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機械技術研究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論文堡
日期:2023-11-03 20:54:40
點擊:645

本文是一篇開題報告,開題報告的內容一般包括:題目、立論依據(畢業論文選題的目的與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方案(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過程、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及創新點)、條件分析(儀器設備、協作單位及分工、人員配置)等。(以上內容來自百度百科)今天為大家推薦一篇開題報告,供大家參考。
課題名稱:基于主動差速器的獨立輪對導向技術研究
1、選題意義和背景。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科技創新與科技研究的高速化普及,人們對交通生活的快捷性和高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隨著我國城鎮化比例的大幅增加,交通擁堵性愈加嚴重,人們在交通出行方面花費的時間也不斷增加,作為軌道交通新生力量的低地板面輕軌車輛,具有廣闊的研究與應用前景,輕軌車不僅投資少、見效快而且對環境危害小,與此同時其對剛性輪對具有的不平穩震動及噪聲等缺點均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口。獨立輪對特有的結構形式使得其成為輕軌車實現小半徑曲線通過w及低地板的主要解決途徑,即左右車輪及其短軸都能夠繞自身中也軸線獨立的轉動,取代通常的轉動貫通的車軸,此時可tia將獨立輪對輕軌車輛的地板面高度降低到左右輪對的旋轉車軸以下,即小于車輪半徑。剛性輪對與獨立輪對因其在結構上的不同,在運動機理上有很大的區別。剛性輪對的左右兩車輪固接在一根車軸之上,具有相同的轉矩及旋轉角速度,對于這種結構形式,為保證列車能夠順利通過曲線軌道,輪對的踏面結構均設計為由內向外逐漸遞減的錐形踏面,這一結構的設計方式加之軌道線路不平順、輪軌在加工過程中出現的不可避免的安裝誤差等一系列的外界干擾因素,這些因素是引起輪對蛇行運動的主要原因。列車在直線軌道上運行時所具備的自動對中復位功能就是由于存在蛇行運動而實現的;同時,在曲線軌道上,剛性輪對主要依靠車輪踏面錐度產生的重力復原力和輪軌婦滑力來實現曲線的導向功能,即便如此,車輛在通過小半徑曲線時,單純的踏面錐度是不足補償左右車輪所需要的運行距離差的,還會大幅度增加車輪與鋼軌間的滑動作用力,導致了運動過程中會產生較大的輪軌磨耗及噪聲。因為軌道車輛沒有像汽車、飛機及輪船等現代載運工具那樣,設置專口的可人為操作的轉向系統,地板輕軌車完全依靠輪軌系統引導,與剛性輪對不同的是;獨立輪對的左右兩車輪均可w自由旋轉,不受同步限制,所w不存在級向蠕滑力的作用,導致了其運行過程中,在直線運行不易對中,容易貼靠鋼軌;在曲線上運行的沖角較大,容易發生輪緣貼靠。這樣,獨立輪對不僅輪緣磨耗大,其脫軌隱患也大。針對于獨立輪對的主動導向功能的研究熱點,重點關注工程應用,解決獨立輪對對直線自動對中性能與曲線主動導向性能的綜合需求,設計一種機械稱合用的行星齒輪主動差速器裝置,為左右車輪提供合理的轉速差。利用simpack建立差速獨立輪對模型,結合simulink的控制原理,進行多種運行條件的simat動力學聯合仿真,證明方案的正確性與可用性,使其實現在直線軌道上的自動對中性能,同時保證在彎道的主動導向性能,減少輪軌磨耗,降低列車脫軌的風險。針對于我國交通發展情況的需要,提出一種創新性的方案w解決獨立輪對的主動導向這一難題,為我國的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開拓更為廣闊的應用前景。
2、論文綜述/研究基礎。
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歐洲經過戰后的經濟在逐漸步入正軌的過程中,使高速列車及城軌交通飛速發展,獨立輪對運行的穩定性再次引起了研究者們的熱切關注。在這之后,德國亞探工業大學的frederick教授創新性的發明設計了一種轉向架結構,將其命名為edfi (einzelraddopplefarhwerk)轉向架,主要設計原理是左右側方向的輪座均是由h角形的托架及對向構架的縱梁兩者相互較接而連接在一起,這一研究得到了世界各國對獨立輪對轉向架技術的又一次高度關注;隨后,frederich教授又在原來的基礎上,設計了一種自調節非動力牽引方式連接的徑向轉向架eef化inzelrad einzel farhwerk),這一轉向架,具有更優的性能;德國duewag(杜瓦格)公司在frederich教授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研制出另一種獨立輪對轉向架,并將其應用在ice高速列車上隨著獨立輪對的不斷研究與試驗,國內外的研究學者對獨立輪對的導向功能存在的世界性難題嘗試并采取了各種解決方式,對于影響其導向性能的因素進行不斷地分析與研究后,設計出了不同類型的獨立輪對轉向架的結構與連接方式,用于解決導向問題。
