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碩士論文開題:股價波動對股權質押貸款的風險影響
論文堡
日期:2023-10-27 22:15:42
點擊:301

金融碩士論文開題:股價波動對股權質押貸款的風險影響及控制研究
一、論文選題方向、論文題目及論文類別
1、論文選題方向:以股價波動的視角,對股權質押貸款中存在的風險問題進行了分析
2、論文題目:股價波動對股權質押貸款風險的影響及控制研究——基于a企業的案例分析
3、論文類別:案例研究性論文
二、開題內容詳細描述
(一)選題背景
1.1 研究的來源
就一個國家或地區而言,貨幣市場應該是資本市場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打通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的聯系渠道,一方面有利于加快貨幣市場的資金流動,減少不必要的資金閑置,增加優質資產;另一方面,也為資本市場提供了充足的貨幣支持,有利于資本市場的繁榮發展。但是我國目前的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的聯系渠道不暢,貨幣市場的資金很難流入資本市場,究其主要原因是在于有效溝通兩個市場的媒介的缺乏,而股權質押恰恰可以滿足這樣的一種需求。特別是在今年,銀根收緊,資金鏈緊張,對那些急需資金的企業來說,股權質押融資為他們開辟了融資的又一條路徑。
但是與需要資金融通的企業的熱切期望不同的是,銀行和投資公司對股權質押持觀望的態度,這一方面是因為作為質押標的物的股權所特有的風險性,出質人很容易將股權的風險通過股權質押轉嫁給質權人;而另一方面則是由于我國的股權質押制度相對滯后,法律法規繁復、交叉,缺乏必要的協調;法律規定又過于原則,可操作性不強;重要制度的缺失,使得股權質押的風險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因此,為促進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更好的融通,股權質押制度安全有效的執行,我國股權質押風險防范相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刻不容緩。
1.2 研究的背景
全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跨國公司的不斷擴展,帶動了證券市場的繁榮,而股權質押作為證券市場的流動體,使股權質押作為新興的擔保方式日漸受到人們的認可。股權是一種財產性權利,股權質押與其他的動產質押有所區別,在于它具有屬于自己的獨特性質。隨著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人們對股權質押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隨之越來越多的人依靠股權質押來融資。
這幾年以來,我國各大金融機構以股權質押作為擔保方式的貸款項目數目出現了持續上升的趨勢。在我國市場信用環境有待改善的情況下,股權質押的廣泛適用對于經濟的發展、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大的意義。然而,面對我國經濟的蓬勃發展,我國的股權質押制度相對滯后,相關的法律規定存在許多不足,《物權法》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立法上的缺陷,但在有關股權質押方面的法律規定可操作性不強,不能滿足股權質押在日常交易中的需要。特別是隨著股市出現的低迷,股權質押的風險也在不斷增大,在實現融資的同時確保交易的安全,日漸成為股權質押在實踐中的重要課題。
在全面考察我國現行股權質押制度立法基礎、標的、設立、效力等基礎上,結合現實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對股權質押制度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從理論層面提出了應對實踐中股權質押風險的防范措施,并且作出了一定法律制度的完善,希望對我國股權質押制度的發展提供幫助。經濟發展的現代社會,通過股權質押融資,可以促成大量的商業銀行資金進入證券市場、刺激股市,拉動社會總需求;股權質押能對金融機構的融資情況進行改進,幫助銀行消化我國巨額的銀行存款,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證券公司也可以利用股權質押貸款改善公司的資金狀況,促使股價的上揚,為我國股市二級市場的建立奠定良好的資金基礎。
