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碩士論文開題報告(附范文)

在法學碩士論文內容寫作之前,有一件事切不可忘記,那就是開題報告,這部分內容不僅對于論文來說不可或缺,還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法學碩士論文開題報告的完成要求必須做到幾點,選題,大綱,研究分析,資料收集等等。開題報告的寫作目的簡單講白了就是為了后面的寫作進行的更加順利,那么法學碩士論文開題報告到底要怎么寫,下文將做詳解。
法學碩士論文開題報告怎么寫
(1) 寫作目的。寫作目的是指你為什么要選這個題目,你的目的何在。有的同學說,我的目的就是為了畢業啊!沒錯,很對,但是在開題報告中你可不能這么寫。具體什么是寫作目的,我們將在后續的一系列講座將予以闡明。
(2) 寫作意義。寫作意義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課題在理論上和在實踐中可能會產生的意義。有同學說,寫作意義和寫作目的不是重復了嗎?事實上兩者是不同的,當然有的學校并不要求學生既寫寫作意義,又寫寫作目的。兩者的不同之處我們在以后的專題中進一步論述。
(3) 寫作大綱。寫作大綱也就是寫作的框架,有的學校要求將寫作的綱目放進去就可以了,有的學校規定寫作大綱必須詳細一些,需要對每一個闡述的問題進行初步的提示,好讓老師知道你準備寫什么。寫作大綱的確定相當重要,直接關系到你后續的論文寫作是否順利。
(4) 文獻綜述,主要闡述國內外的研究現狀。文獻綜述是開題報告寫作的重點內容,希望同學們予以重視。文獻綜述的寫法有好幾種,我們也會在以后的講座中進行講解。
(5) 本文的創新點。論文的創新點是指本文的主要觀點中有哪個或者哪些觀點和目前學術界已經提出的觀點是不同的。這將是論文開題報告的亮點,同學們在寫作論文創新點的時候切不可杜撰,要實事求是,如果是在缺乏閃光點,那么你至少在論述方法上要有所創新。
(6) 本文主要解決的問題。論文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指你這篇畢業論文到底準備針對哪些問題進行闡述。將這些內容羅列出來,有利于您的老師對你展開輔導。
(7) 寫作中存在的困難。寫作中存在的困難是指你的寫作還存在哪些難處,如還有哪些關鍵的資料沒有找到?還有哪個關鍵的理論問題沒有搞清楚?這些問題羅列出來也將有利于你的輔導老師幫助您順利寫作。
(8)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是指你在寫作論文開題報告的過程中參考了哪些文獻,以及你在寫作正文的過程中可能會參考哪些文獻。論文開題報告中羅列的文獻可能與論文定稿中羅列的文獻有所不同,兩者不必完全一致,因為在寫作過程中還存在一個對資料進行取舍的過程。
(9) 論文寫作日程安排。論文的日程安排就不必多說了,是指論文開題報告的提交時間、初稿的提交時間、修改稿提交時間、答辯時間等等。這些時間安排一方面要結合自身實際,一方面也要和學校統一的時間安排相吻合。
法學碩士論文開題報告有哪些要求和寫法
封面:
論文題目:※※※※※※(三號黑體居中,可以有1個副標題,副標題需換行居中顯示)
學生姓名:※※※(三號宋體居中)
學 號:※※※(三號宋體居中,按學生證上填寫)
專 業:※※※(三號宋體居中,必須填寫專業全稱,不能簡寫)
班 級:※※※(三號宋體居中,只寫班級名稱,例:化學1201)
指導教師:※※※(三號宋體居中,只填教師姓名,不加職稱)
正文:
1、選題意義和背景
內容要求:研究的意義與背景也就是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么實際作用,然后,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
書寫技巧: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不要都寫成是堅持黨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一般性的口號。主要內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關背景(課題的提出):即根據什么、受什么啟發而搞這項研究。 ⑵ 通過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學實際,指出為什么要研究該課題,研究的價值,要解決的問題。
2、論文綜述/研究基礎
內容要求:規范的論文應該有綜述,如果是小課題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廣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尋找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從而確定本課題研究的平臺(起點)、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 參考課題報告。
書寫技巧:論文綜述的寫作主要是對于課題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與研究理論的梳理與分析,故而在進行寫作的時候要十分注重理論資料的條理性和規范性。一方面,需要按照課題研究的理論框架→理論梳理→理論方向→理論總結的過程完成。另一方面,由于文獻綜述往往涉及到國內與國外的研究,需要按照“先國外文獻綜述、再到國內文獻綜述”順序完成。
3、參考文獻(詳細介紹)
范例: [1] 王飛.職業院校音樂教育問題和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0年23期.
[2] 鄒明莉.對職業院校音樂素質教育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年11月.
