,也包括員工對安全的意識、信念、價值觀、經營思想、道德規范、企業安全激勵進取精神等安全的精神因素”;三是李爽、宋學峰提出“安全文化是人類安全活動所創造的安全生產、安全生活的精神、觀念、行為與物態的總和”;四是傅貴提出安全文化是指一系列安全管理理念以及價值觀等,并把安全文化或者安全氛圍集中地表現為若干關鍵元素。
2.1.2 國內安全文化評價體系研究
國內關于安全文化評價體系的研究也越來越多,一是宋曉燕從組織內部、時間和空間三維出發,構建包括3個一級指標,5個二級指標、8個三級指標和10余個四級指標的評價指標體系。二是毛海峰提出6個安全文化影響因素:領導承諾、管理層參與、員工受權,獎懲制度、報告系統和素質培養。三是夏立明從企業安全文化的人本主體,提出以企業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外部環境影響因素、系統持久性5個一級指標、18個二級指標及60個三級指標的評價體系。四是李林運用smart原則,確立了3個測量維度、5個方向指標和18個評價指標的評價體系。五是陳維民在風險預控管理基礎上,建立包括獎懲、對安全培訓和安全意識、安全的承諾、溝通與交流、質量標準化工作、風險評估等10個方面40個分解內容。
2.2 國際研究現狀
2.2.1 國際安全文化定義
“安全文化”普遍被認為來源于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引發的,由國際原子能機構從組織與文化角度切入,全新審視了安全觀念和行為,之后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應用到了航空航天安全管理上,又在1988年將安全文化寫在了“核電的基本原則”中,隨之滲透到核電廠及相關核電保障領域。1991年,國際原子能機構在“75—insag—4”評審報告中首次對安全文化作了定義,即“安全文化是組織和個人具有的種種特性和態度的總和,它確立一種最優先、高于一切之上的安全觀念,即核電廠安全問題的重要性必須保證得到應有的重視”,并建立一套核安全文化建設思想和策略。
2.2.2 國際安全文化測量研究
安全文化的測量是國際相關研究熱點之一:一是zohar提出安全氛圍(safety climate)概念,該文是以色列員工的問卷調查為基礎,提出安全氛圍的8個指標(維度)。二是brown和holmes運用zohar問卷和方法,測量美國兩個州的員工,可測量結果并沒有證實得到zohar提出的8指標,反而得出了3指標及有無事故傷害員工的不同理論。三是cox.s以及cox.t通過調查研究北愛爾蘭、法國、英國、比利時還有德國的員工,最終提出5指標模。四是cooper以及phillips通過采取目標干預和行為糾正等措施,對單位組織進行了研究統計,研究結果顯示了組織員工安全態度和安全氛圍的變化情況。五是janssens綜合分析對比了各類文獻,最終設計出包含有20個不同問題的調查問卷,測量了包括3個國家的組織員工,研究結果顯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安全文化測量的指標的構成元素是不盡相同的。六是clark采用事故報告分析以及和相關的管理人員探討,設計得出25個問題的調查問卷,并對鐵路員工開著測量工作。七是alison g.vredenburgh充分對比了不同類別的安全業績組織,根據結果提出了單位組織的安全水平好壞,都不會減輕組織對事故處理的重視程度。八是澳大利亞航空安全局通過對系統的調查研究,總結提煉出航空行業領域的安全氛圍構成和狀態。
3 研究內容及方法
3.1 研究內容
安全文化的定義有很多,目前也沒有得到統一,國內外的安全類機構、專家學者,以及我國政府部門對安全文化都有各自定義。本論文擬將安全文化定義在安全管理范疇,主要指主觀上對安全的理解,通過安全文化定性研究及安全文化抽樣測量,提出安全文化建設評價體系的改進意見。主要研究內容包括:
① 安全文化與事故致因的關系
② 安全文化對企業各級人員的影響
③ 安全文化建設評價體系的基本要素
④ 安全文化建設評價體系的改進方向
3.2 研究方法
3.2.1 測量表法
本文在設計調查問卷等數值設計時采用likert等級量表。該表是一種定距量表,量表所收集的數據可借助統計軟件(如spss)進行各種參數和非參數檢驗。在實際設計中,likert量表通常采用多個等級形式,即量表中各題項給出表示態度積極程度等級的幾種備選陳述(如“非常符合”…… “非常不符合”等),并用不同的分值給每一等級陳述賦值。本論文利用likert量表將安全文化元素分類,將所有安全理念條目組合起來就形成了一套安全文化測量工具,可用于組織、單位的安全文化定量測量。測量時,可將組織單位的員工分為管理層、班組長、專業人員、一線員工4個層面,按比例抽樣形成被試樣本。對被試樣本測量所得結果的統計計算值就是組織整體安全文化水平的代表。這樣就實現了安全文化的定量測量。
3.2.2 抽樣法
本文在統計調查問卷時主要采用簡單隨機抽樣、分層抽樣結合的方法。企業安全文化測量的研究對象是企業的員工,本文將企業員工分為高級管理層、中層管理者、基層管理者、技術人員及一線員工五類。總體看來,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較少、中層管理者次之,一線員工數量最多,若只采用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進行抽樣時,會導致樣本沒有管理層這一類人,但管理層的安全文化調查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在企業安全文化測量抽樣過程中,要涉及到不同層次的人員,綜合全面的進行抽樣采集。經對比各類抽樣方法,本文采用分層抽樣的方式最為適合企業安全文化的抽樣。
3.2.3 安全文化定量分析系統
在測量企業安全文化數據時采用國礦業大學(北京)安全管理中心研制的安全文化定量分析系統(專利號:zl200620001826.0)。該系統為手持專用鍵盤作為輸入設備,輸入的數據由控制器輸進客戶端計算機,經過互聯網傳輸至網上服務器。在網絡服務器上借助國內外數據庫等工具分析比較,編成安全文化測量結果報告,并回傳至客戶端計算機輸出報告,其測量結果即為企業安全文化量值水平現狀,據測量值,設計教培方案、課程,抽樣培訓企業員工對各安全管理核心理念的理解程度。安全文化測試分析系統功能模塊為:注冊登錄、項目管理、結果分析、全國平均值水平分析、元素管理、問卷管理、基礎資料管理、用戶管理等。
3.3 理論依據
3.3.1 事故致因理論
安全文化建設是根本目的是自覺保安、預防事故,所以研究事故致因,從事故源頭開展建設是科學有效的,故本文將事故致因理論作為重要依據。
①事故的定義,即造成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的意外事件。
②事故的分類,可分為責任事故(不執行有關安全法規、違反規章制度,本文以此類為主);以及非責任事故(自然事故、技術事故、意外事故)。
③事故致因理論:即事故模式,對于人們認識事故本質,指導事故調查、事故分析、事故預防及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有重要作用。目前世界上的事故模式有12種,我國廣為認同的主要有綜合模型、人的失誤論和多米諾骨牌理論模型。
