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論文:地方文學在高職當代文學教學中的作用研究

本文是一篇現代文學論文!
地方文學作為當代文學的組成部分,其發展對繁榮文學創作事業,增強某地區文學的整體影響力,實現中國夢營造健康向上的精神家園有著重要意義。如河南地方文學不僅能夠傳承中原精神文脈,引領時代文學藝術,其對當地的高職當代文學教學也有著積極作用。在高職文學教學過程中,地方文學以其特有的地方魅力,為高職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優質的文學案例,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從而提升了高職學生的文學素養。
一、當代文學格局中的地方文學
(一)地方文學的同一性和整體性
可能是為了稱呼上的便利,根據不同的區域,當今文壇越來越多地出現了把同屬于一個省籍的作家叫做“文學某軍”的現象。地方文學的同一性和整體性是指在一定歷史時期里,在同一區域內,其作家的創作思想傾向、審美理想和創作風格相同或相近的作家,自覺或不自覺地結合而成為文學派別。一般說,文學派別需要較成熟,才被承認。一個地域性作家群體的構成,起碼應該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有著共同的地域背景;有一大群作家大體同時出現;有大致相同的創作傾向和審美價值;作品中蘊含有獨具的文化意味。不但如此,它還要看作家群體的整體創作水平以及風格的成熟狀況,還要看是否創作出了一批在文壇叫得響的、為世人矚目的文學作品才行。新時期以來,以周克芹為代表的川軍、以莫應豐為代表的湘軍和以賈平凹、陳忠實為代表的陜軍等是大致符合這一標準的地域性作家群體。
(二)地方文學創作的文學品格
第一,對農民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底層關懷,地方文學作家們大都是真正從農村的困苦中掙扎出來的,雖然通過打拼進入了城市,擺脫了世世代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宿命,但回首一望中,又怎能忘記曾經的艱辛,怎能忘記那依然苦難深重的父老鄉親。因此,他們寫作時必會帶著一種嚴峻的態度、緊張的神情,用血淋淋的筆調,寫出一種血淋淋的農村現實來。如:河南地方文學中的閻連科的《耙褸山脈》、《朝著天堂走》、《天宮圖》,李佩甫的《李氏家族》、《無邊無際的早晨》,周大新的《大廈》、《走出盆地》,劉震云的《故鄉相處流傳》、《溫故一九四二》等無一不是如此。
第二,民間視角和平民立場,在世紀中國文學史上,“民間”這個概念周圍環繞著一批類似的大同小異的術語大眾、民眾、平民、人民、勞工、工農兵,如此等等,可見所謂“民間”指稱的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廣大民眾所存身其中的社會空間和營造的某種文化空間。出身底層農村的作家他們在創作中,清醒而自覺地采取了一種平民的或者叫民間的視角,真實地展現民間充滿苦難的生存現實以及農民們應對殘酷現實的頑強生命意志。這種執著地運用“平民化”、“舊常化”“民族化”的敘事方式與敘事手法,對生活進行“民間還原”的創作選擇。以河南作家為例,這些寫法經常出現在諸如劉震云、閻連科、李佩甫、張宇等豫籍作家的作品中。
二、地方文學在高職當代文學改革中的作用
21世紀以來,文化全球化浪潮的影響下,地方文學作家們開始以自覺地文化意識對獨具特色的歷史、風俗、人物等地域文化進行抒寫。因此,地方文學對高職當代文學教學中的作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了解:
(一)為教學目標的多層次設置提供了條件
地方文學在發展過程中,為教學目標的多層次設置提供了便利條件。首先,在知識方面,如地方文學發展歷史、地方文學體裁形式以及文學賞析方法等等,能夠讓學生充分了解一些基本的地方文學知識。其次,在文化素養方面,能夠培養學生一種理性的思考以及人文關懷,同時,也能夠有自己獨特的理解。最后,在職業素養方面,能夠充分引導學生學習地方經典文學形象,彌補自己的性格缺陷,將其變換為自己職業素養。
(二)有利于引導學生感受教材中的情感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學生較為喜歡重親情、友情、愛情之類的文學形象,對于重祖國以及事業的文學形象興致不是很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高職教師應充分利用地方文學的紀實性,采用不同的方式,對學生的文學形象或者情感因素加以引導。同時,列舉學生耳熟能詳的地方上的事情,慢慢激發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自覺承擔自身責任;對于親情、友情之類,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加入討論環節,引導學生講述親身經歷,讓他們體會親情、友情等等,這些都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樂觀豁達、堅忍頑強、熱情開朗、厚道善良、自信自立等品質。
三、加強地方文學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堅持與時俱進,融地方文學于教學中
高職學校的教師應該與時俱進,多關注當代文學的發展動態,尤其是地方文學的迅猛發展,使得教師及時更新其知識結構以及教學理念,不能“死讀書,讀死書”。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多閱讀,可以開列閱讀書目。學校也可以請一些當地知名作家過來,給學生講述創作的過程。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深入了解地方的風俗文化,了解當下的社會人生。
(二)植根地方文化,更好地產生情感共鳴
文學與生活緊密聯系,生活中的現象為文學創作提供了素材,地方文學更是植根地方文化之中,能夠很好地指導人們生活,并將理性與感性思考相結合。在上課時,可以舉行一個小小的朗誦比賽或者詩歌情景劇,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講解詩歌情感時,可以講解地方文化中與此相類似的、現實生活中的事例,激發學生的情感。
(三)豐滿的人物形象,引導學生體會其多樣性
文學形象是文學作品的靈魂,其所表現出來的精神恰好是當前學生所欠缺的或者需要提升的。地方文學描寫得都是當下的人或事,時間離得最近,因此,在教授文學課時,教師應注重發揮地方文學形象對學生的重要影響,將地方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進行充分講解,使其由抽象變為具體。這些人物就出現在我們的身邊,教師應著重介紹人物形象的多樣性,并在課下開展相關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實踐當下人物中的?w光點。
(四)采用多種方式,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采用多種方式吸引學生參與到網絡平臺的學習中來,能夠實行簽到獎勵制度,根據簽到的次數以及任務獲得積分,并定期舉行積分兌換活動;同時,還可以設計一些小游戲,如文學知識闖關一百問,來引導學生進行地方文學作品的閱讀。
(五)擴充課程資源
高職學校應充分利用其校園網以及文學專業等相關專業的資源,定期在文學資源庫上傳高品質的經典地方文學講解課程。這些課程的時間應不長,便于學生隨時觀看,可有效利用學生的碎片時間。同時,就課程的內容來說,擴充當代文學的涵蓋面,應多講解關于地方文學的故事或者知識點,便于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周邊的人、事、景、物。
四、結語
地方文學擁有著空前新鮮的表現對象和廣闊的群眾基礎,表現出歷史上所未曾有過的新姿新貌,有著強烈的現實感和針對性。其在高職文學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能夠提升學生文學素養,同時其也能夠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文學創作的真諦,為培養新一代的文學作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略)
本文收集整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