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中漢字教材的編寫評估

一直以來,漢字的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就屬于重點和難點,漢字的講授因其初期發展不受重視而滯后。肖奚強曾在1994年指出,在教學安排上,與教材體系相一致,漢字教學附屬于讀寫課,而讀寫課往往又是主干課。本文從對外漢語中的漢字教學出發,選取《漢字速成課本》《張老師教漢語》《新編漢字津梁》三本獨立的對外漢語漢字教材進行研究分析,對對外漢語中漢字教材的編寫進行說明,并為后續的教材編寫提出相應的建議。
一、漢字教學的方法
在對外漢語的漢字教學中,采用過先語后文、語文并進、集中識字等教學方法,本文對先語后文和語文并進兩種教學方法進行分析。
(一)先語后文
最早的漢字教學采用的是先語后文的方式。1950年開始我們進行了先語后文的兩次試驗,在后期對外漢語的發展中,國內外也對這種漢字教學方式進行了多次的探討,并就此提出了各種相應的理論。如趙金銘先生曾在2008提出的漢語四步教法,并在2011年的《初級漢語教學的有效途徑―“先語后文”辯證》中從三方面論證了先語后文的科學性。提出了基于漢語和漢字特點的“先語后文”;依據心理學原理的“先語后文”;符合教學規律和第二語言習得規律的“先語后文”。
這種識字方法采用前期只學習語音、聽說等內容,到后期再進行漢字的集中學習的方式,在前期的對外漢語教學中降低了學習者的學習難度,符合第二語言習得的規律。但這種將語文分開的方式容易造成學習者讀寫能力與聽說能力脫節的現象,很多學習者和教學者易產生重語輕文的態度,對于漢字的重視程度下降。
(二)語文并進
語文并進是一種以語帶文的漢字教學方法,采用的是隨文識字的方式,這種方式是對于漢字及讀音等聽說讀寫的技能的同時培養。現今的對外漢語教學中也有許多采用的是這種漢字教學方式。這種方式的漢字教學雖然可以達到技能的較全面培養,但其漢字的出現往往是雜亂無章的,因其屬于隨文識字,會出現學生一開始就會遇到“您、謝”等漢字的學寫要求,具有難度性,不利于學生對于漢字的掌握,同時也加大了教學者漢字教學的難度。
二、漢字教學教材簡介
現有的漢字的教材有兩種,一種是隨文識字的,也就是我們上文提到的語文并進式的教材;另一種是單獨識字的教材,用于獨立的漢字課堂。隨文識字的主要有《階梯漢語―初級識字》《體驗漢字―入門篇》《新使用漢語課本―漢字冊》等;獨立的漢字教材主要有《漢字識字課本》《漢字速成課本》《張老師教漢字》等。本文主要選擇《漢字速成課本》《張老師教漢字》《新編漢字津梁》三本獨立的對外漢語漢字教材進行研究。
(一)《漢字速成課本》
《漢字速成課本》共收錄漢字851個,部件134個,是一本適用于初級階段學習者的漢字教材,尤其是非漢語、漢字文化圈的漢語初學者。全書共20課,每課分為“漢字知識”“奇妙的漢字”“學習建議”“復習”四部分,在“漢字知識”部分對于筆畫、筆順、造字法等知識點進行講解;“奇妙的漢字”部分采用有趣的方式對于漢字進行講解,在“學習建議”部分給出一些漢字學習的小貼士;并在最后“復習”部分對于學習內容采取一定的復現和練習。
(二)《張老師教漢字 漢字識字課本》
《張老師教漢字》是主要針對非漢字文化圈的來華留學生的漢字教學教材,該書共25課,分為上下兩冊,依據《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收錄漢字780個,包括630多個甲級字,120多個乙級字以及少量作為部首的丙丁級字。主要由基本知識和本課生字兩部分組成,對初學者進行常用的甲級字的講授。
(三)《新編漢字津梁》
《新編漢字津梁》是針對初學者的漢字教學教材,收錄常用漢字1200個左右,其中90%為大綱中的甲級字和乙級字,并有少量丙丁級字及超綱字。從基本的筆畫、筆順等講起,到具體的漢字,采用同偏旁集中講解的方式,對于初學者進行漢字的講授。
三、教材漢字的編寫情況
本文以《漢字速成課本》為例,對于漢字教材的編寫情況進行分析。該教材共計20課,我們對于其每課的生字數量進行比較如下。
〖tp郝程表1.tif;%50%50,bp#〗
通過對這本書的所有課節生字數的分析,可以發現,從第一課到第二十課的生字數是大體呈現遞增趨勢的,可以看出在對外漢語的漢字教材編寫中,是由易到難,生字數量由少到多的,這一點是符合學習及教學規律的。
四、教材評估
(一)教材評估界定
