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論文堡
日期:2023-11-13 21:40:12
點擊:291

本文是一篇開題報告,在開題報告里你還應當說清楚你選了這個題目之后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就是有了問題你準備怎么去找答案。要說一下你大致的思路、同時重點闡述你要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如文獻分析法、訪談法、問卷法、定量研究、實驗研究、理論分析、模型檢驗等等。(以上內容來自百度百科)今天為大家推薦一篇開題報告,供大家參考。
一、論文選題背景與研究現狀
(一)主題的形成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的頒布施行表明,人們認識環境問題更加深入,認識到噪聲給環境和人的健康帶來的嚴重危害,使人們認識到噪音問題的嚴重性,并上升到法律的層面加以防治。但該法在實施中存在著許多難以操作的具體問題,單憑一些原則性的法律規范在實踐中很難達到立法的目的。
該法對環境噪聲污染的界定采用兩個標準,一是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噪聲排放標準,二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這樣使得許多干擾人們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噪聲不能算是環境噪聲,如城市中的低頻噪聲并未超過國家環境噪聲排放標準,但卻對人體的內臟功能影響較大,嚴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然而卻無法得到法律上的保護。
我國的環境噪聲防治法對噪聲的定義是采用物理學角度來判斷的, 以人的說話的噪聲值在40分貝--60分貝之間來區分,低于40分貝為安靜,高于60分貝為嘈雜。人耳可聽到的聲波頻率在20hz--20000hz之間,而聲音的大小是由聲音的強度決定的即聲波的震動幅度決定的。因此從物理學角度看,噪聲是由各種不同頻率不同強度的聲音雜亂無規律的組合而成。然而判斷一聲音是否屬于噪聲僅從物理學角度判斷是不夠的,主觀上的因素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例如美妙的音樂對于正在學習、休息或思考問題的人則可能就是一種噪音,當人處于不同的心情狀態時,對聲音也會產生不同的主觀判斷。因此從生理學觀點來看,凡是干擾人們休息、學習或工作的聲音,即不需要的聲音我們可稱之為噪聲。一旦噪聲對人及周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時就形成噪聲污染。可見我國的環境噪聲防治法的保護范圍是有限的。
噪音侵權后,公民如何尋求救濟呢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有三種處 理途徑:一是行政機關處理的方式,二是公民向法院起訴的方式,三是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方式。這三種方式既有公權力救濟也有私權利救濟,看起來手段方式是完善的,但從實際效果上并不理想。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第6條第三款規定:各級公安、交通、鐵路、民航等主管部門和港務監督機構,根據各自的職責,對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噪聲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由此可見對環境噪聲污染是由多個行政機關分工負責管理的,難免會造成責任分工不明確,工作中相互推委,不積極履行職責,行政不作為的現象時常發生。近年來全國幾大河流污染如淮河、巢湖、松花江、海河的污染事故,難道不是由于政府的不作為導致的環境災難嗎而由于河流污染導致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利遭受侵害又能向誰去主張權利呢又能向誰去尋求救濟呢遭受侵害的公民只好選擇默默地忍受,這無疑使政府的形象在百姓心目中大打折扣,和諧發展的理念難以貫徹。
(二)研究現狀
目前對于環境意識的研究已有不少,提出了如何通過提高環境意識 來提高公民的環境保護行為,提供了許多有建設意義的途徑,并結合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為我們提供了有意義的借鑒。他們認為公眾對自身的生存環境缺乏了解源于公眾對保護環境的參與意識薄弱,對公眾的環境意識調查顯示出總體環保意識偏低,同時指出發達國家環境保護的進步其中一個動力來源是發達國家的民間團體和個體在維護公民的環境權益方面給予政府和企業的壓力,而這種壓力被證明是積極和有效的。有的認為提高環保意識政府需要加強以下工作:一是新聞媒體發揮新聞監督的職能,擴大環境保護知識傳播的覆蓋面,使公眾時時處處受到環境保護意識的影響。二是教育部門要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兩方面體現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使基礎教育與環境教育相互滲透,良性互動,使每個人的環境意識從小養成,因為未來決策者的環境意識取決于今天的環境教育。
在研究環境相鄰關系中,提到環境相鄰關系的各方在實現自己的環 境利益時要顧及到環境相鄰人的環境利益,為了較好地協調環境利益產生的沖突,要求每個人應形成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
環境教育(environmental education)一詞最早出現于1970年的美國環境教育法案,美國《環境教育法》指出“所謂環境教育,是這樣一種教育過程,它要使學生認識環境是圍繞著人類周圍的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同人類的關系,認識人口、污染、資源的分配與枯竭,自然保護以及運輸技術,城鄉的開發計劃等等,對于人類環境有怎樣的關系和影響”.