1.3 選題的目的
自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證監會聯合發布了《證券公司股權質押貸款管理辦法》,允許符合條件的證券公司以自營的股權和證券投資基金券作質押向商業銀行借款。而一些地區性的商業銀行則聯合證券公司利用股權作質押物,向居民和企業法人發放貸款,進行金融產品的創新。由此,我國商業銀行面向法人和自然人的股權質押貸款業務已經起步,但是對于這項新業務而言,目前配套的法規還不健全,風險比一般的金融產品要大,因此正確識別和控制該業務的風險是商業銀行發展此業務的前提條件。并且如何在質押過程中,股市的波動帶給銀行巨大的違約風險。如何把控風險,成為了當前值得探討和研究的課題。
1.4 研究的意義
現實意義
商業銀行資金的來源、流動性風險管理要求及其功能定位,決定了商業銀行不可能提供資本性資金,因此,通過股權質押所獲得貸款一旦用去長期投資股權,將會由于短貸長投,造成債權和債務雙方潛在流動性風險。目前,由于現行法規政策及其監管上的漏洞,加之股市持續上漲的巨大利益沖動,使得股權質押貸款資金流向股市問題仍十分突出。在銀行目前通行以股權質押日前七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均價為評估值發放貸款情況下,實際上將股票的泡沫風險轉嫁給了銀行。
商業銀行的經營利潤就是通過對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的合理配置,在承擔一定風險條件下獲取的收益。因此,順應國際風險管理發展趨勢,借鑒先進銀行的風險管理經驗,以我國經濟發展歷程的特殊性為背景,結合國內銀行的經營管理實際,研究國內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問題,尤其研究國有商業銀行面臨的的新風險控制方法問題,對提升國內商業銀行的國際競爭力,并為國內經濟的持續穩步增長提供有力支持,無疑具有較強的理論價值和相當的現實指導意義。目前,我國的股票市場屬于典型的單邊市,只能做多,不能做空。因此,投資者要想博取價差受益,只有先買進股票然后再高價賣出,由此導致市場一味地追高,市盈率高企,股價遠遠脫離基本面。當市場走勢下跌時,往往又會出現連續地“跳水”,股價下跌失去控制。因此,雖然我國股票市場目前存在漲跌幅限制,但是股市的波動幅度仍然遠高于海外成熟市場。而股權質押貸款與股票市場瞬息萬變的價格直接相關,股票價格的頻繁劇烈波動會給銀行股權質押貸款業務帶來很大風險。雖然發生信貸損失是無可避免的,但銀行在審查發放貸款過程中必然要有效剔除包含自身所不能接受的潛在的高違約風險的業務。波動幅度大的股票帶給銀行的是巨大的違約風險。確定哪些是可以融資的客戶,哪些不是可以融資的客戶就擺在了眼前。事實上,在現實中無論貸款決策做的如何好,它都要受到未來不確定因素所左右。有效的把握股票市場的波動幅度,會使銀行在開展股權質押貸款業務時,有效的控制其可能損失的波動幅度,即可以使得銀行知道在某一具體時刻某項業務可能承擔的最大風險損失。
理論意義
股權質押是由出質人以其持有的公司股權為標的而設定的一種權利質押,出質人可以是作為融資一方的債務人,也可以是債務人之外的第三人,作為出質物的股權包括股份有限公司股權和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股權質押貸款是指借款人以其持有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作為質押擔保,銀行據此提供貸款的融資業務。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隨著商業信用的票據化,資產的證券化以及相應的票據和證券市場的迅速發展,股權逐漸成為物質財產的異化形態,由于這些權利具有確實有效和便捷融通的特點,從而使權利質押不但成為可能,而且在市場經濟中日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股權質押貸款在我國現有法制體系內是可行的, 作為一種新興而又潛力巨大的融資方式、不僅符合國家鼓勵企業快速發展的政策導向,為企業拓寬了融資的渠道,逐漸成為管理層收購再融資的重要手段也給銀行帶來了巨大的資金運作和效益空間,促使資金能在更加廣闊的空間進行優化配置,對盤活整個國民經濟的存量資產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但是,股權不具有物質承載性和可真實占有性,它只是根據法律而設的一種無形權利,因而在股權質押貸款的操作過程中存在著大量風險,這些可能直接影響質權的效力, 最終使得質押的目的難以或不能實現,不能充分保護質權人利益。本文通過對股權質押貸款的風險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有利股權質押貸款理論的完善和發展。