[3] 王容,章欣.論職業技術院校音樂素質課程構想[j].企業家天地(理論版),2011年01期.
[4] 王立峰.幾類高校音樂欣賞課程建設的新設想[j].云南經貿人學學報,2005年第5期.
4、論文提綱(詳細介紹)
范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書籍形態與材料語言
2.1 書籍的形態
2.2 書籍的功能與作用
2.2.1 閱讀功能
2.2.2 認知功能
2.2.3 審美功能
5、論文的理論依據、研究方法、研究內容
內容要求:[研究目標]:課題研究的目標也就是課題最后要達到的具體目的,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也就是本課題研究要達到的預定目標:即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定位,確定目標時要緊扣課題,用詞要準確、精練、明了。
[研究內容]:研究內容是對于整體的課題研究在確定了基本的研究方向與研究目標之后,所進行的相關研究實踐的安排與設計,主要是明確了研究目標與研究范圍之內的相關素材與題材。我們有了課題的研究目標,就要根據目標來確定我們這個課題具體要研究的內容,相對研究目標來說,研究內容要更具體、明確。
書寫技巧:[研究目標寫作]:相對于目的和指導思想而言,研究目標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能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么,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干擾。常見存在問題是:不寫研究目標;目標扣題不緊;目標用詞不準確; 目標定得過高, 對預定的目標沒有進行研究或無法進行研究。 確定課題研究目標時,一方面要考慮課題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慮課題組實際的工作條件與工作水平。
[研究內容寫作]:并且一個目標可能要通過幾方面的研究內容來實現,他們不一定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大家在確定研究內容的時候,往往考慮的不是很具體,寫出來的研究內容特別籠統、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這對我們整個課題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們要學會把課題進行分解,一點一點地去做。
6、研究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內容要求:論文課題研究研究條件是對于目前研究環境完成學術論文研究相關活動所必需的相關的元素的描繪與描述,其中涵蓋了專業環境、研究資料狀況、導師指導狀況、現實課題的實踐狀況等多個方面。而后,作者還需要對這些環境與條件進行綜合評估與整合,將其中不足分析出來。
書寫技巧:研究條件和可能存在問題研究過程中,筆者要按照相應的邏輯順序,先內部條件到外部條件、學術環境到實踐環境的順序完成,詳細地一一列舉清楚。
7、預期的結果
內容要求:預期結果一般是論文習作或者課題研究可能呈現出來的研究形式,一般是以學術論文、畢業設計或者期刊發表的形式呈現出來。
書寫技巧:對于預期結果要進行詳細論文,如果以論文形式要將論文的字數以及形式表達清楚。
8、論文寫作進度安排
內容要求:主要是對于課題研究過程進行整體的設計與展示,按照時間節點進行相關研究活動的設計與安排。
書寫技巧:在進行論文寫作進度與安排的設計時候,要嚴格按照相關時間節點進行安排與設計,同時要對時間安排適當延遲一下,同時對開題、資料搜集、論文寫作、修改以及答辯等諸多活動都要進行詳細設定。
法學碩士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淺析中國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
一、選題依據及研究意義
在當代,判例不是我國法律的淵源,但在司法實踐中,判例卻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社會迅速發展的過程中,新的法律問題層出不窮,成文法自身的缺陷也表現得比較明顯,對判例法進行研究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中國當代法制建設仍然受傳統法律文化的制約,而中國古代法律具有鮮明的判例法傳統。在這種背景下,考察中國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能夠為當代法制建設提供有益借鑒。
研究我國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中國古代法律形式的演變,深入了解我國古代判例存在的原因、條件及價值,進而加深對于中國古代法律的特征的認識,并進一步理解傳統法律文化對當代法制建設的影響,并從判例法角度為當代法制建設提供有益的借鑒。
二、選題研究現狀
我國法律史學界對中國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的討論與研究是多角度的,學者主要從以下方面對該問題進行了論述:中國古代判例的存在形式、效力及發展演變情況;判例與制定法的關系;中國法律的判例法特征形成的原因;中國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對當代法制建設的啟示。
總體上看,學術界就該問題進行專項研究的論著較少,往往是在論述其他相關問題時間接有所涉及;研究某一具體朝代中判例的論著比較多,從宏觀的角度把握中國古代法律判例法特征的論著比較少;雖然對中國法律的判例法特征形成的原因作了一定解釋,但切入點比較陳舊,原因分析比較膚淺;研究方法多拘泥于歷史分析法,缺乏將中國古代的判例與英美法系國家的判例進行比較性研究的成果;關于古代判例法對當代法制建設的影響也缺乏辯證的分析,也未能提出更多的建設性意見。
三、研究內容(包括基本思路、框架、主要研究方式、方法等)
