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管理碩士開題報告范文
論文堡
日期:2023-10-26 20:43:45
點擊:468

《3c類產品出口海外國際運輸風險識別與防范》-以小米公司為例
一、立論依據
(選題的研究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1、研究意義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迅速大發展,西方發達國家的勞動力成本價格也是逐步提高,發達國家的大公司一邊是加大科技創新和應用的投入力度,并加強了品牌建設和經營管理的完善,保持在技術上的領先。基于國際分工狀況的選擇,將大量的技術含量較低生產和制造環節轉移到了發展中國家進行,這樣利用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價格低廉的優勢為發達國家的企業服務。由此,中國及部分亞太國家成為了全球制造中心,及貿易順差國。現實中的企業由于生產產品、性質、所面對市場不同,所要面對的企業內部資源和外部環境各不相同,因此其成長發展路線也會各不相同。出口貿易是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隨著出口貿易額的增加,隨之而來的出口企業各環節經營管理的風險也日益暴露出來。
近幾年隨著中國國內生產廠商的崛起,在世界范圍內,以華為、中興、小米等企業為代表的國內廠商開始走出國門,在歐美、印度等區域開展業務,由于經營的需要,3c類產品需要在國際范圍內運輸,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風險。
本論文把研究的焦點放在了小米公司在進行3c類產品國際運輸所要面對的風險上,找出各類風險的形成原因,結合小米公司風險識別和防范的做法,進行案例分析,提出解決方案或應對措施。本論文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導我國3c類產品生產企業如何甄別風險、規避風險,更近一步的穩步發展,壯大自己的實力。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對企業實現國際范圍內的業務推廣和強化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2、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2.1 國內研究現狀綜述
(1) 運輸方式及其選擇方面
運輸理論的研究與發展,主要經歷如下階段:
第一:發展階段,以前蘇聯為代表展開的綜合運輸系統的研究與實踐,這一階段主要處于1970年以前;
第二:調整階段,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前蘇聯經濟的衰落,西方經濟的繁榮,西方國家開始主導對綜合運輸的研究與實踐。
第三:提高階段。20世紀80年代,新科技革命后期,促使國際運輸開始走向智能化時代,世界各國對綜合運輸的研究更加系統化、規范化,綜合運輸方式開始全面進入商業應用階段。特別是隨著高速公路和高整鐵路的迅速發展,各種運輸方式進入了加快完善網絡布局,提升結構層次的綜合運輸現在代建設的大力發展階段。
李路在文中寫到綜合運輸體系可以分為鐵路運輸、公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和管道這輸等多種運輸方式,每種不同的運輸方式有不同的特點,適應著不同的運輸條件和運輸需要,管道運輸一般用于液體或者氣體運輸,由于本論文研究公司出口貨物的固態特征,管道運輸不適用于本文討論的商品類型,所以對管道運輸不進行深入研究[1]。
袁飛等通過分析影響海洋運輸成本的8個主要因素,測算出海洋運輸成本的綜合指標,并提出了海上運輸風險的概念,對海洋運輸中各個環節可能出現的安全風險提出了防范措施,部分觀點結論適用于本文作參考[2]。
唐少麟系統地從工程學的角度,對綜合運輸的問題從各種運輸方式發展的歷史沿革、內在發展規律、內外部屬性及特征,以及市場經濟條件下綜合運輸結構的優化配置和效率效益方面的提高作了闡述,從運輸方式角度將運輸網絡劃分為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管道運輸以及這五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的綜合運輸網絡[3]。空運運輸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異常迅速,具有許多其他運輸方式所不能比擬的優越化速度快,風險低,不受地理條件的限制,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下國家增加了很大的投入,航空運輸的服務水平逐步提升。魏群認為,雖然航空運輸有其突出的優勢,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點:運輸費用昂貴,運量低,容易受惡劣氣候影響等[3]。