(二) 文獻綜述
安全價值是股權質押制度的首要價值取向,因此對股權質押風險防范的研究應成為股權質押研究的重點之一。但目前我國國內關于股權質押的學術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權質押制度的架構,多從股權質押的標的、設立、公示、效力等方面對股權質押進行體系上的梳理,專門對股權質押風險防范機制進行研究的文獻較少,而且對于股權質押風險防范,學者們一般只是在研究股權質押制度時設節論述,有的甚至只是寥寥幾筆帶過。
就既有的文獻資料來看,對于股權質押風險防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權質押風險種類的認定和針對這種質押風險所提出的具體防范方法兩個方面。
國外研究現狀
yeh(2003)認為控股股東股權質押的比例越高,則引發的代理問題越嚴重。當所質押的股權價值下降時,銀行等金融機構則會要求股東增加更多的股權以彌補股權價值的下降引起的損失。這會迫使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使用不合理、不合法的手段維持公司的股票價格。因此過多的股權質押會造成控制權杠桿效應。
peng(2011)在前人設計的理論模型基礎上,設計出自己的模型。他認為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的好壞可以反映控股股東掏空上市公司的動機。在公司財務狀況越好情況下,控股股東從公司獲取私利的動機越大。
gary tian和qigui liu (2012)研究發現:控股股東將所持有公司的股權質押的同時,利用手中控制權侵吞、占用以及轉移上市公司資產,掏空公司,嚴重侵害了中小股東和提供質押貸款的銀行等金融機構。股權質押己經變成控股股東快速套現和脫身的“快捷通道”。當控股股東股權質押比例高于50%時,就預示著公司的資金層面可能出現了問題,在某些時候似乎己經成為了一種經營風險的征兆。
rau和cheung(2006)指出股權質押意味著公司的風險增加,相對于投資機會多的上市公司而言,股權質押比例與上市公司績效呈正相關關系。但在市場條件不好、投資機會較少的情況下,股權質押比例與上市公司績效呈負相關關系。
國內研究現狀
林建偉(2005年)認為,股權質押的風險可分為道德風險、市場風險和法律風險三種。道德風險,是指股權質押可能導致大股東“二次圈錢”,甚至出現掏空上市公司的現象;市場風險,其分為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所謂內部風險,是來自企業內部的微觀因素所導致的股權價值變動風險。如經營風險、人為的破壞等引起的風險。而外部風險,指因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變動而影響股權的價值。如政策影響、市場交易中的投機行為、行業競爭風險等等;而法律風險,是指因法律制度缺陷而產生的風險。其又分為:(1)非上市公司股權質押的風險;(2)合伙企業股權設質的風險;(3)涉外股權瑕疵設質的風險;(4)優先受償權的特殊性所隱含的風險。針對風險問題林建偉也提出了相應的防范方法。他認為,股權質押制度主要通過公示主義和質權保全權的設計來實現制度的安全價值。公示主義就是通過轉移股權憑證或者就股權質權進行登記公示來維護交易的安全。公示于外表的事實,即使與真實的情況不符合,但對于信賴該外表事實,并有所作為的人也要加以保護。不過,與一般權利質權的安全功能不同的是,股權質押制度的安全功能具有特殊性。由于股權特別是股票的價值會隨著市場行情而波動,當股票價值出現大幅度下降時,將會影響擔保的效果,危及債權的安全;因此,法律賦予質權人以質權保全權,當股權價值大幅度下降時,質權人有權要求出質人提供進一步的擔保,否則質權人有權將出質股權變賣并從中優先受償。同時還針對現有的風險防范機制并不完善,缺乏周延性等問題,提出了一個想法,即以現行的擔保法律制度為依據,參照《證券公司股權質押貸款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制定一個統一適用于所有股權質押的 《銀行發放股權質押貸款風險管理辦法》,對用于擔保的股權的適格性、股權質押的設立程序、股權價值變動的風險控制等問題做出全面的規定,確保交易的安全。