3、參考文獻。
[1]趙波平,孔令瓶城市交通一中國面臨的挑戰機。城市規劃,1999,23(3):46-49
[2]李蒂,張麗平,黃運華。城市輕軌車輛發展及其應用前景[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2:111-116
[3]李帝等。車輪稱合方式發展及其導向機理的。機車電傳動,2006,(3):1-3
[4]任毅,李帝,黃運華。獨立旋轉車輪導向機理研究[j].機車電傳動2009(1): 25-28
[5]陳寧。歐洲輕軌車研究化國外鐵道車輛,2000,37(2):6-14
[6]李明。城市輕軌車輛選型及動力學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碩±論文,2004
[7]鮑維千獨立車輪在低地板輕軌車輛上的應用町鐵道車輛,2000,(38):]15-119
[8]陳澤深獨立車輪轉向架的導向原理(1)。鐵道機車車輛1998,(4):1-11
[9]陳澤深獨立車輪轉向架的導向原理(2)町鐵道機車車輛1999,(1):16-22
[10]王德勝,楊建華。坦克行駛原理[m],北京,裝甲兵工程學院,1999
[11]趙云生。低地板轉向架分析[j].城市輕軌車輛,2000,12:1-3
[12]王歡,田合強,戴煥云。獨立車輪動力轉向架縱向稱合蠕滑導向機理陰。中國鐵道科學,2010,31(4):63-66
[13]黃運華,李蒂,張麗平。獨立輪對在捏軌車輛上的應用[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01,1(2):21-23
[14] tanifuji k-kobayashi h. a study on effects of axle misalignment of a vehicle with independently rotating wheels。journal of mechanical systems for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 2010,3(2):443-456
[15] dukkipati r.v. independently rotating wheel system for railway vehicle--a state of art review。vehicles system dynamics 1992,21:297-230
[16] elkin j.a. the performance of three-piece trucks equipped with independently rotating wheels[c]. proceedings of i 1`“ ivasd symposium,kingston,on,aug. 1989:21-25
[17] zaazaa k.e, whitten b. 2007,effect of independently rotating wheels on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railroad vehicles[c]. proceedings of the asme international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ngress and exposition,seattle,wa.
[18] suda y. improvement of high speed stability and curving performance by parameter control of trucks for rail vehicles considering independently rotating wheelsets and unsymmetric structure[j]. jsme int.j, ser. iii, 1990,33:176-182
[19]黃運華,傅茂海,繼玲,李帝。獨立輪對發展及其應用前景機。電力機車與城軌車輛,2003,26(4):8-9
[20j佐藤榮作(日)。獨立車輪用踏面形狀的研制[j].國外鐵道車輛,2002,39(2)
[21]shevtsov iy markine v.l esveld c. optimal design of profile for railway vehicles[j]. wear, 2005,258(7-8):1002-1030
相關文章
文學理論新增
文學理論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