盧偉等利用統計分析方法,對出口貿易與航空貨物運輸關系進行實證分析,得出了出口貿易與航空貨物運輸確實存在相互依存關系,他以中國為例分析了影響航空貨物運輸的動因機制,經濟發展與航空運輸業的發展具有相互促進作用[4]。
陸惠民使用比較分析的方式,對中外航空運輸的效率進行比較。通過中國對外貿易與航空運輸的關系測度研究,構建了對外貿易與航空運輸增長之間的有限分布滯后模型,他通過對德爾福汽車零部件航空運輸運作模式的優化,提出了用經濟模型分析的方法[5]。
楊董采用定量分析的方式,確定出口企業的運輸成本和資金成本,分析快消品的時效性需求,圍繞中歐鐵路實際貨運,實證研究中歐鐵路國際運輸專線不斷競爭的貨源的內容是否應該集中在高附加值商品上[6]。
胡楊從五個方面闡述了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具有的優越性,通過分析我國鐵路與周邊國家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朝鮮、越南等國鐵路均互聯互通的條件,而且符合中歐、中亞沿線各國鐵路運輸増量的現實需求,闡述了我國鐵路國際聯運的發展機遇與挑戰[7]。
孫家慶等分析了綜合運輸的發展過程,及存在的問題,對如何發展符含中國實際情況的綜合運輸的提出政策建議,認為從中國的國情出發,闡述了中國綜合運輸系統的發展及存在題[8]。
國內關于運輸系統的路徑優化問題也有一定研究。張運河等通過構建運輸成本最小化的運輸模型,提出求解最佳運輸路線的最短路算法。張得志等對有期限限制直線運輸模型下的聯運運輸路線及運輸方式問題進行了研究,提出啟發式算法,解決多個城市間運輸線路最優化問題;張建勇等通過建立最優分配模型,分析綜合運輸方式中各種運輸方式如何合理協調。
(2) 風險管理研究
我國學者對于我國出口企業風險方面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基于某一個點進行分析研究。
孫虎認為當前國際經濟形勢不穩,給貿易出口企業帶來了沖擊,同時使企業在跨國經營中本身具有的風險明顯增大。應當企業可持續發展入手,深入分析所面臨的主要風險,采取風險防范策略,積極尋求實現風險防范的途徑[9]。對于風險的防范,他則認為應該從企業內部入手進行分析,提出從代工企業向自主品牌企業的發展道路上的商業決策,內部建設應對外部風險。
李月紅等是從國際貿易結算實務中入手,列舉風險類型,闡述風險成因,剖析應對風險策略,通過對人民幣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問題上進行著手研究,分析了各類企業的風險問題,提出企業的風險及應對策略[10]。
(3) 國際運輸風險評價
王國超使用比較分析的方法,結合不同的成本數據,分析我國貨物或經過我國向西的貨物經過霍爾果斯口岸西行的物流成本情況,對其成本和管理情況進行分析,亞歐大陸橋把中國,印度,俄羅斯的目光再次拉回到亞洲回陸,亞洲重回大陸時代,通過分析認為,智能化、標準化技術是現代物流技術的一個顯著特征和發展趨勢,同時也是現代物流技術實現的根本保證。在經濟全球化和貿易全球化的新世紀中,如果在國際間沒有形成物流作業的標準化、智能化,就無法實現高效的全球化物流運作[11]。
彭俊松從產業鏈管理與信息管理的角度,對汽車產品的國際運輸風險進行了分析,從汽車行業供應鏈戰略、管理與信息系統角度,闡述管理信息系統對企業物流的順暢至關重要,針對汽車國際運輸中的物流管理工作及信息管理工作現狀、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導致風險失控問題出現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關改善建議[12]。
徐凱結合大數據視角,分析了航運模式下的產品國際運輸風險評價問題,他在大量數據基礎上,建立了新型的航運信息平臺構想,通過案例研究,通過設計先進的物流信息系統,用于堆場的物流運行,大大提商了堆場的效率[13]。通過比較國內外不同運輸方式的差異和成效區別,他對我國運輸體系的效率機型了綜合評價。通過分析運輸時間需求和運輸成本與運輸風險的均衡,他認為當下,航運具有突出的優勢,通過這一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在滿足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對運輸的需求。
2.2 國外研究現狀綜述
(1) 運輸方式選擇方面的研究
國際貨物運輸的概念:在國家與國家、國家與地區之間的貨物運輸,包括國際貿易物資運輸與國際非貿易物資(如展覽品、援外物資、個人行李等)運輸。國際運輸運輸一般由鐵路運輸、公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和管道運輸組成,并交通工具的種類加以區分。通過多種國際運輸的協調配合,組織實現客貨運輸過程的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稱為綜合運輸。綜合運輸是在社會生產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產生的,由最初的水路運輸出現開始,經歷了鐵路、公路、民航、管道等國際運輸方式逐步發展和部分替代的形成過程。20世紀60年代,綜合運輸概念在歐洲被推廣,目前綜合運輸在西歐國家的使用日益普遍。建立在五種不同的國際運輸方式基礎上的綜合運輸是依據運輸發展需要和運輸生產過程的特點逐步形成的。隨著社會經濟對國際運輸的需求提高,目前一種運輸方式難以滿足實際需求的情況下,就要求二種或者二種以上的運輸方式進行協作,成為多式聯運,來滿足社會需求。
