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旅游活動營銷對旅游業效率的影響探討

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論文,本文根據實證分析結果,結合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與提升旅游業效率的基本要求與內涵,提出了我國旅游業效率提升策略。
1緒論
1.1研究背景
1.1.1高質量是旅游業發展的核心主題
旅游管理論文怎么寫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游業發展迅速,產出規模不斷擴大,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促使旅游消費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旅游業逐漸從單一服務接待型產業向現代服務型產業轉變。“十三五”以來,旅游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綜合貢獻已高達11%,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發展、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增加就業、改善結構、脫貧致富、傳播文化、增進交流等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2022年01月20日,由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國發〔2021〕32號)中指出,要立足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加快旅游強國建設,著力完善旅游業體系,努力實現我國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1.1.2旅游業產業特征影響旅游業效率
旅游業作為一門綜合性產業,對于帶動區域經濟發展、轉換經濟發展動能、平衡區域經濟結構有著重要意義。但是,旅游業的綜合性特征同時決定了其復雜性。由于旅游業產業聯系復雜、投入要素多、投資周期長等特征,在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的同時面臨著多元產業配合難度大、溝通成本高、重復投入等問題;加之我國各區域在經濟發展水平、旅游資源稟賦、地理條件與區位條件等方面差異較大,旅游發展出現區域差異顯著、生產要素分配不均、粗放式發展方式普遍、無效投入過多、有效供給不足、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客觀問題。因此,實現旅游產業轉型升級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而推動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本質和核心在于提升旅游業效率,為旅游資源配置和技術應用水平提供優化改進方向,將旅游產業的投入與產出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圍內,著力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
1.2研究目的及意義
1.2.1研究目的
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的核心主題,而旅游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旅游資源的合理利用與旅游經濟的良性增長。旅游活動營銷可促進旅游資源的有效利用,目的地通過旅游活動帶動旅游消費,增強旅游產出的水平與循環速度,促使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政府作為旅游目的地營銷主體,提供公共旅游服務是其重要職責之一,其舉辦的旅游活動營銷是公共旅游服務的重要一環,可提高目的地的游客到訪量,推動旅游項目有效落地、提升旅游業效率。因此,本文以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為研究對象,基于政府旅游活動營銷可增強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促進旅游消費行為、提升旅游收入、推動旅游產出增加,從而提升旅游業效率的假設,實證檢驗政府旅游活動營銷對旅游業效率的影響作用,試圖找出地區之間交流合作、互融互通的有效方式,充分發揮我國旅游發展韌性,增強旅游創新力和競爭力,不斷提升我國旅游業效率,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1.2.2研究意義
1.2.2.1理論意義
本文通過探究政府旅游活動營銷的量化方法,將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政府旅游活動營銷進行量化分析與評價,研究東、中、西部三大區域政府旅游活動營銷的特征與發展水平,從而分析政府旅游活動營銷與旅游業效率的定量因果關系,明確政府旅游活動營銷對旅游業效率的帶動強度,并在此基礎上探究東、中、西部三大區域旅游業效率提升的有效手段,為目的地政府旅游活動營銷對旅游業效率的影響研究提供量化思路與方法,明確政府旅游活動營銷對旅游業效率的作用機制,豐富政府旅游營銷領域的理論研究體系,為旅游產業轉型升級與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
2概念、理論與文獻綜述
2.1概念界定
2.1.1旅游業效率
效率(efficient)源于物理學概念,是對力學過程中能量消耗的標度方法。當機械系統中輸出量大于輸入量時,表明運轉過程中消耗的能量較低、效率較高。在經濟學與管理學領域中,投入要素即為成本,產出要素即為收益,因此經濟與管理領域的效率為成本與收益的關系,用以反映資源配置達到的效果和經濟活動產生的影響,表明資源或勞動帶來的收益價值。samuelson(1992)認為,效率是以滿足人們需求為前提,以高效利用經濟資源或減少不必要的浪費為目標的生產過程,即達到邊際效率不變的最佳狀態。對于公共部門而言,目標是最大范圍地滿足社會和人民的需求,因此效率是指在資源有限情況下,實現資源的合理分配已達到享有公平和發展平衡,mankiw將此效率描述為資源配置使社會所有成員得到的總剩余最大化。charnes等認為從要素投入判斷是否有效率的方法更為準確,即以固定產出為目標,實現投入要素的最小化。
旅游業效率,是指特定時期內旅游經濟活動中的食、住、行、游、購、娛等要素環節中的某個環節或多個環節的效率,即旅游經濟活動中旅游從業單位投入與產出比例關系的一種度量,是衡量旅游業發展質量的重要指標。參與到旅游系統中的每一個對象都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旅游產業的投入與產出,旅游目的地投入與產出的變化影響著旅游業效率,反映出旅游資源是否得到充分且合理的利用、供需是否平衡、旅游業增長方式是否合理。
.....................
