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設計開題報告范文精選

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畢業設計開題報告呢?常用的方法有三個:一是提升自身寫作水平,開題報告其實是一種學術論文,寫作水平提升了,寫開題報告自然輕松了;二是多學習一些寫作攻略,作為畢業論文中的必要環節,開題報告非常重要,與之相關的資料也非常多,對其格式、結構、寫作方式等進行深入了解,對于寫好開題報告幫助很大;三是研讀范文,只有研讀范文,才會對開題報告有直觀、深入的了解,知道要寫什么、重點寫什么,以及自身還有哪些不足。關于前兩種方法本站之前發過很多篇文章,大家有興趣可以去閱讀。下面我們精選了兩篇范文供大家研讀。
范文一:設計學專業
題目:電子商務視角下的皮草服裝設計研究
一、課題研究背景
在現在這個拿著手機掃描二維碼就能輕松付款的時代,已然離不開網絡。我們的生活方式因為互聯網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人們可以足不出戶獲得信息、購買物品。網購服裝成為了人們購買服裝的新選擇。
由于人口基數大,國民收入提高,網絡銷售服裝的體量和增長速度都非常耀眼。數據顯示,2016 年第 1 季度,中國零售網絡銷售服裝交易規模達 1867.7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54.9%.
而冬季是人們購買服裝的旺季,皮草服裝成為人們青睞購買的對象,銷售發展十分迅速。可以看到:著名網絡銷售皮草女裝品牌憨厚皇后僅為雙十一就準備了 6000 萬的備貨。
線上與實體店銷售的結合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許多實體皮草企業也開始“觸網”.中輝旗下著名皮草品牌伊奴珈早在 2011 年已經在天貓開設了網絡銷售店,希望在這場網絡盛宴中占得一席之地。諾之皮草也開設了網店,卻因為各種原因,銷售并不樂觀。
可見并不是所有企業“觸網”都一帆風順,如何設計好適合網絡銷售皮草服裝,使之受到網民歡迎,對于已經“觸網”的皮草企業以及打算“觸網”的企業,都非常重要。
二、研究意義及目的
目前網絡銷售皮草服裝的設計在摸索中不斷前進,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用料特點、風格、視覺特征、審美受眾等等。設計上與實體店銷售具有一定差異。
網絡銷售皮草服飾的用料更具有創新性、多樣化、個性化的特征;風格表達偏向明媚、張揚、醒目;視覺上呈現直接、明顯、簡潔、突出、圖案多樣的特征。
這些差異來源于線上客戶的自然選擇,商家不斷總結,反映在推出的新款式中。
這樣的差異會隨著設計發展逐漸深化。
從審美的角度來看,網絡銷售皮草服裝的設計直接反應我國網絡銷售消費者的審美偏好,它所呈現出來的設計面貌是親民意志的集中體現。如果能對網絡銷售皮草服裝的設計特點加以總結,對網絡銷售皮草服裝的設計方法進行提煉,結合設計師自身的原創能力,就更能創作出符合網絡銷售消費者審美的設計,吸引到更多的消費者。
因此,研究我國網絡銷售皮草服裝的設計特點和設計方法,這對皮草設計師有一定參考價值,對我國有意向“觸網”的皮草品牌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對網絡銷售皮草服裝設計研究的發展有所幫助。
三、研究現狀
目前網絡銷售皮草服裝設計方面相關研究處于一個剛起步的狀態,沒有特別多的研究資料提供很好的參考,但是這方面的相關研究應該能對打算“觸網”的實體企業有所指導,是值得研究的。
四、提綱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課題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義及目的
1.3 研究現狀
1.4 研究方法以及創新點
2 電子商務視角下的皮草服裝概述
2.1 電子商務的定義
2.2 電子商務視角下的皮草服裝的定義
2.3 網絡銷售的皮草服裝概述
2.4 網絡銷售皮草服裝的設計特點及其與實體店銷售皮草服裝設計的不同
2.4.1 網絡和實體店銷售皮草服裝設計材料的區別
2.4.2 網絡和實體店銷售皮草服裝輪設計廓形的區別
2.4.3 網絡和實體店銷售皮草服裝設計工藝的區別
3 皮草服裝設計方法研究
