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怎么寫(附開題報告范文)

對于文學研究生而言,如果開題報告環節完成的質量不佳,那么后面的畢業論文寫作就會受到不可避免的有影響。在我們身邊,一些研究生之所以總感覺文學研究生畢業論文寫起來毫無頭緒,沒有一個明確的思路,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開題報告沒有做好,出現了一些影響質量的寫作問題。正因如此,所以對于每個研究生而言,在開始畢業論文之前,除了要做好相應的資料收集等準備工作,還不能忘記全方面了解開題報告的完成過程。對其要求和事項,得弄明白,這樣做是為了更好的寫作開題報告的各組成部分。其次,還要掌握完成要領,才能確保高質量完成這一畢業論文寫作前須做好的關鍵環節。到底文學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怎么寫,下文筆者就來具體講講。
一、文學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寫作要求事項
寫作要求事項一:確認課題思想的創新性。
碩士研究生在開題報告中運用查新目標,使用最常用的數據庫,確定正確的查新策略,善用多種途徑,來確保實行課題的思想創新。
寫作要求事項二:研究目標必須明確,內容全面。
碩士研究生以研究目標為核心,研究內容要能支持研究目標的實現,關鍵技術是能否確保研究內容的得以成功完成的條件,解決方案融合了研究內容和所采用的的技術手段,是確保研究目標的得以實現的合理方案。
寫作要求事項三:研究方案科學可行。
要保證研究方法,技術路線,技術方案與論文研究內容的關聯性和合理性,并對這些擬采用的方法手段可行性進行分析。
寫作要求事項四:開題報告寫作、排版規范。
寫作中忌錯別字、語法錯誤及邏輯錯誤,排版中,封面為四號宋體,正文為小四號宋體,頁邊距為左3cm,右2.5cm,上下各2.5cm,標準字間距,標準行間距,頁面統一采用a4紙。
二、文學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寫作步驟技巧
寫作步驟技巧一:選題合適是前提
一個清晰的選題,往往已經隱含著論文的基本結論,因此選題應本著以下原則:
符合專業培養目標和綜合訓練的基本要求,難易度及任務量適宜。
與自己實際教育背景、科研工作或生產實踐相關的、較為熟悉的問題。
是自己專業中發展迅速影響重大而需綜合評價的部分。
反映本學科的新理論、新技術或新動向的題目。
所選題目不宜過大,越具體越容易收集資料,從某一個側面入手,容易深入。
寫作步驟技巧二:研究目標具體卻不死板,有價值
研究的目的、意義也就是為什么要研究(根據什么、受什么啟發而搞這項研究)、研究它有什么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么實際作用,然后,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
寫作步驟技巧三:收集資料,積極學習研究課題所需理論是論文開題報告的基礎
首先,收集資料。我們要了解別人在這一領域研究的基本情況,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點就是要有創造性。
文獻資料是撰寫好學術論文的基礎,文獻越多,就越好寫。 選擇文獻時應選擇本學科的核心期刊、經典著作等,要注意所選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及科學性、優先選擇閱讀近期的(近3~5年),后讀遠期的;廣泛閱讀資料,有必要時還應找到有關文獻所引用的原文閱讀,在閱讀時,注意做好讀書卡片或讀書筆記。
其次,學習理論。我們要掌握與我們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研究工作才能有深入進去,有真正的創造。因此,我們進行科學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要加強,這樣我們寫開題報告的時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開題才能更科學、更完善。
文獻綜述是對學術觀點和理論方法的整理,要注意按照問題來組織文獻資料。該部分應是是評論性的,本著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來歸納和評論文獻,而不是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堆砌”.
