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錢子新型制劑及質量控制的研究進展

中藥馬錢子為馬錢科植物馬錢strychnosnux-vomica l.的干燥成熟種子,味苦性溫,有大毒,歸肝、脾經,可通絡止痛,散結消腫。馬錢子在治療各種炎癥、痹證方面,藥力峻猛,起效迅速,但因其毒性大、治療窗窄、半衰期短,臨床應用的毒副作用較多,限制了馬錢子的廣泛應用。《中國藥典》2015版收載含馬錢子的中成藥共計20種,口服制劑主要以片劑、膠囊、散劑、丸劑為主;外用制劑主要為膏劑。隨著制劑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學者對馬錢子新型制劑進行研究,以期實現其減毒增效、擴大臨床應用。本綜述對近年來馬錢子新工藝、新劑型研究及其質量控制研究相關文獻進行歸納總結,為馬錢子的劑型現代化、質量控制標準化等研究提供參考。
1馬錢子的新型制劑
傳統馬錢子藥用劑型主要為丸劑、片劑、散劑、膠囊及膏劑等,隨著制劑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學者對馬錢子緩控釋制劑等現代劑型進行了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減輕馬錢子的藥理毒性、增強療效,擴大其臨床應用。
1.1貼膏劑
貼膏劑系指將原料藥物與適宜的基質制成膏狀物、涂于背襯材料上供皮膚貼敷、可產生全身或局部作用的一種薄片狀制劑,是一種現代透皮給藥制劑,包括凝膠膏劑(原稱巴布膏劑)、橡膠膏劑。豐偉以初黏力、反復揭帖性、皮膚黏附性、膏體殘留性及外觀形狀進行綜合評分為評價指標,采用正交設計法優化基質配比,確定了馬錢子巴布劑的最佳處方:改性聚乙烯醇為粘合劑,高嶺土為填充劑,甘油為保濕劑,戊二醛為交聯劑;同時對制得的馬錢子巴布劑進行皮膚刺激性和過敏性實驗,結果顯示,馬錢子巴布劑對新西蘭兔皮膚未見任何刺激作用,也不會引起豚鼠出現皮膚過敏反應,提示馬錢子巴布劑是一種比較安全的外用新劑型。沈嘉琪以明膠、聚乙烯醇為巴布劑骨架,聚丙烯酸鈉為粘合劑,甘油為保濕劑,制得馬錢子巴布劑,具有透氣性好、刺激性小、強滲透、控緩釋效果好等優勢。
1.2中藥涂膜劑
中藥涂膜劑的處方一般由主藥、成膜材料、增塑劑、透皮吸收促進劑、防腐劑及溶媒組成,不需裱褙材料,不需特殊機械設備,具有使用方便、工藝簡單、質量穩定等優點,可隨時中斷給藥,避免藥物的首過效應及胃腸道反應。目前有關中藥涂膜劑的研究中,以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功效的藥材為主,用于治療跌打損傷或關節炎等疾病。任佳佳將制備好的中藥稠膏(馬錢子為主藥)緩慢加入到充分溶脹的聚乙烯醇-124中,邊加邊攪拌,繼續加入甘油、吐溫-80適量,以60%乙醇稀釋至1000 ml制得馬黃涂膜劑,并對其進行體外透皮、藥效學及皮膚安全性評價研究,結果顯示,其止痛消腫效果較好,無皮膚刺激性和急性毒性反應。
1.3噴霧劑
噴霧劑,系指原料藥物或與適宜輔料填充于特制的裝置中,使用時借助手動泵的壓力、高壓氣體、超聲振動或其他方法將內容物呈霧狀物釋出,用于肺部吸入或直接噴至腔道黏膜及皮膚等的制劑。九分散是傳統的中藥制劑,由麻黃、馬錢子、乳香、沒藥4味中藥組成,具有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由于處方中含馬錢子,內服易引起中毒,外用生物利用度低。孫亦群等將其改制成經皮給藥制劑九分噴霧劑,可避免肝臟首過效應和胃腸道反應,還可維持穩定、持久的血藥濃度。
1.4凝膠劑
凝膠劑系指藥物與能形成凝膠的輔料制成溶液、混懸或乳狀液型的稠厚液體或半固體制劑。朱靜娟等采用box-behnken響應面法設計優化馬錢子凝膠劑基質處方得到最佳配比為聚丙烯酸鈉3.0 g、聚乙烯吡咯烷酮2.0 g、甘羥鋁0.5 g,并在基質處方中加入馬錢子提取物制得馬錢子凝膠劑,以降低馬錢子中有毒成分的突釋,而降低其毒性,同時對其進行骨癌痛療效觀察及安全性評價試驗,結果顯示,馬錢子凝膠劑在高劑量時對骨癌痛有一定的鎮痛作用,且無急性毒性、刺激性及皮膚過敏反應。
1.5馬錢子的新型藥物載體
