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ueauc"><s id="ueauc"></s></strike>

  • <ul id="ueauc"></ul>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管理論文 > 旅游管理

    環境可持續性認知對旅游地社區居民親環境行為的影響

    論文堡 日期:2023-12-04 20:18:39 點擊:435

    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論文,本研究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背景下,通過abc態度模型理論和認知-行為理論分析鄉村居民環境可持續性認知對其親環境行為的影響,構建環境可持續性認知、生態旅游態度和親環境行為的關系模型。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背景
    現如今,環境問題逐漸引起大眾關注,特別是全球變暖、資源短缺和污染等環境難題的日益凸顯,迫使公眾開始意識到自己行為對環境產生的深遠影響。中共二十大提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偉大愿景,號召居民通過做出環境保護行為,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新中國。常言道“郡縣治則天下安,鄉村治則國家穩”,鄉村作為國家發展的基礎,只有鄉村振興,國家才能長治久安。生態振興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為了改善農村人居生態環境,為農民打造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村民作為鄉村環境保護的第一責任人,是鄉村振興、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參與力量,其環境保護行為在鄉村旅游發展乃至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關于鄉村生態環境保護行為的研究不僅是國家發展不可或缺的,更是學術界應重點關注的。當前學者對生態環境保護行為的研究多聚焦于親環境行為,親環境行為特指那些能夠降低生態傷害、保護自然資源以及能夠提升環境質量的行為,該行為主要應用于心理學研究,在旅游領域應用較少。梳理相關文獻發現,影響親環境行為的前因變量有年齡、文化程度、價值觀、公眾風險感知、環境風險感知、生態價值認知等,但鮮有學者研究環境可持續性認知對鄉村居民親環境行為的影響。本研究根據龔文娟的定義將親環境行為分為私領域和公領域兩個方面,探究環境可持續性認知如何影響親環境行為的問題。
    本研究選取變量環境可持續性認知、生態旅游態度和親環境行為,結合認知-行為理論和abc態度模型理論進行研究。根據理論假設鄉村居民環境可持續性認知促使其擁有積極的生態旅游態度,進而驅動他們做出親環境行為。綜上所述,本研究在文獻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學者的相關研究,建立環境可持續性認知對親環境行為的作用機制模型,以期豐富鄉村居民親環境行為的研究內容,同時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理論依據與實踐指導。
    ..........................
    第二節研究目的和意義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在文獻分析的基礎上建立概念模型,通過問卷調研、深入訪談等方式獲取一手數據,運用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擬解決以下問題:
    (1)明晰鄉村居民親環境行為的形成機制,揭示abc態度模型理論和認知-行為理論在鄉村旅游中居民對親環境行為的預測和干預作用,建立鄉村居民親環境行為研究的理論框架。
    (2)以研究結論為基礎,提出強化鄉村居民親環境行為的策略、保護鄉村旅游地生態環境的措施,為鄉村旅游目的地的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參考,為實現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借鑒。
    二研究意義