1、基本思路
筆者將依據古籍資料,從中國古代法律中所存在的判例入手,闡述其發展歷程,分析出其存在原因,以及其在中國古代法律體系中的地位、作用及價值,進而總結出中國古代法律的判例法在其整個發展過程中所體現出的特征。而后聯系實際,結合我國最高人民法院判例在司法實踐中的作用,分析中國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對當代法制建設的影響及啟示。
2、論文框架
本文將從四個方面進行論文寫作:第一部分分析我國古代法律中所判例的演變過程和存在原因;第二部分分析我國古代法律中判例法的地位與作用;第三部分總結我國古代法律判例法特征的表現;第四部分闡述古代法律的判例法傳統對我國當代法制建設的現實意義。
3、主要研究方式
本文采用層層遞進的方式進行研究,首先從制度層面著手,介紹我國古代法律中的判例,而后理性分析其存在原因,并深入闡述其地位與作用,在前文基礎上,歸納我國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的特征,最后,結合現實,闡述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的現實意義。
4、研究方法
(一)歷史分析法。研究例在中國古代法律體系中的發展歷程,總結其演變的規律,總結出判例在中國古代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比較分析法。將中國古代法律中所存在的例與律進行比較,將中國古代法律中的例與普通法系中的例進行比較,通過比較,更清晰展示中國古代法律中判例法的特征。
四、論文提綱(含論文選題、論文主體框架)
淺析中國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
一、中國古代法律中的判例
(一)中國古代法律中判例的發展歷程
從奴隸社會的法制入手,并從封建社會各朝代中擷取代表性法律形式,梳理出古代法律中判例法的演變情況,為后文的研究奠定基礎。
(二)判例在中國古代法律體系中長期存在的原因
從立法技術、立法機關與司法機關的關系、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等角度入手,分析判例在中國古代法律體系中長期存在的原因。
二、中國古代法律的判例的地位與作用
(一)例在中國古代法律體系中的地位
主要從例與制定法的關系入手,分析判例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的變化情況。
(二)例在中國古代法律體系中的作用
在前文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個案分析例在中國古代法律運行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三、中國古代法律判例法特征的表現
(一)以例破律
從中國古代以例破律現象入手分析判例的法律效力。
(二)判例集匯編
從《折獄龜鑒》、《棠陰比事》、《名公書判清明集》等判例集匯編入手,分析統治者對判例效力的認識。
四、古代法律的判例法對我國當代法制建設的啟示
(一)混合法的法律發展趨勢
在前文研究的基礎上,分析在當代中國引入判例法的歷史基礎和可能性。
(二)正確處理判例與成文法的關系
結合中國古代以例破律的弊端,分析如何正確處理判例與成文法的關系。
五、結語
五、論文主要參閱文獻
[1] 張晉藩:《中華法制文明的演進》[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
[2] 張晉藩:《中國法制通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3] 張晉藩:《中國法律的傳統與近代轉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4] 何勤華:《秦漢時期的判例法研究及其特點》[j].法律圖書館。法律論文資料庫。2000.11.24
[5] 汪世榮:《中國古代的判例研究:一個學術史的考察》[j].中國法學,2006,(1):82-89
[6] 汪世榮:《陜甘寧邊區刑事調解判例判詞點評》[j].中國審判,2xxx,(4):76-77
[7] 武樹臣:《混合法--成文法與判例法相結合》[j].政治與法律,1996,(5.):1
[8] 湯唯:《試論中國法律文化的發展道路》[j].新疆社會科學,1994,(6):63-68
[9] 姚旸:《清代刑案律例發展的內因淺析》[j].歷史檔案,2xxx,(2):25-31
[10] 李玉年:《元代法律體系之構建--元代法律組成解析》[j].安徽史學,2xxx,(3):39-43
[11] 王貴東:《我國古代判例法的特征及其啟示》[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xxx,(6):123-124
[12] 謝天:《論中國古代法中的例》[j].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6,(4):98-100
[13] 趙玉環:《中國古代判例制度及其特征》[j].政法論叢,2005,(5):86-88
[14] 吳雪元:《談我國實施判例制度的條件》[j].法學,1991,(12):21
六、研究進程安排(包括提綱、一稿、二稿、定稿起訖時間)
1、完成開題報告、文獻綜述 2xxx.10.5-2xxx.10.25
2、完成一稿 2xxx.10.26-2xxx.12.25
3、完成二稿 2xxx.12.30-2xxx.2.25
4、完成三稿 2xxx.2.27-2xxx.3.15
5、完成定稿 2xxx.3.16-2xxx.3.22
一篇合格的法學碩士論文開題報告,格式要求規范好,內容部分要撰寫好,做好這兩方面之外,還需掌握相關的技巧和寫法,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好開題報告。為了讓大家更直觀的了解法學碩士論文開題報告是怎樣完成的,都包含哪些要寫的內容,文末分享了一篇范文,供大家進行閱讀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