賀暉(2007年)的觀點與林建偉先生的觀點略有差異,這種差異主要體現在分類標準的不同。賀暉認為,股權由于不具有物質承載性和可真實占有性,其只是根據法律而設的一種無形權利,因而在股權質押的操作過程中存在著大量風險,這些可能直接影響質權的效力,最終使得質押的目的難以甚至不能實現,不能充分保護質權人利益。賀暉先生認為,股權質押的風險存在于四個方面:(1)質押物選擇的風險;(2)質押物價值波動的風險;(3)股權質押公示方法缺乏安全性;(4)質押物處置時的價值實現風險。對風險類型劃分的標準不同,對于股權質押風險防范措施的設計也顯得略為具體化。賀暉認為,為進一步推動和完善股權質押貸款方式,改善銀行資金運用效率和信貸資產質量,提高股份制企業融資渠道和經濟效益,風險防范措施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善:謹慎選擇質押物;認真核實股權質押的合法性;準確確定出銀行和企業都能接受的股權質押價值;加強對質押物的價值監控;完善合同條款,加強對設質行為的管理,保障銀行的權益;積極穩妥地推進股權轉讓二級市場的發展。
閻天懷(1996年)在《論股權質押》一文中指出: 質物價值是一個預期值。因股權價值的不穩定性,從而在設立股權質權時,當事人協商確定出資額或股份額的多少,即確定以多大的出資額或股份額為出質標的物才可對債權人以充足的擔保時,事實上是以當事人或第三人(如資產評估機構)的預期價值為基礎。
鄒明春(2001年)在《股權質押若干法律問題研究》認為:股權質權的實現是指股權質權人于其債權已屆清償期而受清償時,處分出質權而使其債權優先得到清償。股權質權的實現是質權人所享有的優先受償權的落實,是設立股權質權的最終歸結。
其他學者亦從實證的角度提出了一些相關的觀點,大多數是對賀暉先生觀點的細化和補充,如“嚴格審查公司的持續經營記錄,對公司的資信狀況作出評估”,“對公司實際控制人的資信狀況進行評估,必要時要求控制人提供擔?!?,“要求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隨時監控其經營狀況”“適時轉讓股權以實現債權”等。
經過近十年實踐發展和研究積累,國內關于股權質押風險防范問題的研究成果已經初見雛形,但是仍存在不足之處:首先,從文獻特征來看,研究文獻出現的時間段主要集中在2000年以后,而且專著相對較少,期刊文章低水平重復的現象比較嚴重;其次,從對中國股權質押風險防范現狀與實踐的研究來看,一般是對股權質押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提出較為具體的措施,而沒有對股權質押的特殊性的本質進行探討,從而無法建構一個比較完善的制度對股權質押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鑒于此,本文擬對股權質押特殊性之所在一一股權質押的標的的本質進行分析,然后基于此分析,以股權價值為中心,就股權價值變化前的預防、變化時的保全和變化后的救濟三個方面對股權質押風險防范機制進行研究,以期獲得一定的收益。
(三) 研究目標與研究內容
3.1 研究目標
1、在研究的過程中,通過對文獻綜述進行整理,能夠深入理解數據收集和整理的過程,熟練運用論文中涉及到的基礎知識和相應的研究方法。
2、通過對問題進行研究,能夠對股權質押下的企業價值有更為深刻的認識,并通過系統的理論與方法,結合案例,對企業價值評估進行有效的分析,進而提出相關的建議,為報告需求者決策提供參考。
3.2 研究內容
結構
1.前言
1.1研究的背景
1.2研究的意義
1.3國內外研究現狀
1.4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方法
2.股權質押貸款風險管理的相關理論
2.1股權質押的概念
2.1.1股權質押的概念及特征
2.1.2股權質押的功能
2.2股權質押標的
2.3股權質權的效力范圍
2.3.1股權質權對所擔保債權的效力
2.3.2股權質權對質物的效力
2.3.3涉外股權設質產生的風險
2.3.4股權質權對質權人的效力
3. 股權質押貸款的風險管理
3.1股權押貸款的流程
3.2股權質押貸款的風險來源
3.2.1股權質押中出質人的欺詐風險
3.2.2股權質押中的道德風險
3.2.3股權質押的標的物選擇風險
3.2.4股票質押的市場風險
3.2.5股權價值風險
3.2.6法律風險
4.股票波動下的商業銀行股權質押貸款風險分析