    (一)理論意義
    (1)理論上,拓寬abc態度模型理論和認知-行為理論的應用范圍。將鄉村居民的環境可持續性認知、生態旅游態度加入親環境行為研究的重要理論模型中,檢驗對鄉村居民親環境行為的影響。有學者提出abc態度模型理論和認知-行為理論有效預測鄉村居民的環境保護行為,可用于研究親環境行為,但尚未得到驗證。因此,本研究將環境可持續性認知和生態旅游態度兩個變量納入abc態度模型理論和認知行為理論中。探究在abc態度模型理論和認知-行為理論基礎上,鄉村居民環境可持續性認知、生態旅游態度對親環境行為的影響機制。
    (2)進一步豐富親環境行為的研究內容。認知是影響個體行為的重要因素,環境可持續性認知的提升更容易使鄉村居民實施親環境行為。本研究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背景下,將“環境可持續性認知”“生態旅游態度”引入到鄉村居民親環境行為的研究中,探索鄉村居民環境可持續性認知對親環境行為的影響,豐富了鄉村旅游中社區居民親環境行為的理論,為研究親環境行為提供了新視角,為國內現有親環境行為研究提供更多的參考和理論借鑒。
    ................................
    第二章概念界定和理論基礎
    第一節概念界定
    一環境可持續認認知
    可持續性是指一種可以長久維持的過程或狀態,《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指出“為了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應是發展進程的一個整體部份,不能脫離這一進程來考慮”,因此環境可持續性被認為是環境能夠長期保持的過程或一種狀態。環境可持續性認知被定義為“滿足當前游客和社區需求,同時保護環境和增加未來機會的旅游業”的一種認知。關于環境可持續性認知的研究,tilman d.等(2014)認為全球飲食環境可持續性認知正向積極影響人類健康,martins c i m等(2010)得出環境可持續性認知對水產養殖具有積極影響等。現有的文獻中,尚未提及環境可持續性認知在旅游領域的研究。本研究引用環境可持續性認知變量探討對鄉村居民親環境行為的影響,以期對親環境行為的研究提供理論貢獻和實踐價值。
    二生態旅游態度
    生態旅游(ecotourism)在1993年被國際生態旅游協會將定義為:具有保護自然環境和維護當地人民生活雙重責任的旅游活動。該詞首次出現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lucn),由生態旅游特別顧問墨西哥人h.ceballos lascurain于1983年文獻中提出。我國最早在1993年的“東亞保護區行動計劃概要”中第一次以文件形式出現生態旅游一詞,直至近些年,生態旅游一詞才頻繁出現在我國公眾視野,但對生態旅游的概念并未統一。本研究經過文獻查閱,最終認為生態旅游態度是不同的利益相關者群體對生態旅游的表態,是人們對生態旅游知識、作用、項目等情況的認識和了解,是參與生態旅游的思想準備和知識準備[15]。
    ............................
    第二節理論基礎
    一abc態度模型理論
    abc態度模型由米歇爾提出的人格理論演變而來,認為人是解釋者和行為者,人的行為是個人與情境交互作用的產物,情境通過個人因素來影響其行為。之后由霍夫蘭和盧森堡于1960年提出abc態度模型(又名三元態度模型),通過三維的心理過程說明消費者態度的形成,即人在特定情境下,認知影響人的情感,情感影響其行為。該理論模型由認知(cognition)、情感(affect)和行為傾向(behaviour tendency)構成。認知是個體對態度對象所持有的信念;態度是個體對態度對象的感受;行為是對態度對象采取的行動,但該行動不一定是實際行為,可能是一種傾向或意愿,由此得出“認知→態度→行為”的態度模型框架。
    本研究通過梳理現有的文獻中發現,abc態度模型常被用于消費者行為學和語言等研究。在消費者行為方面,研究游客農產品的購買意愿,認知、情感與消費者對牛肉溢價的支付意愿和消費者重復購買意愿等。在語言方面,周魏(2018)以馬來西亞人作為調研樣本,認為馬來西亞華人對馬來語的態度最為消極,對英語的態度最積極。周魏和他的同伴(2021)同樣又基于abc態度模型,研究非英語系大學生的情感會影響對英語態度。此外,該理論模型還應用于旅游領域,研究村民民俗對游客忠誠度的影響,鄉村居民的地方依戀[等。也有學者提出abc態度模型可用于研究游客的親環境行為,遺憾的是研究并未深入,本研究將采用該理論研究鄉村居民的親環境行為,探討鄉村居民親環境行為的形成機制。


