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怎么寫「音樂論文」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怎么寫?本文將以音樂論文為例,給大家分享一篇開題報告的范文樣本,標題是“c 市小學音樂教師創造性教學行為調查研究”,具體詳情如下。
一、論文開題報告基本框架
論文開題報告一般由以下八個部分組成(每個院校都有固定的開題報告模板,可能有所差異,大家可以參照各自學院的要求進行寫作)。具體內容如下:
1.選題的背景及意義
2.研究目標及內容
3.研究方法
4.論文大綱
5.技術難點和可能的解決方案
6.預期成果及可能的創新點
7.論文工作計劃
8.參考文獻
二、選題的背景及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國家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 創造力作為 21 世紀最重要的資源之一,已經成為青少年在日新月異的環境中勝出的核心能力,個體創造力水平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個人發展也影響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培養創造型人才,發展個體創造力也逐漸成為了當今教育的主題。2017 年國務院提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需要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精神與能力,其中強調在基礎教育階段要“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科學興趣和創新意識,加強科學方法的訓練,逐步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與辯證思維的能力”①。 2020 年 10 月 15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提到美育是“豐富想象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美育能夠“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提出“義務教育階段要注重對學生藝術興趣和創新意識的激發,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趣味、審美格調”②,強調高校要以為基礎教育階段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為根本,可見國家對基礎教育階段創新型藝術教師的重視。2021 年 3 月,國務院發布了“十四五規劃”全文,規劃中“創造、創新、創造型人才”等詞被反復提及,中國家政策的頒布和不同文件中對“創新創造”的多次強調都能夠反映出國家對培養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創新意識、創造能力的重視以及對創造型人才的渴求。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不能夠一蹴而就,要從基礎教育階段就開始注重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綜上所述,在這個社會高速發展的時代,社會需要能夠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全面發展的創造型人才,而如何培養具備上述素質的人才則是當下教育領域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作為美育的重要部分,音樂教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① 新華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d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19/content_5161341.htm, 2017-03-17: 13. ② 新華社. 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d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5/content_5551609.htm, 2020-10-15: 19.
(2)音樂課程價值的導向 如前文所述,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國家的需求,早在 2001年教育部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時首次將“創造性發展價值”確定為了音樂課程的價值之一。十年后教育部在頒布的《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 年版)》中再次明確了音樂課程的價值——“為學生提供審美體驗,陶冶情操,啟迪智慧;開發創造性發展潛能,提升創造力;傳承民族優秀文化,增進對世界音樂文化豐富性和多樣性的認識和理解;促進人際交往、情感溝通及和諧社會的構建”①。并且在課程內容方面,《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增加了“創造”領域,把對培養創造力的關注從價值引領落實到了內容實施上,從此把創造作為了一個新的音樂學習領域。課標解讀中對“開發創造性發展潛能,提升創造力”這一價值進行了深層的闡釋,指出由于音樂的產生過程就是全部創作(三度創作)的過程,所以學生學習音樂的過程必定“伴隨著創造性的表現和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由于“音樂具有不確定性的特點”所以即使同時聽同一首歌曲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由于“音樂具有情感特征”所以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造熱情”都能夠被激發,從而使學生主動參與表達。音樂屬于每一個人,音樂學習注重的是體驗與感受而非結果,在音樂課堂上學生可以盡情發揮自身的創造力。 綜上所述,新課改之后音樂課程中有關“創造”的部分受到了充分的重視,肯定了基礎教育階段音樂教育對學生創造力培養的重要作用,當然,每一次的發展進步都伴隨著機遇和挑戰,對創造的關注也對音樂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3)小學生創造力發展的現實訴求 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學生的生理心理都在快速發展,小學 1~2 年級的學生具有“以形象思維為主,并且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3~6 年級的學生認知領域擴大,參與、感受、創造的能力都有所增強。并且,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 年版)》中對各學段創造力的培養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1~2 年級要求教師“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3~6 年級要求教師“培養學生的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并且,孩子天性爛漫富于創造性,在小學階段學生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有限,沒有受到太多規則條例的束縛,這也為學生創造力的發揮提供了良好條件,但如果創造力沒有在后天教育中得到良好的保護和開發,就會逐漸地被抑制以致喪失。 在筆者進行教育實習以及課堂觀察的過程中,發現實際的音樂教學現狀并不能達到課標對學生創造力培養的要求,創造領域的加入以及課標中對“創造”的重視與教師教學觀念、教學能力、教學行為之間并不匹配,使得教育理念、課程內容等雖然在理論層面進行了升級,但卻大多流于形式,實際教學中教師卻不知道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甚至有許多教師會做出“對學生的演唱作出消極評價”、“打消學生表演積極性”、“否定學生想法”等遏制學生創造力發展的教學行為。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是學生創造力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音樂教育對學生創造力培養能夠起到重要作用,而小學音樂教師的一些教學行為卻存在遏制學生創造力發展的問題,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中運用有利于學生創造力培養的教學行為,從而更好的發揮音樂課程創造性潛能發展的價值。因此,研究小學音樂教師的創造性教學行為首先需要探究其現狀與存在問題,哪些因素影響了教師的創造性教學行為?怎樣才能更好的運用創造性教學行為?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去探討。
①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 2011 年版[m].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 1.