lozano和storchi結合運輸的概念對這一體系的內涵和外延進行了分析,他認為綜合運輸一般由鐵路運輸、公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和管道運輸組成,并交通工具的種類加以區分。通過多種國際運輸的協調配合,組織實現客貨運輸過程的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稱為綜合運輸[14]。在現有的技術經濟條件下,以最合適的運輸方式最大限度滿足社會對運輸的需求。綜合運輸是在社會生產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產生的,由最初的水路運輸出現開始,經歷了鐵路、公路、民航、管道等國際運輸方式逐步發展和部分替代的形成過程。結合綜合運輸網絡運輸能力,作者給出了多種計算模型和方法,計算多式聯運貨運網絡潛在運能。他通過研究國際運輸發展的主要階段分析了不同運輸方式的忒單:水上運輸階段、鐵路運輸階段、公路、航空、管道運輸等,通過研究分析,他認為國際運輸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進入綜合運輸階段。
erhan對海運運輸的優點、指出海運運輸是國際物流中最主要的運輸方式,是指使用船舶作為運輸工具,實現通過海上航道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港口之間運送貨物的一種方式。海洋運輸的運量大,海運費用低,航道四通八達,是其優勢所在。但速度慢,航行風險大,航行日期不易準確,是其不足之處[15]。
gilbert等研究了通過建立一個以運輸成本最小化為目標的模型,用于二地之間選擇聯運方案,并采用遺傳算法進行求解,針對多式聯運運輸方案選擇問題的交叉煽算法,探討轉運費用最化的運輸方案[16]。對于綜合運輸體系內的鐵路運輸、公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等多種運輸方式,由于不同運輸方式提供不同運輸服務水平,且導致不同運輸費用,因此貨主一般在可利用運輸方式間進行選擇,并力圖使總的綜合費用最小。
shirley指出通過區域綜合國際運輸一體化對現有各種運輸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使交通運作機制與區域交通運行效率達到最優同時,需要考慮運輸方式優化研究及運輸方式的選擇。綜合運輸集中了各種運輸方式的特點,比傳統單一運輸方式具有更高的優越性。他運用分析法和決策論方法,設計綜合運輸方式組合優化模型和綜合聯運最短運輸時間的運輸路線模型,尋找最優的運輸路徑[17]。
(2) 運輸風險管理方面的研究
美國人hayes將風險定義為損失發生的可能性,風險實際上是在某個特定時間段里的不確定性或損失的不確定性,是人們期望目標與實際間的距離,風險具有其獨特的特性,需要考慮影響風險管理的各類因素。因此,風險管理是需要做全面的把控和考量,不可以孤立的去分析。他指出,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信息科技的快速發展,現實中不可預見的風險因素愈來愈多,對風險進行管理的越來越迫切和重要,對風險的處理方法有回避風險、自留風險、預防風險和轉移風險,風險管理的基本程序有風險識別、風險評價、風險防控、風險分析及效果評價等環節[18]。
(3) 產品國際運輸風險評價方面的研究
畢理克對風險管理的特點以及國際貨物運輸的特點進行分析,他認為,正是由于風險的客觀性、多變性、突發性、相對性和無形性的特性,使得它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普遍存在。而運輸風險是指某一類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給人和環境造成的危害和影響,可用貨物的危險性和對環境影響程度來衡量[19]。在貨物運輸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泄漏、破損等問題,必定會對人身和環境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貨物運輸風險通常是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發生燃燒、泄漏、爆炸、中毒等災害性事故引發影響區內人員傷亡、財產毀壞和環境污染而造成的經濟損失。而危化品運輸更不同于一般貨物運輸,運輸路線沿線對影響區人員財產和生態環境可能遭受更大風險威脅:雖然運輸事故率低,但由于運輸路線常常通過城鎮、重要水域或高密度人群區,一旦發生事故對人類和生態環境損害極其嚴重,是典型的“低概率重后果”的事故風險。除了以上的顯性風險,很多風險是被隱藏的,例如法律法規、地方政策、不可抗力等因素造成的風險[20]。風險中這些損失的出現有不確定性和隨機性。