3.1 皮草服裝設計方法概述
3.1.1 多種簡單工藝交替運用法
3.1.2 線條、塊面、圖案元素重復使用法
3.1.3 局部亮點設計法
3.1.4 多元素呼應法
3.1.5 潮流輪廓轉移法
3.1.6 不同材質交替使用法
4 網絡銷售皮草服裝設計實踐
4.1 實踐方法與具體內容
4.2 設計靈感與效果圖
4.3 設計立裁與打樣以及具體工藝實現
4.4 實踐作品成衣展示
5 結論
5.1 全文總結
5.2 本文研究不足之處
5.3 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五、研究方法及創新點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企業負責人直接訪談法,資料研究分析法。
本文作者通過采訪諾之皮草總裁、天貓愛荷皮草網絡銷售店總經理等皮草行
業專業人士,獲得一定有力的論據支撐。其次本文使用了資料收集研究分析法。
本文立足于網絡銷售皮草服裝設計,對網絡銷售皮草服裝圖片進行調查,資料整理分析、獲得相關研究數據以支撐本文觀點。
本文的創新點在于通過實物實踐的方式來論證網絡銷售皮草的設計特點,設計方法,證明總論點。
六、進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論文選題、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畢業論文相關材料,填寫《任務書》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進一步熟悉畢業論文資料,撰寫開題報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確定并上交開題報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畢業論文初稿,上交指導老師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論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裝訂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論文答辯
七、參考文獻
[1]唐可心.設計--時代的皮革時尚新宣言--耳目一新的第 22 屆海寧中國皮革博覽會. 紡織報告.2015.07.p30-33
[2]李曉蓉.2014-2015 年皮草服裝流行趨勢分析.皮革科學與工程 2014.08 第24卷第4期
[3]侯海燕.影響國際時尚的十大趨勢.中國纖檢.2014.08. p52-53
[4]陳小珂.2014 我國毛皮市場究竟經歷了什么.中國皮革.2014.07 p50-51
[5]中國裘皮信息網.2015 年皮草市場行情淺析--新形勢下皮草的變化特種經濟動植物. 2015.6 p18
[6]梁瑋 周富春 畢波 周誠 何秀華.創新驅動時尚發力--真皮標志大會暨時尚峰會在北京圓滿落幕.西部皮革.2014.04
[7]董笑妍.從 chic2014 看行業之皮革皮草內功決勝市場搶位戰. 紡織服裝周刊.2014.04
[8]范鐵明.東北皮草服裝品牌發展與創新. 大眾文藝.2013.05.
[9]駱鳴漢.毛皮技術百問.皮革科學與工程.2002.04
[10]李韶文.國際皮草品牌加速布局中國市場.國際商報.2012.02
[11]王亞娜.國外皮草商搶灘中國市場.國際商報.2015.01
[12]劉科江.論對比與調和在皮草飾邊設計中的審美應用.皮革科學與工程.2015.08.第 25 卷 第 4 期
[13]董笑妍.難以抗拒的奢華中國皮草產業發展迎來新契機.中國服裝紡織周刊.2014.01 p60
[14]路妍.皮草沒有品牌只有貨.中國紡織報.2013.04.
[15]蘇米.皮草游走在暴發戶和名媛之間.中國纖檢.2012.09.p38-39
[16]羅潔.皮草邊角料在服飾設計中的運用探析.藝術教育.2015.02
[17]楊曉東.皮革業網絡銷售營銷策略探討.紡織經濟市場.2014.09
[18]曹慧.上市公司資本市場動態分析.中國商報.2015.07
[19]王悅.奢華與節制--兔、羊皮皮草服裝流行解析.裝飾.2007.09. p58-59
[20]包銘新.中國古代裘皮服飾概論.中國紡織大學學報.1993.06
[21]米米.唯美生存.流行色. 2004.11.