2.2理論基礎
2.2.1競爭力理論
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著名的“鉆石模型”被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porter在《國家競爭優勢》中提出,作者認為可利用鉆石模型中的六要素分析并決策國家或行業的競爭力,六要素分別為:(1)生產要素,主要包括自然資源、地理位置等基礎要素以及勞動力、技術知識等高級要素,基礎要素是地區發展的先天條件,高級要素是后天人為創造的。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競爭力的根基;(2)需求條件,主要包括國內需求和國外需求,嚴苛的消費者需求促進技術革新與產品質量把控,更有利于形成競爭力;(3)相關與支持產業,主要包括關聯行業與輔助行業,在生產要素方面的優勢會隨著供應鏈傳導到本行業,為本行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4)企業戰略,企業戰略取決于管理者的管理意識形態,不同的管理理念決定著資源與要素的分配,從而形成不同的發展格局與競爭力優勢;(5)政府;(6)機遇;政府和機遇這兩個輔助因素屬于外部環境,具有敏銳洞察力和積極行動力的企業能快速響應政策環境,搶占先機形成競爭力。這六大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了“鉆石模型”。基于鉆石模型,porter還分析了韓國電信業的戰略需求,證明其對一國競爭力產生的重要影響。20世紀90年代,ritchie等將波特的“鉆石模型”運用到旅游研究中,提出了旅游目的地競爭力評價模型,開創了旅游競爭力研究的先例。
國內旅游競爭力研究基本趨于成熟,取得了較多實證研究成果。邵超峰等基于旅游競爭力指數構建了以景觀資源系統、經濟動力系統、社會治理系統為目標層的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并發現道路密度和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與城市可持續發展水平的提升關聯度最強。魏敏等基于偏好順序結構評估法進行中國省域旅游競爭力的測度,并從旅游資源稟賦條件、旅游服務配套設施等6個維度構建旅游競爭力測度體系,最終得出中國旅游競爭力與經濟發展水平、旅游資源豐度正相關。
............................
3 我國旅游業效率現狀分析
3.1 我國旅游業效率測算
3.1.1 測算方法
..............................
3.1.2 指標選取與數據來源
............................
4 我國政府旅游活動營銷現狀分析
4.1 活動營銷的收集步驟
........................
4.2 活動營銷現狀
.........................
5 實證檢驗
5.1 研究依據與假設
5.1.1 假設依據
................................
5.1.2 研究假設
..............................
6我國旅游業效率提升策略
6.1整體旅游業效率提升策略
6.1.1強化政府引導,完善營銷支持系統
提升旅游活動營銷的頻次和級別。旅游活動營銷的級別與活動影響力、覆蓋范圍成正向關系,通過開展大型旅游活動提升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知名度與美譽度,從而增強游客復游率與口碑營銷。政府應加強對旅游活動營銷的重視程度,充分發揮旅游活動營銷的帶動作用。此外,旅游活動營銷的頻次與游客連接度成正向關系,相對頻繁的開展活動營銷可喚起旅游消費者的記憶,影響消費者的行為決策。區域合作營銷以及與旅游經營商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是提升旅游活動營銷頻次的有效方式,區域合作營銷可以實現客源互換,為旅游消費者提供更多的旅游選擇,營造良好的旅游環境氛圍,促進游客的消費行為。與旅游企業、景點、酒店等旅游經營商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系,明確一致的營銷目標與內容,共同推廣旅游活動,加速旅游流流動并擴大市場份額。
豐富旅游活動營銷的內容及形式。政府部門根據目標市場與目的地品牌定位,結合當地旅游特色,制定有吸引力和創意的旅游節事活動,并結合促銷與公關等營銷手段積極組織旅游推介活動。具體的活動營銷形式可結合主題活動、個性化定制、數字化營銷與體驗式互動等。以主題活動為主線,開展充分展現特色的旅游活動,如文化體驗、自然探索、美食之旅等,以個性化定制、數字化營銷和體驗式互動為手段增加主題活動的吸引力與趣味性。個性化定制服務以游客的需求和偏好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提供一對一的服務,如專門導游帶領感受當地氛圍,提供私人司機接送等。積極結合數字化營銷方式,運用社交媒體營銷、搜索引擎優化、移動應用營銷等提高主題活動的曝光度和傳播效果,達到提升游客滿意度與體驗感、擴大旅游市場等目標,從產出視角提升旅游業效率。
旅游管理論文參考
.............................
7研究結論與展望
7.1研究結論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體現在旅游資源的利用效率上,即旅游業效率。旅游業發展過程中,旅游資源的投入巨大且具有不可逆轉性,追求旅游產出的高效與最大化是提高旅游業效率的方式之一。在追求高效產出的目標下,政府旅游活動營銷就顯得尤為重要,政府旅游活動營銷的作用在于建立旅游目的地形象,增強目的地吸引力,影響旅游者的消費行為并不斷開拓旅游市場,從而提高旅游收入與產出,提升旅游業效率。因此,本文以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11-2021年的政府旅游活動營銷行為與旅游業效率為研究對象,利用超效率dea模型進行旅游業效率的測算,通過將政府旅游活動營銷進行量化,探究政府旅游活動營銷對旅游業效率的影響及其對東、中、西部三大區域的影響差異。通過總結與歸納全文,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研究期內,我國旅游業效率整體水平有所提升,但其平均值為0.742,相較于旅游業效率值≥1的有效狀態,我國旅游業效率仍有待升級;另外,從空間上看,東、中、西三大區域的旅游業效率呈現顯著差異,表現為“東部>中部>西部”的分布格局。
(2)我國政府旅游活動營銷強度呈現東高西低的態勢,表現為“東部>中部>西部”的特征,東部各省市的政府旅游活動營銷得分均值基本保持在40分以上,中部各省份的政府旅游活動營銷得分均值基本在35-40分之間,西部各省區市的政府旅游活動營銷得分均值基本位于25-35分之間。另外,東、中、西部三大區域的旅游活動營銷具有顯著的地域特點。東部地區具有密切的區域旅游合作以及豐富且高層次的會展活動,為我國搭建了旅游展示與交流的舞臺以及旅游產業與旅游裝備制造業交易的平臺;中部地區的旅游營銷活動更具自然與人文特色,且紅色旅游發展迅速;西部地區的旅游活動營銷更能使游客體驗到不同文化帶來的相互認同與情感歸宿,滿足游客的情感互動,其展現出的獨特地域風情與多元的歷史文化底蘊為西部旅游業發展與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