還有在環境教育中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是農民的環境教育,農民 的環境意識提高需要一個過程,必須通過自上而下的政府行為來推動。
二、論文的研究目的及意義
(一)研究目的
通過研究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把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教育加以立法化,并探討如何實施環境噪聲防治教育的途徑,從而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改變人們不適當的生活方式與環境價值觀念,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環境教育應從兒童抓起,從小在他們的心靈中播下保護環境美破壞環境丑的思想,使他們自覺地愛護環境,培養起良好的環境靠大家的環保意識。
(二)研究意義
人與環境的問題是當今世界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當前人類賴以生 存的社會生活環境日益惡化,而且日趨嚴重,惡化的生活環境嚴重影響了人類自身的生存,有必要加強環境保護的教育,提高人們對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這也是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觀的重要途徑。良好的生活環境能引發人們在價值觀念、生活方式、消費方式等一系列領域發生革命性的變革,有助于人們形成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
公民環境權理論的提出告訴人們對自己的生活環境享有許多方面的 權利,然而由于公民的環境意識淡漠,漠視環境權。我國目前大多數人對環境問題的客觀狀況缺乏一個清醒的認識,有相當一部分的公民不愿主動獲取環境知識,忽視自己環境權益的現象還相當普遍。因此教育公民樹立環境權利意識,利用各種新聞媒體、教育手段開展環保宣傳教育。這樣公眾才能有效地行使自己的環境參與權。筆者認為公眾環境參與權行使的主要問題是公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問題,而對個人的環境權意識不足正是教育上的缺失。因此提出政府應承擔起公民環境教育上的責任,公民有接受環境教育的權利與義務。
三、論文的結構體系及基本內容
本文的結構如下:
一、 環境噪聲的緣起及危害
(一) 什么是環境噪聲
(二) 環境噪聲的產生及其原因
(三) 環境噪聲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二、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的理論依據
(一) 憲法中確立的基本人權觀念
(二) 公民的環境權理論
(三) 公民的寧靜權與對環境噪聲的容忍限度
三、環境噪聲污染糾紛解決機制的現狀分析
(一)行政機關解決方式的缺陷
(二)訴訟方式解決的不足
(三)社會團體在糾紛解決中的作用
四、完善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的建議
(一)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教育的實施
1.在幼兒園、中小學、高校開設環境保護教育課程
2.新聞媒體與環境保護部門的宣傳教育
3.社會團體組織的宣傳教育
(二)對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的修改
1. 在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中明確規定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教育的目的
2. 在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中明確規定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教育的作用
3. 在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中明確規定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教育的意義
4.在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中明確規定各主體相應的權利與義務
結論
四、論文主要研究方法、手段、特點
研究方法:調查研究、比較分析
手段:利用圖書館進行學術文章的收集,利用網絡搜集相關資料,利 用電腦辦公軟件進行資料整理、論文編輯。
論證方法:比較法、演繹法、歸納法、綜合法
特點:以環境保護為主要內容,深入分析環境保護方法在環境噪聲污 染防治中的作用。
五、資料準備情況
著作類:
1. 陳泉生著 《可持續發展與法律變革》 北京 .法律出版社,2000-6
2. 呂忠梅著 《環境法學》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3. 韓德培主編 《環境保護法教程》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4. 蔡守秋 《環境資源法學教程》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5. 王澤鑒 《民法物權 第一冊》(通則。所有權) 2001年10月版,《民法物權 第二冊》(用益物 權。占有)2001年9月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6. 陳華彬 《德國相鄰關系制度研究--以不可量物侵害制度為重心》載《民商法論叢》第4卷, 法律出版社 1996年版
7. 曹明德 《環境侵權法》 法律出版社 2000年版
8. 楊立新 《侵權特別法通論》
9. 江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精解》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
10. 王利明 《物權法研究》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11. 王明遠 《環境侵權救濟法律制度》 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
12. 陳泉生 《環境法學基本理論》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4年9月
論文類:
1. 蔡守秋 第三種調整機制──當代環境資源法研究的一個新領域 2003年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 所基地會議論文集 2003-10-30
2. 徐祥民 憲法中的“環境權”的意義 2006年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年會論文集 2006-9-20
3. 陳泉生 論可持續發展法律價值取向 20002年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基地會議論文集 2002-12-24
4. 呂忠梅 論公民環境權 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 學術文章 2002-10-15
5. 那力 論公眾在環境事務中獲得信息、參與決策、訴諸司法的權利 2001年武漢大學環境法研 究所基地會議論文集 2002-12-24
6. 吳志良 論公眾參與環境保護 2001年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基地會議論文集 2002-12-24
7. 趙驚濤 科學發展觀與生態環境保護法制建設 2005年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年會論 文集 2005-11-14
8. 周 珂⑴ 王小龍⑵ 論我國環境教育的法制化 2006年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 年會論文集 2006-9-19
9. 趙驚濤 論環境保護中的公眾參與問題 2004年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年會論文集 2004-8-30
10. 張愛軍 牛建平 環境侵權訴訟的困境與對策 2004年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年會論 文集 2004-8-30
相關文章
財務管理新增
財務管理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