對于教材的評估,趙金銘曾指出,教材應多少體現當代語言理論、語言教學理論和語言學習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別是對漢語事實本身認識的最新研究成果,一定要吸收到教材中,以便為教學服務。具體而言就是從教學目標、教學計劃、課程大綱、學習者情況、語言材料、復習六大部分,對于教材進行評估。本文對于上述三本獨立的漢字教材從知識點排列及筆畫數量角度出發,對于其教學目標、學習者情況、復習等方面進行評估。
(二)知識點排列評估
〖tp郝程表2.tif;%50%50,bp#〗
通過上表中三本教材知識點排列的對比,可以發現三本教材中都對筆畫、筆順、書寫規則、部件等基礎性知識進行了講解和說明,并都從傳統六書的角度對于造字法進行了講解,從象形、指示、會意、形聲四種類型對漢字進行了區分,并進行分別講述。而對于簡繁字、查字典等內容則有區分。 根據學習者處于初級水平的情況,三本教材都對基礎知識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并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基本符合學習者的學習現狀,對教學目標和學習者情況進行了較好的掌握。此外,《漢字速成課本》采用了“復習”單元的方式,對于生字達到一定的復現,符合復習的要求,有助于學習者的漢字學習。
《?h字速成課本》和《張老師教漢字》兩本教材都有查字典的教學內容,從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目標出發進行講授,利于學生自學方面的后續發展。而《張老師教漢字》和《新編漢字津梁》兩本教材都涉及簡繁字的內容,鑒于繁體字在對外漢語的教學中主要起到推動理解的作用,并不需要掌握具體寫法,本文認為這一部分的教學只屬于總體漢字教學的輔助手段,不屬于必有的內容。
(三)筆畫數量評估
通過對三本教材中所選生字筆畫數量的對比,可以發現《漢字速成課本》的前一百個生字中沒有多于10畫的;《張老師教漢字》的第10畫的漢字出現在43個,為“哥”;《新編漢字梁津》的第10畫漢字出現在第85個,為“留”。可以看出三本教材的前100個生字都是較簡單的,幾乎很少或者不出現10畫以上的漢字,漢字的選擇是大綱中較為簡單的甲級字,這符合初學者漢字水平掌握程度低的狀況。尤其是《漢字速成課本》的編寫中,前100個生字中沒有出現任何10畫及以上的漢字,這對學習者的初級教學是有利的,本文對于該編寫方式持有肯定態度。
五、教材編寫建議
(一)考察大綱,編寫獨立漢字教材
首先,教材編寫者對于漢字編寫應有足夠的責任心。編寫者應意識到教材是教學的前提,認識到其重要性,充分投入責任感,認真編寫,同時認識到語文相同的重要性,編寫獨立的漢字教材。對《大綱》進行深入了解,并能意識到常用字詞的標準等。對《大綱》進行充分深入考察研究,并與相關編寫者及教學者交流探討,以達到能夠編寫出實用、與時俱進的符合教學要求的教材。
(二)編寫符合學習者情況的教材
研究不同水平學習者情況,根據學生的具體水平制定對應的教材,對于不同能力的學生進行有區別的教材編寫,如對于初學者編寫以大綱中甲級字為主的教材。同時注意編寫原則由易到難,筆畫數由少到多,與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相對應。
(三)教材編寫要注意國別化
現今的對外漢語教材對于國別化重視度較低,因對外漢語教材學科本身有其特殊性,編寫時應具有國別性的意識,對于不同國家的學生,應有按照其不同國家學生特點編寫的有針對性的教材。同時對于在來華留學的漢字教材以及在國外當地使用的漢字教學教材應有區分,按照兩者的不同情況進行有區分的教材編寫。
(四)注意漢字的選擇和排序
在上述三本漢字教材中,雖然整體上是由易到難進行教學,但在漢字的選擇和排序上仍較為混亂。如《漢字速成課本》中的漢字是大致按照象形、指示、會意、形聲的順序排列;《張老師教漢字》中是按照部首進行排列。本文認為在漢字教材的編寫中應注意到漢字的選擇和排序,包括課后練習題中出現的生字也應有選擇的使用。可以采用筆畫由少到多或部首筆畫由少到多來進行排序,以減少教學和學習中的阻礙。
六、結語
本文認為在對外漢語的教學中,漢字教學占有很大比重,應采取單設漢字課,采用獨立漢字教材的方式進行教學。因此,對于漢字教材編寫的研究也就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三本獨立的對外漢語漢字教材起分析,通過對其教學目標、知識點排列、筆畫數量等的對比,對于對外漢語漢字教材進行教學目標、教學大綱、學習者情況、復習等方面的評估,并通過三者的對比,給出后續對外漢語漢字教材的編寫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