3. 國內外研究的比較與特色
在國際運輸風險的防范與控制方面,國外研究更加強調基礎性研究,比如風險管理的流程、特殊類別運輸風險分特征等方面,對于實踐活動也達到了一定的深度。國內已有研究則更傾向于應用性,即現有企業如何更好地應對國際運輸中的不確定性,所需要采取的措施以及如何選擇更加可靠、經濟的運輸方式等。在研究方法上,都強調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結合。
4. 現有研究的不足
(1) 運輸方式選擇方面的不足
國內外許多學者對國際貨物運輸方式進行了較全面細致的研究,無論是從海運運輸,空運運輸,鐵路運輸還是綜合聯運運輸方式,都進行充分研究。綜合運輸體系正在逐步完善,綜合運輸理論研究也取得了豐碩成果。但是,現有理論往往強調運輸過程最優化,而沒有從運輸需求者的角度出發來談最優化。那么如何能最大限度地滿足運輸的根本,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不斷増長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沒有針對運輸途徑的選擇及其風險模式分析。對貨物最優運輸方式的研究,有時候需要具體到對某一個企業的運輸方式進行研究,而適合一個企業最佳的運輸方式,往往與該企業的實際經營戰略情況緊密相關,如生產能力,生產周期,產品性質,客戶需求等。可以說目前已有的研究在理論模型層面的較多,具體國際運輸風險管理的實際案例比較少,理論內容不容易很快的被企業和個人用于實踐。
(2) 運輸風險管理方面的不足
由于3c類產品在體積、形態以及產品周期、保險適用等方面,與其他產品有著較大不同,已有的研究較少涉及這方面內容。考慮其生產特點,在運輸周期、運輸方式以及風險特征等方面,有關研究較少。二是由于中國3c類廠家主要是在近些年才實現了快速的發展,并且具備了全球性的競爭能力,因此,針對中國某些單個廠商開展的運輸風險研究較少。
(3) 產品國際運輸風險管理評價方面的不足
由于國際范圍內的運輸,在風險管理上呈現出與國內運輸不同的特點,在風險識別和防范方面與國內有著較大不同,其評價方式、方法和具體過程都有著較大差異,這方面的研究較少,特別是中國企業在國際運輸中存在的風險較少。
上述不足也是本文研究的起點,通過分析小米公司在3c類產品國際運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應對措施及其評價,能夠更好地提出改進工作的有關建議,也能夠為國內其他從事類似業務的廠商提供借鑒。
5. 參考文獻
[1] 李路. 危險品運輸風險定量分析與評價探討. 交通環保,2015(2): 114-118.
[2] 袁飛. 化學品安全風險管理初探. 中國管理科學,2006(10): 187-190.
[3] 唐少麟.物流方案設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1:12-34
[4] 魏群. 基于多米諾效應的貨物運輸風險分析. 交通運輸工程與信息學報,
[5] 陸惠民. 工程項目管理[m]. 南京: 東南大學出版社, 2002.
[6] 楊董,胡斌.集裝箱多式聯運與綜合物流:形成機理及組織協調[m].北京: 中國鐵道出版社,2001(11): 17-36.
[7] 胡楊,張宇. 危險品公路運輸風險分析方法及應用. 中國公共安全(學術版), 2015(3): 56-61.
[8] 孫家慶.德爾福汽車零部件航空運輸運作模式的優化[j].現代經濟信息,2012(2):307-308.
[9] 孫虎. 考慮決策者風險態度的有害物品運輸風險度量模型, 系統工程,2010(15): 171-175.
[10] 李月紅. 國際運輸成本及其對出口貿易的影響[j].江漢學術,2015(1):30-35.
[11] 王國超. 危險貨物集裝箱水上運輸風險與管理對策. 中國海事,2011(2): 89-94.
[12] 彭俊松. 我國道路危險貨物運輸風險管理初探. 交通企業管理,2017(2): 97-103.
[13] 徐凱. 貨品國際運輸風險分析. 中國航海,2016(10): 99-103.
[14] :lozano a, storchi g. shortest viable path algorithm in multi-model network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2001, 35(3): 106-110.
[15] erhan e. transport risk models for hazardous materials:revisited[j]. operations research letters. 2005, 33: 81-90.
[16] kay gilbert. the role of job evaluation in determining equal value in tribunals: tools,weapon or cloaking device[j]. employee relations,2005(14): 128-137.