3.3.2 行為安全“2-4模型”
.............
3.3.3 層次分析法
①定義:指將一個復雜的多目標決策問題作為一個系統,將目標分解為多個目標或準則,進而分解為多指標(或準則、約束)的若干層次,通過定性指標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層次單排序(權數)和總排序,以作為目標(多指標)、多方案優化決策的系統方法。
②原理:層次分析法是將決策問題按總目標、各層子目標、評價準則直至具體的備投方案的順序分解為不同的層次結構,然后得用求解判斷矩陣特征向量的辦法,求得每一層次的各元素對上一層次某元素的優先權重,最后再加權和的方法遞階歸并各備擇方案對總目標的最終權重,此最終權重最大者即為最優方案。
③步驟:總體上分為建立層次結構模型、構造成對比較陣、計算權向量并做一致性檢驗、計算組合權向量并做組合一致性檢驗、構造判斷矩陣。
運用ahp方法,大體可分為以下三個步驟:
步驟1:分析系統中各因素間的關系(如分目標層、判斷層、方案層),對同一層次各元素關于上一層次中某一準則的重要性進行兩兩比較,構造兩兩比較的判斷矩陣;
步驟2:由判斷矩陣計算被比較元素對于該準則的相對權重(在此一般使用構建矩陣的方法),并進行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驗;
步驟3:計算各層次對于系統的總排序權重,并進行排序;
最后,得到各方案對于總目標的總排序,確定最優方案。
4 創新之處
本文通過列舉我國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模式體系、宣傳載體等,將我國企業情況與國際安全文化要素結合,既做到不自創名詞、有邏輯關系、符合事故致因原理,又融入中國特色,通俗易懂、實操性較強,即接地氣、與當今政策一致,又講科學、與國際接軌。
5 進度安排
本論文起止時間為20xx年9月~20xx年10月,歷時約1年余。
6 論文框架
1 引言
1.1 論文研究背景
1.2 論文研究意義
1.3 研究內容及方法
2 安全文化研究現狀
2.1 安全文化定義及要素
2.2 安全文化定量測量研究現狀
3國內安全文化建設的政策背景及企業建設情況
3.1國內安全文化建設的政策背景
3.2 國內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情況
4 安全文化建設評價標準改進
4.1 現行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評價體系及標準對比
4.2 存在問題及改進方向預防效應
4.3 改進方案
5 某集團bd能源公司實例研究
5.1 bd公司概況
5.2 bd公司安全文化建設現狀
5.3 bd公司安全文化建設評價體系
6 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1. 傅貴,李長修.企業安全文化的作用及其定量測量探討[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9,19(1):86-92
2. stewart ac,managing for world class safety[m].a wiley interscience publication2002.31~32
3. 方寶. likert等級量表調查結果有效性的影響因素探析[j].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2(2):25-28
4. 金勇進,杜子芳,蔣妍. 抽樣技術[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5.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basic safety principles for nuclear power plants no. 75-insag-3. vienna,1988
6.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nternational nuclear safety advisory group,safety series no.75.insag-4.vienna,1991
7.flin r, merans k, o’connor et al. measuring safety climate: identifying the common features. safety science, 2000, 34:177-192
8. turner b a, pidgeon n, blockley d et al. safety culture: its importance in future risk management. in: second world bank workshop on safety control and risk management. karlstad, sweden,1989
9. glendon a i, stanton n a. perspectives on safety culture. safety science, 2000, 34: 43-72
10. pidgeon. safety culture: transferring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the major hazards industries. in: tenth seminar on behavioral research in road safety: london: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transport, and the regions. 2001
11. 徐德蜀,邱成.安全文化簡論.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10-20
12. cox s, cox t. the structure of employee attitudes to safety: an european example. work and stress, 1991, 5(2): 93-106
13. mearns k, flin r, gordon r, et al. measuring safety climate on offshore installations. work and stress,1998,12:238–54
14. 方東平,陳揚.建筑業安全文化的內涵、表現、評價與建設.建筑經濟,2005,2(268):41-45
15. ostrom l, wilhelmsen c, kaplan b. assess safety culture[j].nuclear ssafety, 1993, 34(2),163-172