4.1股市波動在股權質押貸款中的作用
4.1.1股市波動趨勢對銀行開展股權質押的影響
4.1.2股市波動趨勢與銀行開展股權質押貸款的相關性
4.2商業銀行信貸資金進入股票市場對股市的影響
4.2.1銀行信貸資金進入股市的規模測算與路徑分析
4.2.2銀行信貸資金進入股票市場對股市的影響
5. 浙商銀行對內蒙古興業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股權質押式回購案例分析
5.1業務背景介紹
5.2興礦業的資產分析
5.3相關主體介紹
5.3.1資產管理人
5.3.2合作中介機構情況
5.3.3賬戶管理人情況
5.4質押標的情況
5.5興業礦業股權質押式回購的機遇和挑戰
5.6該業務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6.商業銀行股權質押風險的控制手段
6.1對出質人進行嚴格審查
6.2確保股權質押程序合法有效
6.3謹慎選擇標的物
6.4建立股權質押的證券評級體系、設立警戒線和平倉線
6.5正確評估出質股權的價值并確定股權的質押率
6.6股權質押相關法律和政策環境的完善
結語
(四) 主要研究方法、研究思路與可行性分析
4.1 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獻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結合的方法。在分析文獻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觀點,通過案例分析對該論點進行探討和佐證,最終得出結論。
1、文獻分析法。通過對國內企業價值領域內的文獻進行總結、歸類和升華,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研究視角和觀點。
2、案例分析法。通過以古興礦業股權質押式回購業務為例的具體案例,探討風險防范在具體案例中的應用。
3、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對評估中涉及的一些風險因素定性分析,再通過定量分析量化。
4.2 研究思路
文章的第一部分,對股權質押貸款產生的背景、意義等進行了介紹;
文章的第二部分,對股權質押的概念、股權質押標的和股權質權的效力范圍等相關的理論進行了概述;
文章的第三部分,對股權質押貸款中存在的風險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文章的第四部分,基于隨機波動性模型的中國股市波動性估計。本章采用動態隨機波動性模型實證研究了中國股票市場的波動性。利用中國股市數據進行的實證結果表明,與arch類模型相比,隨機波動性模型能很好地描述中國股票市場的回報異方差和波動性的序列相關性。本章研究另一目的是為后續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經濟計量方法基礎。
文章的第五部分,以古興礦業股權質押式回購業務為例詳細分析了股權質押貸款的風險防范;
文章的第六部分,通過對股權質押貸款的理論分析和案例分析,提出了商業銀行股權質押風險的控制手段。
(五) 研究條件
股權質押作為一種新興的擔保方式,具有擔保功能、融資功能和效益功能。與動產質押相比,權利憑證的轉移和占有更加方便,快捷。另外,股權這種具有金融資產性質的權利形態,在現代市場經濟社會中具有極大的財產價值,還具有極強的流通性和變現性,使其在實現權利的優先受償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在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股權質押在融資擔保方面的優勢逐漸顯露出來,股權質押也因此越來越受到學界的重視。然而,在股權質押風險控制方面的研究還比較薄弱,立法上也缺乏規定。理論上還沒有形成統一認識,操作中也還存在諸多問題。本文試圖在股權質押風險控制方面建構出完整的理論體系,對股權質押的風險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并提出了股權質押風險控制的具體策略。但是由于筆者能力的問題,有很多方面還不成熟、也不盡完善,期待在以后的工作中能作進一步研究。
三、參考文獻
[1] 賀暉, hehui. 淺析股權質押貸款風險及其防范措施[j].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 34(2):119-122.