1.5.1脂質體 系指將藥物包封于類脂質雙分子層內而形成的微型泡囊體,不改變藥物的分子結構,可降低藥物毒性,具有緩控釋作用。瞿葉清等按一定質量比稱取氫化大豆卵磷脂(hspc)和大豆卵磷脂(spc),膽固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dspe-peg2000),加入無水乙醇,注入硫酸銨溶液中,經適當處理后,再加入馬錢子總生物堿,制得馬錢子總生物堿復合磷脂隱形脂質體;同時同法制備單一的hspc隱形脂質體和spc隱形脂質體,比較三者靜脈注射后馬錢子堿組織分布的影響,結果顯示,馬錢子總生物堿hspc隱形脂質體靜脈注射后的血藥濃度遠高于其他脂質體。溫思菁等采用硫酸銨梯度法制備馬錢子總堿脂質體,以泊洛沙姆407為基質制備成脂質體凝膠,采用franz擴散池比較其和普通凝膠的經皮滲透性和皮膚滯留量,結果顯示,脂質體凝膠能緩慢的透過小鼠皮膚,皮膚滯留量大于普通凝膠。
1.5.2微乳 微乳于80年代后作為藥物載體受到醫藥界的重視,具有粒徑小,透明,穩定,靶向釋藥等特點,可提高藥物療效,降低毒副作用。宋金春等在室溫下將油酸、丙二醇以及聚山梨酯-80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后,加入馬錢子堿原料,充分攪拌,制得透明的馬錢子堿微乳,并通過體外透皮吸收實驗證實馬錢子堿微乳促進了馬錢子堿的透皮吸收,顯現出持續、延時的轉運特點,延長了藥物的作用時間,提高了藥物的生物利用度,同時可避免馬錢子堿毒性反應的發生。
1.5.3微囊 微囊系指固態或液態藥物被高分子材料包封形成的微小囊狀粒子。微囊具有保護物質免受環境條件的影響、掩蔽藥物的刺激性、提高藥效、減輕副作用、增加藥物穩定性、延長藥效及靶向釋放等作用。宋信莉等以殼聚糖、明膠為囊材,采用復乳化-交聯法制備馬錢子總生物堿微囊,通過星點設計-響應面法優選其制備工藝,并對微囊的載藥量、包封率、產率、表征、粒徑分布等質量評價指標進行考察,得出最佳工藝處方,殼聚糖質量濃度為1.5%,明膠質量濃度為11.0%,囊芯囊材質量比為1∶1,戊二醛用量為2 ml。同時通過急性毒性實驗考察馬錢子總生物堿微囊ld50為236.59 mg/kg,是馬錢子總生物堿的2.23倍,提示制成微囊可有效提高馬錢子總生物堿的安全性。
1.5.4囊泡 囊泡作為一種新型藥物載體,具有同時運載親水性藥物和疏水性藥物的能力,是理想的體內藥物載體。胡杰等[采用ph梯度法和包封率為主要考察指標,以司盤60-膽固醇1∶1為囊材,藥物-囊材1∶10,檸檬酸溶液為水相,碳酸鈉做為ph調節劑,制得粒徑179.2 nm,zeta電位-25.41 mv的馬錢子總堿囊泡凝膠,平均包封率86.9%。吳珍珍等針對馬錢子生物堿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方面的作用,制備了馬錢子總堿囊泡凝膠,對其體外透皮擴散或抗炎作用進行研究,提示馬錢子總堿囊泡凝膠制備工藝可行,質量穩定,且藥效比較試驗顯示,比普通馬錢子總堿凝膠起效劑量低,抗炎作用顯著。張衛華等通過藥效試驗,篩選馬錢子抗炎鎮痛的主要有效成分為馬錢子堿,同時優選馬錢子堿囊泡凝膠的體外透皮促滲劑,得出結論為加入3%氮酮的馬錢子堿囊泡凝膠體外透皮效果較好。
1.5.5殼聚糖納米粒 殼聚糖是甲殼脫乙酰化衍生物,僅次于纖維素的第二大類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采用殼聚糖及其衍生物制得的殼聚糖納米粒載體具有水溶性、低毒性、無致突變性、低免疫反應、良好的緩控釋作用的特點。陳志鵬等以新型高分子材料n-glycyrrhetinicacid(ga)-polyethyleneglycol(peg)-chitosan(ngpc)為載體材料,采用離子交聯法制備載馬錢子堿(brucine)的殼聚糖納米粒(brucine/ngpc-nps),結果顯示,brucine/ngpc-nps平均粒徑為(197.6±11.2)nm,包封率和載藥量分別為(63.48±4.67)%和(5.49±0.38)%,對馬錢子堿殼聚糖納米粒進行體外肝癌細胞攝取特性研究,結果顯示,殼聚糖納米粒可以作為肝細胞靶向的載體,顯著提高馬錢子堿進入肝癌細胞的量,達到減毒增效的目的。同時該課題組對馬錢子堿新型殼聚糖納米粒的體外抗腫瘤活性進行研究,以hepg2細胞為模型細胞,結合高內涵細胞分析系統、流式細胞儀、透射電鏡和免疫熒光等,考察馬錢子堿溶液劑和載馬錢子堿殼聚糖納米粒對細胞凋亡的影響,并初步探討其促腫瘤細胞凋亡的機制。結果顯示,載馬錢子堿的多功能復合型殼聚糖納米粒通過增加藥物在線粒體的累積量而增強其殺死腫瘤細胞的能力,發揮更強的抗腫瘤效應。
