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研究的幾個問題

文學思潮這一文學藝術名詞最早出現在西方文學中,主要指的是在一定歷史發展階段以及地理區域內,文學作家或是文學團體在活動中所形成的文學思想以及創作方向。我國現當代文學思潮主要分為兩個時期,第一階段為五四運動到一九四九全國解放時期;第二階段是從全國解放時期至今,所以整個過程經歷了“白話文學”、“工農文學”、“抗日文學”、“現實文學”、“尋根文學”等文學思潮的發展。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學者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研究開始逐漸呈現出系統性,也取得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但總體看來關于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的研究還有以下幾個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
一、宏觀把控與微觀透視的研究問題
當前,對于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研究更傾向于宏觀視角,但是對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發展產生較多影響力的卻是個別領域或是研究方向,所以目前對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的研究還存在著宏觀把握與微觀透視兩者如何協調的問題。就筆者的個人觀點而言,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的研究,需要從研究的主體方向,即宏觀視角去進行把握,考慮文學思潮研究的整體性,但與此同時也需要從“個性化”、“派別”的微觀角度去分析,以突顯出不同文學派別的內涵與價值。總言之,需要宏觀把握與微觀視角相結合。
二、內涵界定問題
在普遍大眾的理解下,文學和文藝都屬于文學藝術范疇,但是兩個概念既有聯系,也存在著區別。文藝傾向于文學的藝術性質,而文學則更偏重文學的學術研究。由此,部分人也將文學思潮稱為文藝思潮,但其實兩者也同樣存在著區別與聯系。其實,目前對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的內涵界定有多個版本,綜合概之,筆者對其做如下解釋,文學思潮它是基于社會科學、文學思想中的某種觀點,對文學問題(文學的本質、作用、價值)作出解釋,并由此形成的獨立文學思想體系,而這一體系被特定時代的大多數文學作者所接受和追捧,于是便形成了比較有影響力的文學思潮。同時,文學思潮的內涵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等方面的進步而不斷被豐富。換言之,文學思潮受社會因素的影響,也影響著社會發展,而且它的影響力并不局限于某一地區或是民族,在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時代,文學思潮影響的規模正在逐漸擴大,而這也使不同文學思潮之間形成競爭性。
三、文學思潮、文學運動與文學流派之間的關系問題
在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的第一階段中,受特有社會環境的影響,出現了許多的文學藝術流派,且各流派在取材、創作手法、文學思想等方面有著較明顯的差異。但是盡管各個流派產生的作品不一樣,卻都流露出共同的文學思想信念,所以文學思潮與文學流派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具體說來文學思潮可以通過文學流派及其作品得以體現。如現代派,它關注社會現實,尤其是人民生活、社會格局等現實問題,其中以魯迅先生的《藥》《阿q正傳》、矛盾的《春蠶》、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為代表,都深刻揭示當時社會發展的黑暗面。而文學思潮與文學運動,這兩者之間又存在著本質的區別,文學思潮注重的是文學及社會思想的發展方向,文學運動則強調對文學創作的形式、內容進行革新。總言之,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需要正確把握好文學思潮、文學運動、文學流派之間的關系。
四、結構程式與方法論的研究問題
目前,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的學者很多,但是關注到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的“結構程式”和“方法論”問題的人很少。其實所謂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的“結構程式”,就是從文學觀念的發展歷史角度去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探究文學史中,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的表現與功能作用。而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的“方法論”,其實就是從“方法”與“模式”角度去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探究文學作品的語境,研究文學作者的文?w風格等,簡言之就是針對具體的社會條件對中國現當代文學進行研究的方法。
五、基本特征與發展規律的研究問題
總體看來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的發展具有幾點階段性特征:一,西方資本主義思想得到傳播;二,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引進;三,繼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思想。與此同時,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的發展還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如受內因影響所表現出的客觀性與內在性,而受政治形式、社會經濟發展等外因影響,文學思潮在一定特殊時期會占據著主導作用。所以,正確認識分析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的特征與發展規律,需要綜合特殊歷史時期、人文環境、社會經濟等各方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略)
本文收集整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