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聞媒體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大全

開題報告是畢業論文寫作前一大重要環節,對于新聞媒體專業論文一樣也是如此。其寫作目的主要有兩點,一是進行內容思路的梳理,確定寫作的主方向,二是通過聽取他人意見進行完善,使論文結構框架更為嚴謹。由此可見,開題報告對于新聞媒體畢業論文寫作的思路和方向起到決定性影響,一旦沒有做好,將會影響整個寫作進程。學生們會容易出現思路混亂,主題不明確等問題,就算最后寫好論文,也會花費很多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要想寫好新聞媒體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必須按要求完成各步驟內容,具體該怎么做,且看下文詳解。
組成內容有哪些?
一、 開題報告封面:
論文題目、系別、專業、年級、姓名、導師
二、 論文的背景、目的和意義
(目的要明確,充分闡明該課題的重要性):
1.論文的背景;
2.理論意義;
3.現實意義
三、國內外研究概況
(應結合畢業設計題目,與參考文獻相聯系,是參考文獻的概括): 1.理論的淵源及演進過程;
2.國內有關研究的綜述;
3.國外有關研究的綜述
四、論文的理論依據、研究方法、研究內容 (思想明確、清晰,方法正確、到位,應結合所要研究內容,有針對性)
五、研究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六、預期的結果
七、論文擬撰寫的主要內容 (論文提綱)
八、論文工作進度安排 (內容要豐富,不要寫得太簡單,要充實,按每周填寫,可2-3周,但至少很5個時間段,任務要具體,能充分反映研究內容)
九、參考文獻
寫作步驟有哪些?
第一步:研究背景(文獻綜述)
研究背景即提出問題,闡述研究該課題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論背景和現實需要。還要綜述國內外關于同類課題研究的現狀:①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別人還沒有做的問題。③他人已做過,你認為做得不夠(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別人已做過,你重做實驗來驗證。 找幾篇類似的論文摘抄一部分。
第二步:目的意義
目的意義是指通過該課題研究將解決什么問題(或得到什么結論),而這一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有什么意義。有時將研究背景和目的意義合二為一。
第三步:實施計劃
實施計劃是課題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時間安排等。研究內容是指可操作的東西,一般包括幾個層次:⑴研究方向。⑵子課題(數目和標題)。⑶與研究方案有關的內容,即要通過什么、達到什么等等。
研究方法要寫明是文獻研究還是實驗、調查研究?若是調查研究是普調還是抽查?如果是實驗研究,要注明有無對照實驗和重復實驗。實施計劃要詳細寫出每個階段的時間安排、地點、任務和目標、由誰負責。若外出調查,要列出調查者、調查對象、調查內容、交通工具、調查工具等。如果是實驗研究,要寫出實驗內容、實驗地點、器材。實施計劃越具體,則越容易操作。
第四步:可行性論證
可行性論證是指課題研究所需的條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資料、實驗器材、研究經費、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及教師的指導能力。另外,還應提出該課題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還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學校和老師幫助等等。
第五步:預期成果及其表現形式
預期成果一般是論文或調查(實驗)報告等形式。成果表達方式是通過結題報告來展示。
除此之外,寫開題報告一切都是從題目出發,圍繞這個題目進行討論研究。所以你要讓看到你題目的人看到你的開題報告就能明白,你為什么寫這篇論文,你如何去通過實驗或實踐去證明你想要證明的觀點。
新聞媒體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題目: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倫理問題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
2013年中宣部、中記協在河北、上海、浙江、山東、湖北五個試點省市成立省級新聞道德委員會,今年,在北京、黑龍江、福建等10個省市建立省級新聞道德委員會,目的是為了強化行業自律,通過社會各方力量來對新聞界違反新聞職業道德的行為進行監督,加速道德重建,匡正道德失范。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在去年8月針對即時通信工具普及的現狀及時發布了管理規定,對自媒體平臺尤其是微信平臺這些即時通信工具進行有力的管理和規范。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講話出提出,許多文化產品要通過市場實現價值,當然不能完全不考慮經濟效益。
然而,同社會效益相比,經濟效益是第二位的,當兩個效益、兩種價值發生矛盾時,經濟效益要服從社會效益,市場價值要服從社會價值,這也是媒體這種為大眾提供文化產品的行業所要遵循的倫理準則,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意義。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針對于自媒體的發展,自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倫理問題就顯得愈發重要,近年來,自媒體發展雖然迅速,但是由此產生的新聞傳播倫理失范的現象也不容忽視,主要表現在新聞傳播者和新聞受眾的倫理失范兩個方面。
二、研究的意義
