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針刀治療拇指狹窄性腱鞘炎197例

拇指狹窄性腱鞘炎又名“彈響拇”,可發生于不同年齡,多見于女性手工勞動者?;颊哂捎诨贾戈P節周圍疼痛和手指屈伸活動受限而給工作和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作者自2009.1~2018.1采用小針刀治療拇指狹窄性腱鞘炎197例,因其損傷小、操作簡單、療效肯定,頗受患者歡迎?,F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197例,其中男22例,女175例;年齡最大者79歲,最小28歲。病程最長者6年,最短者3個月。臨床表現有拇指掌指關節晨起發僵、疼痛,緩慢活動后可消失或減輕癥狀。病程長的患者疼痛明顯,患指不敢活動。體檢時可在遠側掌橫紋處捫及黃豆大小的痛性結節,屈伸患指結節可隨屈肌腱上下移動,并出現彈撥現象。
2 治療方法
術者仔細檢查觸摸確定腱鞘絞鎖、彈響處,定位后用龍膽紫在病變處定一標記。將患指平放于手術臺面上,掌心向上,嚴格消毒、鋪無菌洞巾,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1~2ml局麻。進刀點在掌指橫紋中央,術者左手拇、示指分壓標記處兩側,右手持針,用小針刀垂直90°刺入皮膚直至腱鞘,保持在腱鞘的正中央,不可左右偏斜,以免傷及刀下的組織,刀口線沿肌腱縱軸方向,沿腱鞘縱形切增厚的腱鞘3~5刀,切割長度一般為1~1.5cm,此時術者會感覺切斷堅韌組織的“喳喳”聲。囑患者屈伸患指,如彈響消失,絞鎖解除,患指屈伸自如,即可拔出針刀。否則可繼續用針刀再切彈響處增厚的腱鞘直至彈響消失或患指屈伸自如。術畢用創可貼敷于針眼處即可。囑患者術后48h內患指針眼避免水浸泡以針防感染,48h后自行屈伸患指鍛煉功能,防止粘連。
3 療效分析
3.1 療效標準 按國家中醫管理局制定的統一標準評定,患指掌側無腫痛,無壓痛,自主伸屈活動正常,無彈響聲及絞鎖現象,為治愈;患指局部腫痛減輕,患指活動時有輕微疼痛,或有輕微彈響聲,但無絞鎖現象,為好轉;臨床癥狀無改善,為無效。
3.2 治療結果 本組病例隨訪時間為1年,經小針刀治療,1次治愈179例(占90.86%),1次好轉18例(占9.14%),經再次松解治愈,無無效者。
4 典型病例
患者劉××,女,56歲,家庭主婦。于2016年9月26日來診,主訴右手拇指疼痛不適,不能屈伸,體檢見右手掌指關節處有壓疼且可捫及小硬結。曾在本村衛生室診治,給予“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等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來我院就診后給予小針刀治療,隨訪1年,未見復發,痊愈。
5 討論
拇指狹窄性腱鞘炎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以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特別是女性患者居多。病因主要是拇指在掌指關節處兩側的籽骨與環狀韌帶(腱鞘滑車)形成一環形狹窄的骨纖維管道,手指不斷屈伸使屈肌腱和腱鞘在狹窄的骨纖維管道內反復磨擦而發生慢性創傷性炎癥,其環狀韌帶(腱鞘滑車)增厚,肌腱呈結節樣腫脹,致使該處屈指肌腱的通道狹窄。同時屈指肌腱也發生創傷性水腫,增厚的環狀韌帶成葫蘆狀,形成解剖學上的狹窄征。此時患指做伸曲活動會出現疼痛、彈響。而患指做屈伸活動,肌腱與腱鞘滑車之間的磨擦又加重了疼痛和局部的炎癥反應,使腱鞘狹窄進一步加重,這樣就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采用針刀切割松解術,就是將增厚而狹窄的指屈肌腱鞘滑車縱行切開松解,消除了狹窄和彈響,從而改善了局部的血液循環,打破了惡性循環,消除患指屈伸活動時肌腱與腱鞘滑車之間的相互過度磨擦,因此可以消除炎癥和由此產生的疼痛。采用小針刀療法既能得到治療及恢復功能的目的,不留瘢痕,而且方法簡單、療程短、痛苦小,不需住院,且安全可靠、費用低,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不延誤病人工作,易被接受,適合于基層醫療單位廣泛開展。
參考文獻(略)
本文收集整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