[17] b.y. shirley. accurate calculation of international good transportation[j]. opertions reserach letters. 2015(31): 289-295.
[18] a. hayes. risk management[m]. 2014.
[19] 畢理克.區域綜合交通運輸一體化.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2, 1: 6-77.
[20] 歐陽曉波.淺析我國海運貨物安全[j].商業經濟,2013(5):44-45
[21] 賈大山等.新常態下國際運輸發展特點分析[j].中國水運,2016(10):10-15.
[22] 計永雪等. 國際運輸成本及其對出口貿易的影響[j].江漢學術,2015(1):30-35.
[23] 李海燕.貨物運輸向現代物流發展的策略[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8):201-202.
[24] 陸被仁.德爾福汽車零部件航空運輸運作模式的優化[j].現代經濟信息,2012(2):307-308.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標、研究內容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本文利用項目管理的研究方法,在國內公司紛紛出海的大背景下以小米公司3c類產品類型為代表,對整個國際運輸的風險進行識別、控制、應對、監督。盡可能的為規避風險,提供合理選擇方案,從而進一步提高中國企業出口的可靠性、安全性與專業性,為同行業或相關類似的業務形態提供科學性、專業化和規范化的參考借鑒。
(1)研究目標
(1) 明確風險管理和國際運輸風險領域已有的文獻觀點;
(2) 總結小米公司3c類產品國際運輸風險識別與管理有關的經驗和做法;
(3) 實證分析小米公司3c類產品的國際運輸風險,確定小米公司的風險狀況和管理水平;
(4) 提出改進國際運輸風險識別和防范工作建議。
(2)研究內容
本文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對于風險管理和國際運輸風險已有的文獻進行分析,建立本文寫作的理論基礎。
(2) 對小米公司3c類產品國際運輸的做法進行分析,特別是與風險識別與管理有關的經驗和做法;
(3) 開展國際運輸風險的實證研究,確定小米公司的風險狀況和管理水平;
(4) 提出改進3c類產品國際運輸的風險識別和防范工作建議。
(3)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 調研和總結小米公司3c類產品在國際運輸風險識別與管理有關的經驗和做法;
(2) 開展小米公司案例條件下的國際運輸風險實證研究,確定其風險管理能力和水平。
2.擬采取的研究方法(或技術路線、實驗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研究方法
本論文充分利用網絡和圖書館資源檢索了大量的國內外相關文獻,通過對小米公司的實際運作情況的調查研究,結合小米公司3c類產品國際運輸的風險進行分析,使本論文的研究具有充分、真實的依據。
本文注重wbs的使用。wbs是為實現項目目標可視化,實施的全部工作范圍的層級分解。wbs組織并定義了項目的總范圍,制定項目范圍說明書,明確了需要實施的工作,對wbs上層的組件進行分解,把每個工作成果分解為最基本的元素。
人力資源規劃方面(組織分解結構obs(層級型)+職責圖ram(矩陣型))確保每個wbs工作包都有明確的責任人。確保所有成員都清楚的理解其角色和職責。將整體的工作內容和職責進行徹底拆分,明確責任人。
層次分析法(簡稱 ahp)作為一種實用的多因素決策方法,以其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方式處理各種決策問題。ahp 的核心思想是首先通過建立清晰的層次結構來分解復雜問題,其次引入測度理論,通過兩兩比較,將我們的判斷可以量化,然后列出各判斷矩陣的權重,最后計算方案的綜合權重并排序。如果信息不完備,可以采用模糊數來描述,也可以采用區間數來表示。
本文對于層次分析法的使用,結合小米3c類產品的國際運輸風險情況,使用層次分析法建模,大體上可按下面四個步驟進行:① 建立遞階層次結構模型;② 構造出各層次中的所有判斷矩陣;③ 層次單排序及一致性檢驗;④ 層次總排序及一致性檢驗。
本文利用層次分析法,通過把每一層次中的指標進行兩兩比較,確定層次中各指標對于上一層次指標的重要程度,構建兩兩比較判斷矩陣,然后根據專家的判斷來決定各指標相對重要性的總順序,從而確定各指標的權重。在建模分析過程中,依據風險管理狀況和模糊分析方法,可以依據各因素的影響程度進行分析,細化評估步驟。本文的研究中擬邀請國際運輸和風險管理領域20名左右的專家進行打分評價,打分內容為小米公司3c類產品國際運輸的風險管理情況,結合本文建立的層次模型,確定最終的評價結果。
