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設計開題報告范文
論文堡
日期:2023-11-15 09:06:32
點擊:490

本文是一篇開題報告,開題報告的基本內容及其順序:論文的目的與意義;國內外研究概況;論文擬研究解決的主要問題;論文擬撰寫的主要內容(提綱);論文計劃進度;其它。(以上內容來自百度百科)今天為大家推薦一篇開題報告,供大家參考。
一、所選課題的目的及意義
畢業設計是高職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實踐環節。通過畢業設計,綜合運用所學過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一次較為全面地、系統地總結和訓練,以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熟悉工程設計的內容和程序,掌握中型民用建筑設計的原則和方法,掌握建筑初步設計的深度要求及圖紙的繪制表達方法,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較全面的鍛煉和提高,畢業后能盡快地適應工作要求。以蘇州工業園(江蘇)獨墅湖中學設計作為建筑設計技術專業畢業設計課題,旨在培養學生掌握校園整體空間的規劃設計及單體建筑設計的基本原理和設計方法,以及綜合運用建筑設計、環境設計及校園規劃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對實際工程進行設計的綜合能力。
二、課題主要內容及擬解決的問題
(一)設計概況
獨墅湖中學規劃用地位于蘇州工業園(江蘇)獨墅湖科教創新區,獨墅湖大道東段,距新區行政中心7.5公里,校區北臨獨墅湖百米寬景觀帶,西靠圍墻子路及世紀花園,東靠星湖街路,南靠新昌路,場地平坦,交通便捷,環境優美。所給基地范圍包括獨墅湖中學部分及商學院部分的規劃。規劃總用地面積詳見附件1、2.
(二)設計要求
為推動園區的穩步迅速發展,設計好具有一流教育設施和環境的中學,同時在教育產業化的背景下提供面向不同對象的商學院規劃,特對本方案提出如下要求:
1、設計必須具備超前性、科學性、實用性,以期成為蘇州市一流教育設施和環境的中學。
2、在滿足中學(高中)設計規范要求的前期下,力爭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充分有效地發揮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
3、方案設計必須為學生的學習,活動考慮,力求功能分區明確,布置合理,為學生創造安靜,美麗,空氣新鮮的學習環境。
4、校園的主要節點及工程管線必須滿足園區總體規劃及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要求。
5、符合國家相關現行設計規范和普通高等學校建筑規劃面積指標。
(三)設計內容
1、功能定位及規劃規模
校園包括中學及商學院兩部分,中學部分規劃在校生3000人,考慮2000人住宿,商學院部分2000人全宿制。
2、建筑組成及要求
(1)中學(在校生3000人,考慮2000人住宿)
a)教學部分
·普通教室5000㎡
·實驗室(生物實驗室×4,物理實驗室×4,化學實驗室×4)1500㎡
·公共教室(美術教室,微機室,語音室,史地生室,音樂室)1500㎡
·合班教室×31000㎡
b)辦公部分
·教師辦公2000㎡
·行政辦公500㎡
c)圖書閱覽
·書庫200㎡
·學生閱覽500㎡
·教師閱覽350㎡
d)食堂部分
·廚房2400㎡
·用餐4000㎡
·冷飲100㎡
e)宿舍部分10000㎡
f)后勤配套設施1500㎡
g)體育設施(田徑場,籃球場,乒乓球場,排球場,室內游泳池風雨操場,體操房醫療室)15000㎡
(2)商學院(2000人全宿制)
·辦公1200㎡
·教室4800㎡
·機房200㎡
·階梯教室800㎡
·宿舍10000㎡
3、建筑設計要求
(1)文化性校園中的重要建筑或標志性建筑,要力求富有鮮明特色和文化內涵,體現校園建筑的建設水平,折射校園的文化氣息。
(2)創新性要深入調查、充分掌握普通高等教育的發展規律與模式,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適度超前,在規劃布局、建筑設計、綠化與景觀、道路交通組織、生態設計等方面,在借鑒國內外校園先進經驗的同時,一定要有所創新。
(3)生態與節能要考慮校園環境及建筑的生態與節能設計,要考慮雨水、污水分流以及雨水的采集與利用。
(四)設計深度
1、設計說明
(1)方案設計構思基本內容包括:地理區位、項目概況介紹、總體布局、規劃結構、道路交通、綠化系統、空間形態、建筑單體設計及建筑群的規劃布置等。
(2)功能布局說明
(3)經濟技術指標
基本指標:總用地面積(公頃)、總建筑面積(平方米)、容積率、建筑密度(%)和綠地率(%)。
用地平衡表:編號、用地類型、面積、備注。
2、圖紙
(1)規劃部分:
a)區位圖(比例不限)在城市總體規劃圖或上一層次規劃圖中基地的位置,并根據周邊條件加以分析。
b)校園規劃總平面圖1/1000圖中應標明:用地方位和比例,所有建筑和構筑物的屋頂平面圖,建筑層數,建筑使用性質,主要道路的中心線、道路轉彎半徑、出入口位置、停車位(地下車庫和建筑底層架空部分應用虛線表現出其范圍),室外廣場、鋪地的基本形式等。綠化部分應區別喬木、灌木、草地和花卉等。
c)1/500教學中心區建筑組群、局部環境的平面規劃設計(任選其一)