寫作步驟技巧四: 正確的指導思想是論文開題報告的政治保障
指導思想就是在宏觀上應堅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這個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學、政治理論,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發展規劃,也可以是有關研究問題的指導性意見等。對于范圍比較大,時間又很長的課題來講,大家在總的方面,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指導思想,就可以避免出現理論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錯誤。
寫作步驟技巧五:研究計劃是開題報告的核心
研究計劃,就是課題確定之后,研究人員在正式開展研之前制訂的整個課題研究的工作計劃,它初步規定了課題研究各方面的具體內容和步驟。
研究計劃水平的高低,是一個課題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反映。一個好的計劃,可以使我們避免無從下手,或者進行一段時間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況,保證整個研究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因此研究計劃要科學、要務實,切忌脫離實際。
三、文學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題目:中國當代小說的江南想象及其文學史意義研究
選題依據及研究意義
1、選題依據:
隨著第一次文代會后,當代文學特別是小說的主題也隨之轉變。在時間、空間的推移下,作家們的創作思路以及審美意義也隨之慢慢變化。彼時的江南就存在這樣一批作家,他們小說里的“江南世界”因各具特點的創作手法和反映不同時代的主題,如實的記錄著時代潮流的走向。他們有的經歷了從建國到文化大革命這段苦難歷史,有的成長于這段歷史之中,他們將自己敏銳的視角寄托于江南想象之中,抒發著對于江南這片土地的熱愛與反省,將當代小說的江南想象的審美意義及其文學史意義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面。因此選此為題正是為了探尋中當代小說里的江南想象的文學內涵,希冀發掘其文學史意義的變化。
2、研究意義:
經過建國后至七十年代初期的沉寂,七十年代中期以后,隨著一大批江南籍作家涌現,江南文學“邊緣化”的格局逐漸被打破。進入新世紀,關于當代小說的江南想象及其文學史意義的研究逐漸興盛起來,這類研究的文獻雖然概述性的總結居少、個體研究居多,但透過這樣一個繁雜的參照系,中國當代小說的江南想象和文學史意義的價值得到了進一步確認。本文擬對以往的研究成果條分縷析,審視評估,以期有助于進一步推動中國當代小說的江南想象及其文學史意義研究的發展。
選題研究現狀
當前對中國當代小說的江南想象及其文學史意義的研究綜述有:
1、在時間、空間的推移下,江南想象的衍生變化對于作家創作的影響:
自九十年代后期起,學者們已經有意識的嘗試從江南作家及其小說里的江南意象和敘事手法著手,并以此探尋當代江南文學發展的新趨勢。而關于江南地域文化對于作家創作的影響,可看作為江南作家對于江南世界的一種“尋根”.正是在這種越發多元化的研究形勢下,當代小說里的江南想象也逐步呈現出了新的文學價值。
相關的文獻有王德威的《當代小說二十家》、張炯的《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孫其勇的《論故鄉蘇州對蘇童創作的影響》、陳嬌華的《小巷文化的獨特鏡像--論蘇州小巷文化對陸文夫小說創作的影響》、高松年、沈文元《論葉兆言“夜泊秦淮”系列小說》等等。
2、不同時期的時代背景下,江南作家創作思想、作品主題及其題材抒寫的變化
任何文學創作都是對一定時代的反映,關于第二個研究方向--不同時期的時代背景下,江南作家創作思想、作品主題及其藝術風格的轉變,則是當代小說在江南想象這一領域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關的文獻有崔致遠的《中國當代小說流變史》、方中的《童心觀照下的悲憫--評畢飛宇<彩虹>的人文關懷》、史國銘的《論蘇童小說與江南文化》、曾一果的《“南方”的復活--讀朱文穎的<莉莉姨媽的細小南方>》、張清華的《南方的細小、漫長與悲傷》等。
例如崔致遠先生所著的《中國當代小說流變史》從人文情懷與社會進程的角度來探尋當代小說的流變。他在書中便闡述了當代小說在不同時期藝術風格的流變,并從敘事結構出發,將當代小說分為“革命現實主義”、“啟蒙現實主義”、“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等走向,他認為在這一流變的過程中,江南作家的有關于“江南敘事”的創作手法和思路也因此發生了變化,他們作品的主題多以城市的興起與鄉村傳統文明的墮落為主,反映了在那個時期里江南作家對于江南意象的“苦難寫實”,以及現代人們思想意識的轉變。
3、關于江南社會的轉型中作家關于江南想象的藝術風格和審美意義的變化的研究:
圍繞關于江南社會的轉型中作家關于江南題材的抒寫和審美意義的變化的研究,主要是趨向于城鄉意識的轉變、傳統與現代文明的觸碰、現代人心理的流變這三個方面。我個人認為,這一方向的研究是可行的,畢竟半個多世紀以來,城市與鄉村變化的關系所呈現出的現代意識,深深影響著每一個人,又作用于當代作家的創作之中,從而推動著當代小說的發展。
相關的文獻有洪子誠的《中國當代文學史》、張炯的《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李曉杰的《高曉聲小說中的現代意識論》、趙海的《在城鄉夾縫中生存--論新時期小說中的“農民進城”書寫》等等。
縱觀上述分析總結,我們可以看出雖然關于當代小說的江南想象研究仍處于整體上少,單篇研究居多的現實狀況,但學者們對于當代江南作家作品里的江南想象及其文學意義已經有了成熟的認識。其研究也已經從單純地域文化影響和關于作家創作思路、作品主題的研究上升到對于“江南想象”所蘊含的人文關懷的層面,審美意義提升到了另一個層次。而正是這些研究文獻的據理佐證從而推動了江南想象的文學史意義的發展。另一方面,從長遠來看,作為一個新興文學概念,對于江南想象的研究還是一個薄弱環節,已取得的成果也沒引起足夠重視。
研究內容(包括基本思路、框架、主要研究方式、方法等)
1、基本思路:
本文主要對中國當代小說里的江南想象及其文學史意義的研究著文,而關于“江南想象”這一新興文學術語的研究,我主要是以兩個方向即時間、空間的推移下,江南想象的衍生變化對于作家創作的影響和不同時期的時代背景下,江南作家創作思想、作品主題及其藝術風格的轉變,一個主題即江南社會的轉型中作家關于江南題材的抒寫和審美意義的變化的研究為主線,并以此為思路探析當前當代小說里的江南想象的流變以及其賦予的新的文學史意義。
2、框架:
第一部分:引言
第二部分:時空推移下江南想象的衍生變化對于作家創作的影響
第三部分:不同時代背景下,江南作家創作思想、作品主題及其題材抒寫的變化
第四部分:關于江南想象藝術風格和審美意義的變化即文學史意義研究
第五部分:總結3、主要研究方式、方法等:
本課題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定量實證分析方法、文化批評方法、比較分析方法和心理分析方法,希冀以此為方法得出論文研究的結論。
論文提綱(含、論文主體框架)
1、題目:中國當代小說的江南想象及其文學史意義研究
2、論文結構:
1)引言隨著第一次文代會后,當代文學特別是小說的主題也隨之轉變。在時間、空間的推移下,作家們的創作思路以及審美意義也隨之慢慢變化。彼時的江南就存在這樣一批作家,他們小說里的“江南世界”因各具特點的創作手法和反映不同時代的主題,如實的記錄著時代潮流的走向。他們有的經歷了從建國到文化大革命這段苦難歷史,有的成長于這段歷史之中,他們將自己敏銳的視角寄托于江南想象之中,抒發著對于江南這片土地的熱愛與反省,將當代小說的江南想象的審美意義及其文學史意義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面。
2)正文
1. 時空推移下江南想象的衍生變化對于作家創作的影響
(1)“江南想象”與“江南文學”
(2)當代小說里的“江南想象”的衍生
(3)時空推移下其對作家創作的影響
2. 不同時代背景下,江南作家創作思想、作品主題及其題材抒寫的變化
(1)建國以來江南作家創作思想轉變的原因
(2)中國當代江南小說的創作主題的流變趨勢(3)江南社會轉型中江南題材抒寫上的變化
3. 關于江南想象的藝術風格和審美意義的變化即文學史意義研究
(1)“江南想象”的藝術風格多樣化與審美意義的擴大化
(2)“江南想象”的文學史意義研究
4.總結
研究進程安排(包括提綱、一稿、二稿、定稿起訖時間)
完成大綱時間:20xx.xx.xx--20xx.xx.xx
一稿完成時間:20xx.xx.xx--20xx.xx.xx
二稿完成時間:20xx.xx.xx--20xx.xx.xx
定稿完成時間:20xx.xx.xx--20xx.xx.xx
主要參閱文獻
[1] 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2] 王德威。當代小說二十家。[m].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2006年8月北京第1版。
[3] 張炯。中國當代文學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4] 崔致遠。中國當代小說流變史。[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
[5] 朱棟霖。中國現代文學史。[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開題報告的寫作目的是什么?意在為論文內容寫作確定一個主基調,寫起來有一個思路可遵循,結構上才有一個基本框架等等,這都是文學研究生畢業論文寫作前做好開題報告所能體現的效果和作用。筆者上文解答了文學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怎么寫這一問題,并分享了一篇范文,希望可以引導大家完成好這一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