1.1.2 研究意義
1. 理論意義
近年來關于創造力的研究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研究者們對什么是創造力、如何測量創造力、創造性產品是如何產生的、創造力的影響因素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在教育領域中,對學生的創造力的培養也成為當今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而教師作為教學的直接組織者和實施者,則必須是學生創造力發展的推動者,教師自身的創造性教學行為對于學生創造力的培養無疑是極為重要的。目前,對小學音樂教師的創造性教學行為的概念和特征進行界定,或者對小學音樂教師具體的創造性教學行為進行細致調查和分析的研究都相對匱乏,是亟待進行的。本研究希望通過文獻研究梳理出小學音樂教師創造性教學行為的概念和特征,通過對教師自評、課堂觀察與課后訪談的整理,分析我國小學音樂教師創造性教學行為的現狀以及影響因素,為我國小學音樂教師創造性教學行為的后續研究提供參考。
① 初玉霞, 張景煥, 蘇培然. 創造性教學行為的實行狀況及發展策略[j]. 全球教育展望, 2009, (01): 35-38.
2. 實踐意義
本研究旨在通過對小學音樂教師創造性教學行為的調查分析,了解小學音樂教師創造性教學行為的現狀,分析其顯示出的問題以及影響因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因此,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會為小學音樂教師對創造性教學行為的理解和使用提供可操作的對策建議,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使一線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對應自身的課堂教學,為他們調整創造性教學行為提供參考范例并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前人對其他學科研究的基礎上本研究將視角對焦于音樂教師,使閱讀者們能夠清晰的了解到小學音樂教師創造性教學行為是什么,有何特征,現狀如何,有哪些影響因素,并且嘗試提出合理建議以方便一線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借鑒。
三、研究內容
基于政策背景、理論背景與現實背景,本研究將研究問題聚焦于以下四點:
(1)小學音樂教師創造性教學行為的概念與特征是什么?
(2)小學音樂教師創造性教學行為的現狀如何?
(3)影響小學音樂教師創造性教學行為的因素有哪些?
(4)如何幫助小學音樂教師優化創造性教學行為?
四、研究方法
1. 文獻分析法
文獻分析法是收集和分析各種現存文獻,從它們中選擇相關信息,以達到研究者的某種研究目的。本研究運用文獻法,檢索、收集、分析國內外有關創造性教學行為的文獻,并對其進行系統的梳理和分析。
2. 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是通過問卷收集各種社會資料并對問卷進行研究分析的方法,研究人員圍繞其所要了解的問題編制具有針對性問卷發放給被研究者,被研究者完成問卷填寫,最終達到了解被研究者對某一現象或問題的想法和觀點的目地。本研究主要運用問卷法對 c 市 180 名小學音樂教師的創造性教學行為進行了調查,以了解小學音樂教師目前創造性教學行為實施的現狀。
3. 課堂觀察法
課堂觀察法指通過觀察、記錄、分析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和課堂環境等情況,將所得數據按照一定的標準來評價教師教學績效情況的一種方法①。在本研究中,運用課堂觀察法通過觀察、記錄和分析 c 市 16 位教師的 32 節常規課,客觀的了解小學音樂教師創造性教學行為的現狀,分析其存在的問題以及影響因素。
4. 訪談法
訪談法是質性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收集一手資料的方法,通過研究者與訪談對象進行溝通對話的方式了解訪談對象對某些現象或問題的看法和理解,研究者根據研究問題提前擬出訪談提綱。本研究運用訪談法對 c 市 16 名小學音樂教師進行了半結構式的一對一訪談,深入地了解小學音樂教師創造性教學行為現狀的背后教師對音樂創造性教學行為的認知程度和感受,有助于進一步分析教師創造性教學行為存在的問題及其背后的深層原因。
五、研究結論
在這個社會高速發展的時代,社會需要能夠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全面發展的創造型人才。新課改之后音樂課程中有關“創造”的部分受到了充分的重視,肯定了基礎教育階段音樂教育對學生創造力培養的重要作用。發展進步都伴隨著機遇和挑戰,對“創造力”的關注也對音樂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研究以“小學音樂教師的創造性教學行為”為研究對象,細致分析了其創造性教學行為的特征與表現。首先運用問卷法調查對 c 市 180 名小學音樂教師的創造性教學行為進行了調查,之后運用課堂觀察法和訪談法從參與問卷調查的教師中分層隨機抽取 16 名教師進行觀察和訪談,對小學音樂教師的創造性教學行為特征進行了逐一分析,得到如下結論: 1. 小學音樂教師的創造性教學行為的主要目的是在音樂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其主要特征為:引導獨立、開放合作、夯實雙基、延遲評價、靈活發散、鼓勵自評、積極回應、創設學習以及鼓勵變通。 2. c 市小學音樂教師的創造性教學行為表現出了能夠給予學生情感支撐以及充分尊重的優勢,其創造性教學行為存在的問題包括教師對創造性教學行為的概念理解較為片面、不明確創造性教學行為的價值、缺乏創造性教學行為相關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以及缺乏學習機會。從教師表現出的具體創造性教學行為上看,教師鼓勵變通和積極回應教學行為表現較好;教師對夯實雙基和開放合作教學行為的理解存在偏差;對鼓勵自評、引導獨立、靈活發散、鼓勵自評的教學行為理解正確但是不知道如何實施,存在具體行為運用單一的問題;教師對創設情境的教學行為運用較少,重視程度不足。 3. 小學音樂教師的創造性教學行為理念、教學知識與能力和學校文化三大因素對其創造性教學行為有著重要的影響。增強小學音樂教師對創造性教學行為的理解,提升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能力,并且為教師提供創造性教學行為學習平臺與資源能夠幫助小學音樂教師優化其創造性教學行為。 綜上所述,本研究分析了小學音樂教師創造性教學行為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針對性的優化建議。
六、論文進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論文選題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畢業論文相關材料,填寫《任務書》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進一步熟悉畢業論文資料,撰寫開題報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確定并上交開題報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畢業論文初稿,上交指導老師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論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裝訂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論文答辯
以上是音樂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怎么寫的相關內容,如果想了解更多關于論文的寫作及其他方面的資料,可隨時在本網站查閱,如果還有問題的話,歡迎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