16. flin r, mearns k, gordon r et al. measuring safety climate on uk offshore oil and gas installations. in: sp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ealth: caracas: safety and environment in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1998
17. cooper m d. towards a model of safety culture[j].safety science, 2000,36:111-136
18. guldenmund f w. the nature of safety culture: a review of theory and research. safety science, 2000, 34: 215-257
19. 李爽,宋學峰.煤礦企業本質安全文化:內涵.目標.內容.模式.中國礦業,2007,16(9):33-35
20. uttal b.the corporate culture vultures.fortune maganizen.1983,17
21. cbi. developing a safety culture. london: confederation of british industry, 1991
22. burrell, morgan. sociological paradigms and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london: heinemann, 1979
23. acsni. organising for safety: third report of the human factors study group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safety in the nuclear industry. london: health and safety commission, 1993
24. 傅貴,趙顯,張江石等.企業安全管理的理論思路與工具應用問題討論.見:中國礦業大學編.煤炭資源與安全開采技術新進展論文集.北京:中國礦業大學,2007.359-365
25. 李永哲.安全文化水平測評設備開發與應用[d].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北京),2007
26. 邱海濱.安全培訓對安全氛圍影響的實驗研究[d].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北京),2008
27.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設綱要[l]. 安監總政法〔2006〕88號,2006.5
28. 裴文田.塑安全文化之魂 鑄安全發展之基[j].中國安全生產,2014(5):8-11
29. 晉新林,李建.以人為本推進安全文化建設[j].煤礦安全,2004,9
30. 王倩,彎效杰.構筑煤礦企業文化的核心——安全文化[j].中國煤炭,2006,7
31. 孫斌.論企業安全文化建設[j].礦業安全與環保.2007,4
32. 朱瑞龍.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淺析[j].油氣田地面工程.2007,12
33. 李勇.建筑施工企業安全文化的建設[j].建筑經濟,2007,(6)
34. 汪永高.加強高校安全文化教育的意義與對策[j].中國高教研究,2004,(4)
35. 袁闖.論圖書館安全文化的構建[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6,(5)
36. 史捷.公安院校校園安全文化的內涵和功能[j].中國成人教育,2007,(7)
37. 張善明.安全文化及其在大亞灣核電站的實踐[j].核科學與工程,2005,2(268):41-45
38. 賀禹,張金隆,鮑玉昆.基于smart準則的核電企業安全文化業績指標設計[j].中國電力,2004,(5)
39. 焦曉佑,宋守信,吳俊勇.基于bp神經網絡的核安全文化星級評價體系[j].核動力工程,2007,(1)
40. brown k a, holmes h. the use of a factor-analytic procedure for assessing the validity of an employee safety climate model [j].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1986, 18(6):455-470
41. dedobbeleer n, beland f a. safety climate measure for construction sites [j].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 1991,22(2):97-103
42. cooper m d, philips r a. validation of a safety climate measur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 annual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conference, birmingham, january, 1994,3-5
43. janssens m, brett j, smith f. confirmatory cross-cultural research: testing the viability of a corporation-wide safety polic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5, 38:364-382
44. clarke s. 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safety: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afety culture[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99, 20: 185-198
45. alison g. vredenburgh. organizational safety: which management practices are most effective in reducing employee injury rates? [j]. 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 2002, 33: 259-276
46. 宋曉燕,企業安全文化評價指標體系研究,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3
47. 毛海峰.企業安全文化評價體系[j].現代職業安全,2003,8:24-25