[22]邵小華.中國裘皮服裝內銷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探析.山東紡織科技.2013.02
范文2:建筑學專業
題目:建設海綿城市的理念探索研究
一、研究背景
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經濟持續增長,促進了社會全面進步,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暴雨積澇災害。從古至今,暴雨積澇災害一直是人類難以解決的問題。
近幾年,中國的暴雨洪澇災害愈發嚴重:“2014年7月12日,哈爾濱多處上演‘水漫金山’”、“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導致嚴重內澇”、“2011年6月18日,到武漢看海”、“2008年深圳6.13特大暴雨”……數量之多,不勝枚舉,這些新聞無不說明暴雨洪澇已成為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大多城市的通病。暴雨積澇災害對城市水利、農業、交通、工業等方面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不可估量,同時通過人口死亡、疫病爆發等問題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造成的自然資源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退化程度更是難以估計。
造成城市暴雨積澇災害的原因主要有氣候和城市建設兩方面的原因。從氣候角度來說,由于全球氣候變暖,水循環產生變化,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導致城市出現暴雨積澇災害;從城市建設角度來說,主要是城市建筑和硬化面積過大,植被覆蓋率過低或者遭到破壞,城市的吸水、存水能力差,其次是排水設施的排水能力不足、重建輕管。
目前,城市針對暴雨積澇災害采取的工程性措施主要有修建蓄水池、增加排水泵站、加大排水管徑、在線蓄水等,這些措施需要占用大量的城市地下空間,投資大,維護困難,廢棄后無法回收利用,會產生大量固體廢棄物,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其他措施如增加綠化面積也會引起城市用地緊張等問題,浪費城市空間資源。
二、國內外相關研究應用現狀
lid技術于1990年末發源于美國馬里蘭州的王子縣、西雅圖和波特蘭,是由馬里蘭州環境資源署首次提出。之后經過20多年的發展,lid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廣泛應用。在美國,lid設施的應用還形成了綠色道路、綠色社區等理論和方法;在澳大利亞,lid的應用稱為水敏感城市設計;在英國,lid技術應用于城市排水系統,形成了可持續城市排雨水系統;在加拿大,lid和場地設計相結合,形成最優場地設計、保護性設計等;在新西蘭的應用稱為低影響城市設計與開發。
隨著對國內雨水問題的重視,雨水方面的研究和應用也逐漸多起來,lid在國內已有10年的研究和實踐,于2012年形成了“海綿城市”.
2012年4月中國北京大學在《2012低碳城市與區域發展科技論壇》中首次提出“海綿城市”一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于2014年2月17日發表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2014年工作要點》中首次提出海綿城市的概念,2014年10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出臺了《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
2015年4月2日,國家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宣布了海綿城市建設試點:西咸新區、武漢、重慶、貴安新區、遂寧、南寧、常德、鶴壁、濟南、萍鄉、廈門、池州、嘉興、鎮江、白城、遷安16個城市。
三、研究目標及意義
鑒于傳統城市普遍存在的暴雨積澇災害和道路排水問題,而國內的海綿城市和lid發展和研究較為薄弱,因此,對于海綿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進行系統化設計研究很有必要。本研究主要通過對國內外已有研究成果的整理與分析,探討海綿城市與lid、海綿城市道路與lid的關系,采用文獻調研的方法系統地對城市道路進行了lid設施的選擇及其組合優化設計;針對案例進行實地調查,探討lid在海綿城市道路中如何應用。
論文的研究目標是建立海綿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統設計的基本理論框架,研究其具體的設計方案和技術。
論文的研究意義:為海綿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統設計提供借鑒和參考,對解決城市雨水問題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四、研究內容
論文的研究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
1)研究海綿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統,分析其與lid的關系及對lid設施的選擇。
2)構建海綿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統規劃和設計的完整體系,從路網規劃和道路設計兩個層面進行具體研究。其中,道路設計重點研究停車場和廣場的lid設施組合優化設計,道路與紅線外用地銜接中重點研究建筑、小區的優化設計。
3)將研究的設計理論成果應用于商洛城市道路系統,并通過swmm模型進行模擬評價。
五、提綱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相關理論的概念
1.3 國內外相關研究應用現狀
1.4 研究目標、意義、內容和方法
1.5 論文創新點和技術路線
第2章 海綿城市與lid
2.1 海綿城市與lid概述
2.2 海綿城市與lid
2.3 海綿城市道路系統與lid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海綿城市道路系統規劃與設計體系
3.1 海綿城市道路系統規劃與設計體系框架
3.2 海綿城市路網規劃
3.3 海綿城市道路設計思路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基于lid的海綿城市道路設計
4.1 海綿城市道路與傳統城市道路的區別
4.2 海綿城市道路的lid設施組合優化設計
4.3 海綿城市道路與紅線外用地的銜接設計
4.4 海綿城市道路橫斷面布置型式設計
4.5 本章小結
第5章 商洛市海綿城市道路系統設計應用研究
5.1 商洛市概況分析
5.2 海綿城市路網規劃
5.3 海綿城市道路設計
5.4 商鞅大道設計效果模擬評價
5.5 本章小結
第6章 結論與展望
6.1 結論
6.2 不足和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六、研究方法
論文釆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獻調研法、實地調查法、swmm模型法等。
1)文獻調研法論文通過對國內外文獻的調研、對sea street等案例的研究,總結lid設施在城市道路中的應用情況。
2)實地調查法論文通過實地調查收集商洛市的路網、道路、綠地系統、水系、降雨等相關資料,為海綿城市理論的實例研究做鋪墊。
3)swmm模型法論文采用swmm模型對城市道路設計后的雨水徑流控制效果進行了評價。
七、進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論文選題、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畢業論文相關材料,填寫《任務書》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進一步熟悉畢業論文資料,撰寫開題報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確定并上交開題報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畢業論文初稿,上交指導老師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論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裝訂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論文答辯
八、參考文獻
[1]汪慧貞,李憲法.北京城區雨水徑流的污染及控制[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2,02:16-18.