1.5.6納米結構脂質載體 納米結構脂質載體系統是為了克服傳統固體脂質納米粒的不足,對其進行修飾而開發的一種新型載體系統。納米結構脂質載體可增加難溶性藥物的溶解度,提高藥物的包封率和載藥量,可延緩藥物泄露;同時其原料可以在體內生物降解,降低對機體的毒副作用,具有緩控釋和靶向性。管慶霞等采用溶劑乳化超聲法制備馬錢子堿納米結構脂質載體(b-nlc),以單因素考察法結合星點設計-效應面法優化處方與制備工藝,最優條件,藥物用量為1.28 mg,泊洛沙姆188質量濃度為1.08%,固態脂質與液態脂質的比例為1.45∶1。采用該工藝制得的b-nlc包封率高,粒徑小,分布均勻,該方法操作簡便,可以用于b-nlc制備與處方的優化,為馬錢子堿的體內研究進一步奠定了基礎。
2馬錢子及其制劑質量的控制
馬錢子主要含生物堿類、萜類、苷類及有機酸類等化學成分,其中含生物堿1.5%~5%,主要為士的寧和馬錢子堿,其主要成分既是有效成分也是毒性成分。目前對馬錢子及其制劑的質量控制研究主要集中在馬錢子堿和士的寧兩種成分。馬錢子的質量控制研究早期主要采用分光光度法,該法儀器普及,操作簡單,但樣品前處理繁瑣,雜質干擾多,準確性較差。還有學者采用毛細管區帶電泳法,該法分離效率高、操作成本低,但該法所用儀器相對不普及。本綜述對近5年馬錢子及其制劑的質量評價方法進行了總結。
2.1高效液相色譜-紫外檢測(hplc-uv)
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具有分析速度快、分離效能高、自動化程度高、重現性好、專屬性強等優點,已成為中藥質量控制的主要方法。該方法目前已廣泛應用于馬錢子藥材及其相關制劑(如七味馬錢子丸、追風舒筋活血片、通脈丸、風濕關節炎片、伊木薩克片等)生物堿類成分地測定,多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吸收波長為254 nm或260 nm,流動相地選擇包括添加離子對試劑(磷酸二氫鉀和十二烷基硫酸鈉)和非離子對試劑,方法專屬性強,操作簡便、準確。還有學者采用正向高效液相色譜法,段存賢等采用氨基鍵合硅膠為固定相的正相高效液相色譜法,用于神農丸中士的寧與馬錢子堿的含量測定,流動相中無需加入離子對試劑,操作簡便,色譜圖基線穩定,分離度好。
2.2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hplc-ms)
液質聯用技術結合了液相色譜的高分離能力和質譜的高選擇性、高靈敏度等雙重優勢,在藥物分析、食品分析及環境污染物分析等眾多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十一方藥酒是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醫院制劑(桂藥制字z01060025),主要成分為重樓、三七、紅花、制馬錢子等20味中藥,其中馬錢子堿和士的寧既是有效成分也是有毒成分,但因十一方藥酒處方成分復雜,采用hplc-uv法靈敏度較低,干擾色譜峰很多,因此,韋立志等采用uplc-ms/ms法分析十一方藥酒中馬錢子堿與士的寧,選定色譜條件下,馬錢子堿和士的寧分離度和質譜響應好、靈敏度高,可有效避免九種其它成分的干擾,為十一方藥酒的質量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檢測手段。
2.3高效液相色譜指紋圖譜
中藥指紋圖譜是一種綜合的、可量化的鑒別手段,是當前符合中藥特色的用于評價中藥真實性、穩定性和一致性的質量控制技術。馬恩耀等建立了醋馬錢子的hplc指紋圖譜,并探討炮制前、中、后指紋圖譜的變化,11批生品和醋制品的相似度>0.97,炮制品和生品共有峰達16個,通過指紋圖譜可以全面觀察醋制前后飲片物質基礎的變化規律。
3小結
馬錢子作為傳統中藥,“開通經絡,透達關節之功遠勝于它藥”,雖有大毒但臨床應用經久不衰,研究學者也一直致力于馬錢子減毒增效的研究,其中結合現代技術將其開發成安全、有效的新型制劑是重要途徑之一。馬錢子因受其毒性限制,其新型制劑的研究多以經皮給藥為主,因此需要研究學者對馬錢子毒理學、給藥方式等進行繼續深入的研究,開發并設計安全、有效地內服藥用劑型,使馬錢子能發揮其最大功效。
馬錢子制劑的質量控制研究方面,近年來主要集中在傳統劑型(片劑、丸劑、散劑、膏劑等),對于馬錢子新型制劑,隨著在臨床的逐漸應用,運用現代分析方法建立和完善制劑的質量標準也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略)
本文收集整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