48. 夏立明,王亦虹.基于因素重構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的企業安全文化評價模型[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7,17(12):70-75
49. 李林,曹文華,畢海普.基于smart原則的企業安全文化評價體系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7,17(2)121-128
50. 陳維民.神華集團企業安全文化評價系統[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6,16(9):95-99
51. 殷建華.電力施工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與評價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2
52. 李斯然.煙草工業企業安全文化評價體系應用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3
53. 周渝嵐.石油企業安全文化綜合評價[d].西南石油大學.2006
54. 黃軍利.煤礦安全文化評價因素的確立[j].煤礦安全,2008,1:102-10 3
55. 史有剛主編,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讀本[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
56. 丁明蓉,呂保和.國外安全管理的啟示[c].第二屆城市與工業安全國際會議論文集,2005,11:603-604
57. 黃盛初,胡予紅,彭成. 國外安全文華建設及經驗[c].全國安全文華研究討論會論文集 ,2002,6: 14-18
58. 寧炳文.2007 年“美國最安全公司”(上) [j].勞動保護,2008,4: 108
59. 宋書玲.安全無小事,責任重泰山——淺析中小型企業的安全文華的建設[j].經營管理者, 2008,11:104
60. 楊輝.淺析石化企業安全文華的形成與建設[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08,11:30
61. 新華網山東頻道,新泰供電公司實施"六餐式"培訓筑牢安全防線[eb/ol].http://www.sd.xinhuanet.com/news/2011-04/19/content_22556333.htm,2011.4
62. 楊志強,裴文田,等著.金川“五階段”安全文化管控集成模式[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14
63. 胡計平,譚振江,李瑞紅等.顯德汪礦“6+1”安全文化體系建設的探究[c].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理論與實踐.北京:紅旗出版社,2014
64. 張沖.“以人為本、自主互助”安全文化建設模式[c].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理論與實踐.北京:紅旗出版社,2014
65. 新浪財經,兗礦集團以濟三礦為試點啟動實施“3+6”安全文化建設[eb/ol].http://finance.sina.com.cn/g/20050603/0903102507.shtml,2005.6
66. 魏紅,王玥.“369”安全文化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司馬煤業公司安全文化研究成果[c].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理論與實踐.北京:紅旗出版社,2014
67.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aq/t9004—2008.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導則[s].2008
68.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aq/t9005—2008.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評價準則[s].2008
69.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開展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創建活動的指導意見[l]. 安監總政法〔2010〕5號,2010
70.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推薦全國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的通知[l]. 安監總廳政法函〔2012〕150號,2012
71. 傅貴等.再論安全文化的定義及建設水平評估指標[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3,23(4):140-145
72. 戴超,段然,康凱.“泰山四維”安全管理實踐[c].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理論與實踐.北京:紅旗出版社,2014
73. 闞珂,楊元元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釋義[m].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4
74.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棗莊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蔣莊煤礦“11.3”運輸事故調查報告[r].2013
75.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河南航空有限公司黑龍江伊春“8.24”特別重大飛機墜毀事故調查報告[r].2012
76.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蒲城11.20非法儲存爆炸物較大事故調查報告[r].2013
77. 隋鵬程.人失誤主因論[j].現代職業安全,2004,7:50-51
78. chevron(uk).safety climate assessment toolkit and toolkid user guide[j].assessing safety culturien offshore environments,2001,5(7):301-310
相關文章
會計論文新增
會計論文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