[2]張新會.城市雨水利用的意義[j].內蒙古水利, 2011 (1): 115-116.
[3]徐振強.中國特色海綿城市的政策沿革與地方實踐[j].上海城市管理,2015,01:49-54.
[4]張旺,龐靖鵬.海綿城市建設應作為新時期城市治水的重要內容[j].水利發展研究,2014,09:5-7.
[5]《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發布實施[j].城市規劃通訊,2014,21:8.
[6]metropolitan service district ( or.).green streets : innovative solutions for stormwaterand stream crossings[m].portland,or :metro,2002.
[7]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 research group.water sensitive residential design : aninvestigation into its purpose and potential in the perth metropolitan region[m].leederville,wa : western australian water resources council,1990: 1-20.
[8] planning services,scottish government.planning and 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systems[r].planning advice note 61,2001
[9]center for watershed protection.better site design: a handbook for changingdevelopment rules in your community[r] .prepared for: the site planningroundtable.ellicott city,md :the center,1998.
[10]delaware 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control,dover,de; andbrandywine conservancy,chadds ford,pa.conservation design for stormwater management[r].september 1997.http: / / www.dnrec.state.de.us / dnrec2000 /divisions /soil/stormwater / new /delaware_cd_manual.pdf
[11]marjorie van roon and henri van roon.low impact urban design and development:the big picture[m].new zealand: land care research science series,2009,(37):1-63.
[12]張偉,車伍,王建龍,等.利用綠色基礎設施控制城市雨水徑流.中國給水排水,2011,27(4):22-27
[13]debusk k m,wynn t m.storm-water bioretention for runoff quality and quantitymitigati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2011,137(9) :800-808.
[14]collins k a,hunt w f,hathaway j m.hydrologic comparison off ourtypes of permeable pavement and standard asphalt in eastern north carolina[j].journal ofhydrologic engineering,2008,12(13): 1146-1157.
[15]dreelin e a,fowlerl,ronald carroll.a test of porous pavementeffectiveness on clay soils during natural storm events[j].water research,2006,40: 799-805.
[16]reeves e.performance and condition of biofilters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center for watershed protection[r].center for watershed protection,ellicott city md,2000.
[17]楊樺.淺析低影響開發理論體系及其在北京的應用[d].北京林業大學,2014.
[18]馬克·路易斯,克里斯·賓利,譚佩文.新西蘭低影響雨水體系設計[j].中國園林,2013,01:23-29.
[19]白志遠.以建設“海綿型城市”改善城市排水及生態環境的探索[j].中國建設信息,2014,13:76-77.
[20]何衛華,車伍,楊正,李世奇,呂放放.城市綠色道路及雨洪控制利用策略研究[j].給水排水,2012,09:42-47.
[21]唐紹杰,翟艷云,容義平.深圳市光明新區門戶區--市政道路低沖擊開發設計實踐[j].建設科技,2010,13:47-55.
[22]呂放放.杭州城區雨洪控制利用及道路應用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學院,2010.
[23]馬敏杰,姚敏,李英豪,奈超.昆明市市政道路雨水資源化利用的研究[j].林業建設,2011,05:49-52.
[24]劉國茂.城市道路與路面雨水利用的探討[j].城市道橋與防洪,2005,04:63-65+146.
[25]張崇厚,高曉磊.中國北方城市道路橫斷面的生態設計[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06:794-797.
[26]李海燕,羅艷紅,張悅.lid措施在道路雨水利用工程中的應用[j].節水灌溉,2013,11:44-49.
[27]陳宏亮.基于低影響開發的城市道路雨水系統銜接關系研究[d].北京建筑大學,2013.
[28]聶大華.城市道路雨水利用設計概要[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市政工程分會城市道路與交通工程委員會.第九次全國城市道路與交通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市政工程分會城市道路與交通工程委員會:,2007:13.
[29]秦健.透水性人行道鋪裝結構設計和適用范圍[j].中國市政工程,2010,05:11-1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