自媒體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逐漸深入我們的生活,傳統媒體的權威性已經逐漸被自媒體消解,信息的生產傳播更加平民化,這種草根性的傳播方式由于它的全方位的傳播模式為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也增添了趣味,然而由于自媒體傳播主體的大眾化,傳播方式的隨意性特點,獲取信息渠道沒有把關以及參與互動性的特性,也出現了一系列的新聞傳播倫理問題,比如虛假及低俗信息的傳播、人肉搜索的無底線等。本文從倫理學、傳播學等視角,試圖從自媒體的種類與特征、自媒體的傳播形態等分析自媒體傳播及其發展態勢;通過對新聞傳播倫理的理論及準則進行深入剖析,為分析自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倫理問題提供理論支撐;從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倫理問題的表現、根源、影響等具體分析,揭示當前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倫理問題的現狀,并從自媒體新聞倫理的價值、建立自媒體新聞傳播的倫理規范探討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倫理的建設,從政府主導、行業自律、公眾參與三個角度分析制定自媒體新聞傳播的倫理策略,以期這一問題倫理困境地破解及具體問題的解決。
三、研究現狀
國內研究現狀
國內學者對自媒體有關問題的研究仍處于比較基礎的探索階段,只是對自媒體的概念界定、傳播方式及其興起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做了簡單的研究。而對新聞傳播倫理的探索從改革開放以后才系統性的開始學術研究,當下,我國對新聞傳播倫理的資源參考主要源于通過對新聞活動的分析來探討其中所折射的新聞道德,其次是參考的國外的一些著作和文獻。
關于對自媒體的界定和其界定,許多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張斌(2008)認為自媒體與傳統媒體相區別的顯著特性在于他的“平民性”和“草根性”.學者羅斌認為自媒體是一種個人可以信息發布、共享和傳播媒介傳播載體,具有個人的特性和特點,以微博、微信、twitter、qq空間等為典型代表。自媒體具有互動性、草根性和共享性等特性。自媒體和傳統媒體相比在對新聞信息的報道上,由于它時刻在現場的特點,在傳播速度上比傳統媒體上是有很大優勢的,但在報道的深度和廣度上,傳統媒體由于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權威性是自媒體無法比擬的,所以兩者也是互補的關系。學者騎飛認為自媒體具有傳播者和受眾一體化、信息獨特化、媒介開放性的特征。
國外研究現狀
自媒體產生之后,隨著受眾的需求而不斷發展,國外學者對自媒體的概念界定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和補充,與此同時,其所反映出的新聞傳播倫理問題也引起了國外的各方學者的廣泛關注。“自媒體”的概念最早由美國的it專欄作家丹爾默(dan gillmor)在《哥倫比亞新聞評論》發表的“new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here comes ’we media‘”一文中提出,他指出,自媒體平臺為受眾提供的可以隨時隨地發表信息和互動交流的機會,從而為受眾提供了便利,贏得了大眾的歡迎和認可,自媒體將成為未來的主流媒介。謝因·波曼認為自媒體平臺上傳播者和受眾的地位是平等的,兩者的界限也十分模糊,在自由進行新聞信息的傳播交流的自媒體平臺上,每個個體都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自由選擇接收自媒體傳播的信息,因此,個人的地位在自媒體時代得到了肯定和提升。
“we the media 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一文指出自媒體的產生使得新聞信息的傳播模式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在這種草根媒體迅速發展的同時,傳統媒體逐漸失去對新聞信息的控制能力,因此,我們在自媒體平臺上可以自由的分享信息,享受自媒體給我們帶來的方便。自媒體產生之后,隨著受眾的需求而不斷發展,國外學者對自媒體的概念界定
四、研究的主要內容
第一、自媒體的傳播及其發展。通過對自媒體概念、種類、特征等的研究,對自媒體的傳播學影響及發展態勢進行深入分析,為探析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倫理問題做鋪墊。
第二、新聞傳播倫理的理論。深入分析新聞與傳播、倫理與道德的關系界定新聞傳播倫理的概念,總結其特點、本質和功能,確定新聞傳播倫理的基本準則。
第三、深入探究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倫理問題的表現,總結問題的表現,通過其外在的顯現,分析和挖掘產生問題的根源和可能產生的社會影響。
第四、在對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倫理問題進行系統分析后,從理論層面認清和建立自媒體新聞傳播的倫理價值和規范,并從現實層面提出解決策略,提出筆者對建立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倫理的構想。
五、提綱
目 錄
摘 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選題背景與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1.1課題的來源
1.1.2課題研究的背景
1.1.3課題研究的意義
1.2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國內研究現狀
1.2.2國外研究現狀
1.2.3對國內外研究成果的評價
1.3本文研究的理論框架、內容與方法
1.3.1課題研究的理論框架
1.3.2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3.3研究程序與方法
第2章 自媒體傳播及其發展態勢
2.1自媒體的概念、特征與種類
2.1.1自媒體的概念
2.1.2自媒體的特征
2.1.3自媒體的種類
2.2自媒體的傳播學解讀
2.2.1自媒體的本質
2.2.2自媒體的傳播形態
2.2.3自媒體的傳播機理