d)鳥瞰圖
e)主要建筑單體或建筑群表現圖
f)建筑外部空間環境景觀節點效果圖
g)規劃分析圖(比例不限)
·規劃結構分析:應全面明確地表達規劃的基本構思,用地功能關系,規劃基地與周邊的功能關系、交通聯系和空間關系等。
·道路交通分析:應明確表現出各道路的等級,車行和步行活動的主要線路,以及各類停車場地的位置和規模等。
·綠化系統分析:應明確表現出各類綠地的范圍、綠地的功能結構和空間形態等。
·空間形態分析:應明確表現規劃的空間系統、建筑高度分區、景觀結構,以及與周邊城市空間的關系等。
以上分析圖的數量和表達內容可根據情況進行增減,若不能完全表達規劃意圖時,可在圖中附加文字說明。
(2)建筑部分:
a)主要建筑單體平面圖
b)主要立面圖
c)主要剖面圖
d)重要節點設計、技術設計等
以上建筑單體或建筑群不少于3個,選擇其中1個主要建筑單體進行施工圖深化,可以根據自己規劃的特色進行選擇,建筑單體高度不大于24米。
3、建筑初步設計深度要求(補充知識)
(1)平面圖:各層平面
a)底層各入口要畫出踏步、花池、臺階等
b)標明承重結構的軸線,軸線編號,定位尺寸和總尺寸
c)確定門窗位置、大?。ò幢壤?,不注尺寸)及門的開啟方向
d)樓梯要按比例尺寸畫出梯段、平臺及踏步,并標出上下行箭頭;標明室內、外地面設計標高及地上、地下各層樓地面標高
e)繪出有特殊要求或標準的廳、室的室內布置,如家具的布置等;也可根據需要選擇繪制標準層、標準單元或標準間的放大平面圖及室內布置圖
f)標出剖面線及編號
g)注明房間名稱
h)標圖名及比例(比例用線段比例尺表示)
(2)立面圖:入口立面及側立面
a)外輪廓線畫中粗線,地坪線畫粗實線,其余畫細實線
b)立面外輪廓及主要結構和建筑部件的可見部分,如門窗(幕墻)、雨逢、檐口(女兒墻)、屋頂,平臺、欄桿、坡道、臺階和主要裝飾線腳等
c)尺寸標兩道,即各層層高及建筑總高
d)兩端的軸線和編號
e)注明圖名及比例(比例用線段比例尺表示)
(3)剖面圖:1~2個剖面
a)剖面應剖在高度和層數不同、空間關系比較復雜的部位
b)剖切部分用粗實線,看見部分用細實線;地坪為粗實線,并表示出室內外地坪高差
c)尺寸標兩道,即各層層高及建筑總高
d)標高:標注各層標高,室內外標高
e)標圖名及比例(比例用線段比例尺表示)
(4)施工詳圖
a)內外墻大樣圖和節點詳圖:1:20
b)樓梯局部平面放大和構造詳圖(選1個代表性樓梯,有電梯的要選擇在電梯部位):1:50
c)衛生間平面放大圖(選1個代表性衛生間):1:50應詳細注明衛生潔具的布置及間距,間距應符合有關規范的要求,注明地面的標高及排水組織方式,排水方向。
解決的問題:方案符合設計任務要求,各單體建筑富有鮮明特色和文化內涵,體現校園建筑的建設水平,折射校園的文化氣息。深入調查、充分掌握普通高等教育的發展規律與模式,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適度超前,在規劃布局、建筑設計、綠化與景觀、道路交通組織、生態設計等方面,在借鑒國內外校園先進經驗的同時,有所創新??紤]校園環境及建筑的生態與節能設計,有考慮雨水、污水分流以及雨水的采集與利用。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節能意識。學校規劃體現現代中學的氛圍,具有時代感。交通方便,流暢,環境舒適,綠化面積達到要求,空間形態感舒展,能給中學學生帶來一個很好的學習氛圍。
三、實施計劃(畢業設計工作的主要階段、進度和完成時間等)
12010年12月28日(周五)
接受畢業設計(論文)任務。確定指導教師,選定畢業設計論文題目
學生根據系提供的題目選擇確定畢業設計(論文)課題、指導教師,也可以經指導教師同意后自主定題
22011年1月14日(周五)
上交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
將開題報告書送交至各自的指導教師
32月21日(周一)
學生進入實踐單位實習或回校參加集中實訓
按“畢業實踐要求及考核辦法”執行
44月8日(周五)
上交畢業設計(論文)初稿
將初稿送交至各自的指導教師進行評閱
54月29日(周五)
上交畢業設計(論文)修改稿檢查《頂崗實習管理平臺》的填寫情況
根據指導教師意見修改設計初稿并上交修改稿;檢查《頂崗實習管理平臺》的填寫次數和質量
65月16日(周一)
上交畢業設計論文正稿
根據指導教師意見完成畢業設計(論文)正稿
75月23日(周一)
返校
所有學生返回學校
85月24日-6月3日
指導教師在校集中指導
準備畢業設計(論文)成果,按規定裝訂
96月4日-5日(周六、周日)
畢業設計(論文)答辯
所有學生根據相應的安排參加答辯,并提交畢業設計(論文)成果
四、參考文獻
1.規范類:《現行建筑設計規范大全》《城市規劃資料集》《建筑設計資料集》
2.專著類:
《中小學建筑設計》,張宗堯,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個性化校園規劃》,江浩波,同濟大學出版社
《建筑設計研究院校園規劃設計作品集》,何鏡堂,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建筑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中國計劃出版社
3.期刊類:《建筑學報》,《世界建筑》,《時代建筑》等
五、指導教師意見
相關文章
漢語言文學新增
漢語言文學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