    旅游管理論文怎么寫

    ...............................
    第三章 研究假設和模型構建
    第一節 研究假設的提出
    一 環境可持續性認知對親環境行為的影響

    ............................
    二 環境可持續性認知對生態旅游態度的影響

    ..............................
    第四章 問卷設計與訪問提綱
    第一節 量表設計
    一 環境可持續性認知變量

    ........................
    二 生態旅游態度變量

    .............................


    第五章數據分析
    第一節描述性統計
    本研究利用spss 24.0軟件對339份問卷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如表5.1所示。被調研的人群中,男性占48.7%,女性占51.3%;年齡36歲以上的人群占總體的69.7%,說明留守鄉村的中老年人較多,符合當前國家對農村留守人員的統計情況;僅有4.7%的被調研者的收入來源來自于參與當地旅游,說明當地居民較少參與旅游業;教育程度多集中于初中以下,占總體的54.9%,由于被調研的社區居民中,有一些是村干部和返鄉養老人員,此外還有一些外出務工返鄉人員和當地經營店鋪的人員,所以學歷相對高于小學;被調研者在當地居住時間超過20年的占總體的45.8%;31.8%的被調研者的家庭月收入在3001~5000元之間。

    第二節 信度和效度檢驗


    旅游管理論文參考

    .............................
    第六章研究結論與討論
    第一節研究結論
    本研究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背景下,通過abc態度模型理論和認知-行為理論分析鄉村居民環境可持續性認知對其親環境行為的影響,構建環境可持續性認知、生態旅游態度和親環境行為的關系模型。在討論環境可持續性認知和親環境行為之間的關系中,加入生態旅游態度作為中介變量,家庭月收入作為調節變量,運用結構方程模型和層次回歸等研究方法對其進行實證檢驗,得出以下結論:
    (1)鄉村居民環境可持續性認知對生態旅游態度有積極影響。在日常生活中,土地、森林、水等都是鄉村居民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因此,鄉村居民會對身邊的自然環境狀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了解,這種積極的環境可持續性認知可能會促進生態旅游的發展,鄉村居民環境可持續性認知使其意識到生態旅游重要性,產生積極的生態旅游態度。如受訪者談到“我的環保意識得到了提高,對環保的態度更加積極。”(3號被訪談人)“我們村民對生態環境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家開始更加重視環保。”(4號被訪談人)
    (2)環境可持續性認知對鄉村居民私領域和公領域的親環境行為有積極正向的影響,其中環境可持續性認知對私領域親環境行為的影響最大,其次是環境可持續性認知對公領域親環境行為的影響。在私領域方面,鄉村居民環境可持續性認知越高,則參與環保活動,受訪者更容易做出“節約用水”“宣傳環保知識,倡導環保行為。”“減少塑料袋的使用,鼓勵顧客使用環保購物袋。”(1號、9號和10號被訪談人)等行為。在公領域方面,鄉村景區設置的垃圾桶、保護環境的標語、志愿者等,都表現出鄉村居民環境的認知促使他們做“垃圾分類再扔進垃圾桶,自覺維護自己家門口的衛生等。”(5號被訪談人)可見,無論是在公領域還是私領域,鄉村居民的環境可持續性認知對其做出親環境行為都具有促進作用。
    (3)生態旅游態度對鄉村居民公領域和私領域的親環境行為具有積極正向的影響,其中生態旅游態度對鄉村居民公私領域的親環境行為影響最強,其次是公領域的親環境行為。在私領域方面,鄉村居民生態旅游態度越積極,則其采取環保的生活方式的可能性越大,從而做出親環境行為,如:節約能源、減少廢棄物、綠色消費等。正如一位受訪者所言“我的環保意識得到提后高,對生態環境的認知態度更加積極,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環保行為。”(7號被訪談人)
    參考文獻(略)

    關閉
    15549057355 工作日:8:00-24:00
    周 日:9:00-24:00
       微信掃一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本久道综合在线无码人妻| 十八禁无码免费网站|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偷拍| 中文无码字慕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日韩av无码| 亚洲日韩av无码|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 中文字幕乱偷无码av先锋蜜桃|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按摩| 无码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多人p群无码|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久99av无码免费网站|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 色欲AV永久无码精品无码| 国产拍拍拍无码视频免费|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毛片国产 |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精品视频|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系列中文字幕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蜜桃|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有奶水|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国产亚洲?V无码?V男人的天堂 |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片毛片|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 无码粉嫩小泬无套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二三区|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网站牛牛|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 | 亚洲色无码专区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牙蜜区|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