本文的研究方法可以分為:
1) 文獻分析法
本文運用項目管理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采取規范、科學、合理的項目管理技術方案。在寫作過程中為本論文的研究提供理論支持。理論聯合實際,在對運輸風險的識別和防范過程中,需要了解已有的該領域學者觀點,要充分參考小米公司相關管理人員的經驗和討論意見,內外部關聯方反饋意見等。
2) 案例分析法
通過實例分析,分解說明小米公司出口綜合運輸方式優化組合方案的實施過程,尋找進一步降低出口運輸風險的途徑和方法。
3) 模型分析法
本文結合層次分析法的具體步驟,對小米公司3c產品的國際運輸風險管理工作進行定量分析,對其管理成效進行清晰的評價。
(2) 研究技術路線
本文的研究框架如下:
3.本研究的特色與創新之處
本文針對小米公司3c產品的國際運輸風險問題進行分析,這是在中國3c廠商快速推進全球發展進程的背景下開展的研究,通過對其國際運輸中存在的風險類型、影響因素及防范工作的成效分析,能夠通過典型案例帶動相關研究,并且提出具有操作性的風險識別與防范措施。
在研究的創新方面,可以細化為四個方面:
(1)本文的研究對象選定的是小米公司3c類產品國際運輸風險,將3c產品的國際運輸風險管理作為典型案例開展分析,較為新穎。由于小米為新興快速崛起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其3c類產品的國際運輸處在快速增長的階段,管理難度大、復雜度高,在當下存在很強的研究價值。
(2)本文的研究拓展了與國際運輸及其風險管理的研究。有關學者對于國際運輸情況,相關的內容較少,而對于國內3c類產品出口的運輸風險分析更少,文章具備一定參考價值。
(3)本文的研究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同行借鑒意義。本文在對小米公司3c產品的國際風險進行研究的過程中,與項目管理的知識和方法結合,通過分析小米公司的風險識別和防范,能夠為其他相關企業提供借鑒。
4.預期的論文進展和成果
(1) 2017年10月,參加選題指導,確定論文選題,收集文獻資料,撰寫開題報告初稿;
(2) 2017年11月初,撰寫開題報告初稿;
(3) 2017年12月,完成開題報告修改、定稿;參與開題報告答辯;
(4) 2017年12月-2018年3月,完成畢業論文初稿的撰寫工作;
(5) 2018年4月-5月,完成畢業論文修改、定稿;
(6) 2018年6月,完成畢業論文答辯,將畢業論文裝訂成冊。
三、論文大綱(章節目)
1. 緒論
1.1 問題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1.3 國內外研究現狀
1.4 研究思路、內容與方法
1.5 論文框架與創新點分析
1.6 論文核心概念剖析
2. 企業風險管理理論概述
2.1 風險管理的概念
2.2 風險管理的流程
2.3 國際物流運輸領域的風險因素
2.4 3c產品國際運輸風險管理的特殊性
3. 小米公司3c產品出口海外的運輸風險識別與防范分析
3.1 小米公司海外業務概述
3.2 小米公司3c產品的出口情況分析
3.3 wbs在小米公司產品出口中的應用
3.4 小米公司產品國際運輸中的風險識別工作分析
3.4.1 產品本身風險
3.4.2 國際航運風險
3.4.3 公司運營風險
3.4.4 法律法規風險
3.5 小米公司產品國際運輸中的風險防范工作分析
4. 小米公司3c類產品出口運輸風險管理的實證分析
4.1 層次分析法應用的原理與步驟
4.2 層次分析法在小米公司3c產品出口運輸風險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4.2.1 矩陣構造
4.2.2 向量計算
4.2.3 一致性檢驗
4.2.4 綜合評價
4.3 啟示
5. 改進3c產品出口運輸工作的基本建議
5.1 風險管理機制方面
5.1.1 項目風險應對理論
(1)回避風險
(2)降低風險
(3)轉移風險
(4)保留風險
5.1.2 項目風險控制理論
5.2項目風險應對措施
5.2.1 完善審核制度 做好質量把關
5.2.2 明確分工 責任到人
5.2.3 定期召開例會 破除溝通壁壘
5.2.4 加強崗位培訓 提高服務質量
5.2.5 控制成本支出 降低到賬風險
5.3 風險管理技術方面
5.4 避險工具方面
6. 結論與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結論
6.2 進一步研究展望
四、社會導師意見
............................
相關文章
漢語言文學新增
漢語言文學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