2.3自媒體傳播的發展態勢
2.3.1自媒體傳播的異軍突起
2.3.2自媒體傳播的廣泛影響
2.3.3自媒體傳播的正負效應
第3章 新聞傳播倫理的理論與準則
3.1新聞傳播倫理的概念
3.2新聞傳播倫理的特點、本質與功能
3.2.1新聞傳播倫理的特點
3.2.2新聞傳播倫理的本質
3.2.3新聞傳播倫理的社會功能
3.3新聞傳播倫理的基本原則
3.3.1真實客觀
3.3.2公正自由
3.3.3依法依規
3.3.4適當適度
第4章 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倫理問題
4.1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倫理問題的表現
4.1.1虛假新聞信息泛濫
4.1.2媒介審判現象存在
4.1.3人肉搜索的無底線
4.1.4議程設置的泛娛樂化
4.2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倫理問題的成因
優秀新聞傳播碩士論文開題報告(3)時間:2017-07-13 來源:未知 作者:秦老師 本文字數:5109字4.2.1社會轉型期矛盾多樣化
4.2.2自媒體本身特點的倫理隱患
4.2.3“把關人”作用的缺失
4.2.4“注意力經濟”的驅使
4.3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倫理問題的影響
4.3.1引發社會道德恐慌
4.3.2影響社會價值導向
4.3.3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第5章 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倫理的建設
5.1認清自媒體新聞傳播的倫理價值
5.1.1提升媒體公信力
5.1.2促進社會輿論新渠道的發展
5.1.3有利于維護草根個體的權益
5.2建立自媒體新聞傳播的倫理規范
5.2.1建立服務大眾的信息規范
5.2.2建立保持自媒體良性發展的傳播規范
5.2.3建立符合社會倫理道德體系的規范
5.3制定自媒體新聞傳播的倫理策略
5.3.1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
5.3.2推動媒體融合和行業自律
5.3.3提高公眾的媒體素養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六、研究的方法
本文的研究主要采用了資料文獻法、系統分析法和因果分析法相結合的方法。
第一,資料文獻法。搜集和分析研究自媒體及新聞傳播倫理的有關文獻資料,從中選取信息,并對這些資料做出恰當分析和使用,從而使文章論據充分。
第二,系統分析法。對于自媒體及新聞傳播倫理理論進行系統分析,從而構建自媒體新聞傳播的倫理規范。
第三,因果分析法。對我國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倫理問題的產生根源進行深入分析,從而預測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倫理問題的影響,為建立自媒體新聞傳播倫理規范及制定自媒體新聞傳播的倫理策略提供一個全面清晰的現狀。
七、進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論文選題、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畢業論文相關材料,填寫《任務書》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進一步熟悉畢業論文資料,撰寫開題報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確定并上交開題報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畢業論文初稿,上交指導老師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論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裝訂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論文答辯
八、參考文獻
[1]張彬。對“自媒體”的概念界定及思考[j].今傳媒,2008 (8):15-17
[2]羅斌。網絡自媒體研究[d].甘肅: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10-11
[3]駱飛。解讀web2.0時代自媒體的傳播新特征[j].東南傳播,2009(6):20-22
[4]朱嚴峰。自媒體倫理研究[d].廣西:廣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5-6
[5]王啟超。從公共領域看中國自媒體發展[j].青年記者,2009(9):20-25
[6]劉麗芳。微博客的傳播特征與傳播效果研究[d].浙江: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15-17
[7]鄭慶君。網絡自媒體語言消費大觀及其成因探析-兼論網絡“自媒體”的互文性特征[j].福建大學學報,2014(8):20-22
[8]李智慧。新聞傳播倫理研究[d].北京:北京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8:5-6
[9]dan gillmor.new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i here comes “we media”[j].columbiajournalism review,2003(1):12-13
[10]賀曉嬌。以微博為代表的自媒體的正負效應[j].新聞世界,2013(11):235-237
新聞媒體畢業論文寫作能否順利開展下去,寫作思路是否能夠明確,關鍵在于開題報告環節有無做好。新聞媒體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環節包括哪些步驟內容,各部分的完成要點是什么,上文已做詳解,目的是讓大家有更全面的認知。如果還是難以理解,可以借鑒文中的范文,領悟其中的寫作要點,從而完成好新聞媒體畢業論文開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