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開題報告寫作的常識問題

開題報告也叫課題研究方案,是畢業論文寫作中的重要環節。其作用是闡述論文選題依據,以及講述初步構思的實驗思路。寫開題報告一切都是從題目出發,圍繞這個題目進行討論研究。所以要讓你看到你的開題報告就能明白,你為什么寫這篇論文,你如何去通過實驗或實踐去證明你想要證明的觀點。下面我們就對論文開題報告中的一些常識問題以及論文寫作結構進行詳細介紹。
1、開題報告的意義:從培養管理的角度看,它是階段性考核與中期篩選;從研究生自身角度看,它是督促自己理清研究思路,發現研究興趣點的機會。從研究生導師角度看,它是了解學生研究思路、學習能力和培養潛力的一個窗口。總之,它是為了幫助同學們少走彎路,而不是形式。因此,需要高度重視。
2、開題報告的內容主要是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做什么?
選題背景概述(闡述題目的含義,為什么必要)+文獻綜述(要有對比、歸納和分析),歸納出研究內容(需要是通過文獻綜述得出的結論的部分或全部內容,一般要有兩個內容,將來寫學位論文可以寫成兩個單獨的章節)
怎么做?
初步的研究思路,需要用到什么技術原理,希望達到什么目標(解決什么問題)
為什么?
需要闡述對于選定的研究內容,為什么初步的研究思路是可行的或者可能的,難點和重點是什么。應該與文獻綜述部分有前后呼應,另外還要說明實驗手段等。
3、通俗地說,研究生開題報告要達到的水平是:將來準備寫的小論文的摘要和引言水平),即能夠簡要說清楚問題的必要性、現有文獻的分類與缺陷分析,引出論文創新思想的來源,提出解決問題的大致方法和思路。換句話說,如果完成了開題報告,將來寫小論文,仍然寫不好引言和摘要部分,就是失敗的開題報告。
4、目前看來,普通存在的問題是:
頭重腳輕 對于為什么做闡述很多,對于怎么做和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是可行的缺乏分析與闡述。
參考文獻格式不規范,表面看是小問題,但實際上缺乏科學素養、做事不夠踏實的體現。
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在于文獻閱讀,必須是有選擇性地閱讀(當然,如果是特別前沿的問題,相關文獻特別少可以不選擇性地閱讀),通過深入思考(不是為了閱讀文獻而閱讀文獻)要解決問題的本質和觀察周圍的事物,進行提煉而成。
5、開題報告的結構
一般開題報告是按照以下結構寫作:國內外現狀——研究內容——關鍵問題——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可行性分析——現有的研究基礎——參考文獻
(1)國內外現狀。針對自己研究方向的領域的一個大環境,是為了引出你要研究的課題的一個鋪墊,沿著這個思路寫下去。盡量不要原封不動的直接將期刊論文中的摘要直接copy。雖然不一定會看那么多論文,最少用自己的話語將摘要重新說一遍。當然最好是將全文看了是最好了。對國內外現狀文獻分類時,應注意分類時切忌不要把不相關的論文堆砌錯了位置。
(2)研究內容。這部分還是多寫點內容,不過可不是廢話。針對自己的課題,具體展開寫。這部分內容多寫。
(3)關鍵問題。關鍵問題1到2個就好,不要太多,否則就不是關鍵問題了。
(4)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最好先畫個技術流程圖,由果推因,逐步分析,將課題背景逐步過渡到自己現在的工作上面,以及已經做過的工作等。技術流程圖就像一條主線一樣,中間穿插著整個課題的工作。開題答辯時就按照這個思路去答辯,效果很好的。
(5)可行性分析。這個是開題的基礎,如果這個不分析好,那還開什么題呢。這部分不要隨大流草草2筆帶過去,可以好好展開寫一波。這部分還是很值得寫的。
(6)現有的研究基礎。自己已經做的工作以及團隊做的工作,甚至團隊實驗室的硬件資源都可以寫進去
(7)參考文獻。參考文獻必須嚴格按照格式寫作,具體格式本文略去不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訪問本站參考文獻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