[2] 孫天琦. 浙江全省推開非上市公司股權質押貸款情況及對陜西省的啟示[j]. 西部金融, 2008(11):5-8.
[3] 人民銀行西安分行金融研究處課題組. 浙江全省推開非上市公司股權質押貸款的啟示[j]. 西南金融, 2008(11):28-30.
[4] 宋林輝. 淺析股權質押貸款[j]. 金融理論與實踐, 2001(7):32-33.
[5] 龔英姿. 股權質押貸款若干問題探析[j]. 金融論壇, 1997(11):51-54.
[6] 闕紫康. 山東省股權質押貸款實施情況調研[j]. 深交所, 2009(4):39-42.
[7] 羅亮森, 王玉湖, 劉海東. 濟寧市股權質押貸款案例分析[j]. 金融發展研究, 2009(11):41-44.
[8] 田天, 車富龍. 股權質押貸款授信的理論與實踐[j]. 財會月刊, 2012(11):34-36.
[9] 賈澤林, 冷曉瑩. 商業銀行如何開展股權質押貸款業務[j]. 現代金融, 2010(6):19-19.
[10] 黃新平, 黃志強, 黃開宇. 對股權質押貸款業務的實踐與探討[j]. 武漢金融, 2013(1):34-35.
[11] 向群. 上市公司大股東股權質押貸款給銀行帶來的風險分析[j]. 市場周刊:理論研究, 2007(11):76-77.
[12] 王敏, 陳曉明. 商業銀行股權質押貸款實務探討[j].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0(22):44-46.
[13] 馮靜生. 新股發行體制改革背景下股權質押貸款業務研究[j]. 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 2014(4):42-46.
[14] 殷惠新. 股權質押貸款的風險——需透過表象看本質[j]. 中外企業家, 2012(18):121-123.
[15] 李寶福. 瑞豐農商行推出農戶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j]. 中國農村金融, 2014(22):86-86.
[16] 王斌,蔡安輝,馮洋. 大股東股權質押、控制權轉移風險與公司業績[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3(7):1762-1773.
[17] 胡思奇. 對上市公司股權質押信托融資項目現狀的調查與思考[j].時代金融, 2013(23):20-23.
[18] 艾大力,王斌. 論大股東股權質押與上市公司財務:影響機理與市場反應[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 2012,27(4):72-76.
[19] a case study of equity pledge loan in jining[j]. journal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research, 2009.
[20] wang x h, yan-yan l i, management s o. large shareholders’ equity characteristics and equity pledge: 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sme board listed companies’ data[j]. commercial research, 2016.
[21] post t b. shared equity pledge to solve mortgage ’drought’[j].
[22] zhang t, chen y. equity pledge,pledged funds flows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based on empirical data of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equity pledge of listed companies[j]. journal of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2014.
[23] liu x. thinking and debating about the stock as loan pledge[j]. journal of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2000.
[24] chen y, hu s y.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personal stock loan and firm performance[j]. department of finance, 2001, fax:886-2.
[25] fei-fei w u. judicature recognition of pledge loan contract effectiveness in commercial bank’s financial products: with alleviation of the numerus clausus principle as the entry point[j]. 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2014.
[26] ferrante f. a model of endogenous loan quality and the collapse of 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15.
[27] plunket j e. automated system for compiling a plurality of existing mortgage loans for intra-loan restructuring of risk via capital infusion and dynamic resetting of loan terms and conditions: us, us 8306893 b2[p]. 2012.
[28] cameron r. equity and inclusion pledge divis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 2014.
四、完成論文的大致計劃
...............
相關文章
工商管理新增
工商管理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