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在小學德育中的新思路

本文是一篇小學教育論文!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重要時期,在當前立德樹人的時代背景下,德育教育也成為小學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家庭教育對他們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德育教育不僅僅是學校和教師的責任,也離不開學生家長的配合,家校共育才能更有效地開展德育教育,但在實際的德育教育中,家校共育的開展情況并不理想,大部分家長缺少家校共育的理念,認為德育教育是學校的事,許多教師也對如何開展家校共育德育教育缺乏有效的措施。如何通過家校共育來更好地開展小學德育教育,可以嘗試以下策略:
1.提高家長“家校共育”意識,提高家庭德育效率
如前文所述,當前有不少學生家長對家校共育的認識是比較欠缺的,特別是在德育教育方面,大部分家長認為這些是學校與教師的責任,這種意識的缺乏使得學校的家校共育德育教育很難開展,也不利于學生德育素養的培養。由此,要想更好地開展“家校共育”德育教育,提高學生家長的“家校共育”意識是十分有必要的,這樣才能讓學生家長主動配合教師的德育教育,可以積極在家里對孩子進行德育方面的培養,才更有利于學生德育綜合素養的提升。對于學校方面,可以采取多種方式來幫助學生家長提高對“家校共育”德育教育的認識,例如,學校可以定期舉辦“家長學校”或德育教育方面的講座,讓學生家長認識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逐步具備家校共育的思想,同時也能給家長傳授一些在家里開展德育教育的具體方法,為讓家長能真正參與學習,學校可設立學分制,每個家長每學期應當修夠規定的學分。班主任教師也可以通過微信群、家長會、平時的溝通等途徑給學生家長宣傳家校共育德育教育的積極意義,多方面滲透家校共育的思想,由此營造良好的氛圍,幫助學生家長提高對家校共育德育教育的認識,更好地在家里開展德育教育。
2.增進家校溝通交流,促進家校共育效果
作為小學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時,要了解學生的家庭環境和家庭氛圍,也要了解家長平時的教育方式,這就需要經常與學生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這樣雙方可以及時互通有無,真正踐行家校共育德育教育。特別是對于一些問題學生,僅僅依靠教師在學校的德育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需要與家長溝通合作,才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師在與學生家長溝通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采用多種方式,一些小的問題可以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來溝通,一些比較大的問題則最好與家長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必要時可以對學生進行家訪,以更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與家長合作制定有效的教育對策。如程程是個轉學來的低年級學生,非常調皮,上課注意力很難集中,作業也不能按時完成,教師先與程程進行溝通,了解了程程的一些想法,又與程程的家長交流,了解到程程父母工作比較忙,疏于教育,使得孩子沒養成好的習慣。在與程程父母多次溝通后,教師對他們提出一些建議,雙方也共同制定了一些對策,通過家校共育,一段時間后,程程對學習的興趣有所提升,上課能注意聽講,作業也基本可以按時完成,取得了不錯的德育教育效果。
3.開展家校共育活動,共育德育英才
要更好地踐行家校共育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的德育素養,教師還需要多組織開展一些家校共育德育活動,讓學生家長可以主動參與到德育活動中,不僅可以拉近親子距離,也可以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教師在開展德育活動前要進行精心的策劃,包括活動的主題、內容,活動要達到的教育目標,活動的時間地點等,需要注意的是,德育活動要適合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也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征,這樣才能取得最優的效果。例如,教師可以組織親子跳蚤市場活動,利用周末讓低年級學生將自己不需要的二手物品,如書本文具,在校園里進行義賣,家長可以提前幫助學生挑選物品,制定價格,制作海報招牌等,通過這樣的親子家校共育活動,可以幫助低年級學生增強社會交往能力,也能提高他們的節儉意識,取得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4.創設家校共育交流平臺,開辟德育教育新思路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已處在一個信息化的環境,信息技術對教育也產生著深遠的影響,教育和信息技術融合,已成為教育發展的趨勢。學校在開展家校共育德育教育時也可以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建設家校共育網絡平臺,以讓德育教育和信息網絡技術相融合,開辟德育教育的新途徑。如學校可以搭建專門的家校共育德育教育公眾號,通過公眾號給教師和家長定期推送一些家校共育,開展德育教育的文章,也可以推送一些本校家校共育德育方面的突出案例,供教師和家長學習與參考,家長和教師閱讀后還可以在文章底部留言或評論,增強相互的溝通交流。班主任教師也可以開設本班的家校共育德育教育微博賬號或博客、qq群等,由班主任將班里家校共育的一些案例、親子德育實踐活動的照片文字等上傳記錄,給自己班的家長提供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和渠道,家長們可以和教師探討德育教育的方法,也可以相互間汲取德育教育的經驗教訓,這樣可以更好地促進家校共育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
5.增強對家校共育過程的監督,完善德育教育評價機制
要讓家校共育德育教育能有效開展,避免德育教育流于形式,對家校共育教育過程進行監督是很重要的環節。教師可以在每學期開始前設計家校共育德育教育開展情況表格,細分教師和家長的任務,由家長和教師定期填寫并提交表格進行反饋,以讓雙方都能分別了解學生在學校和家庭的德育情況,也能讓教師更好地掌握每個學生的動態,有針對性地開展個性化的德育教育。對于一些特定的家校共育德育教育活動,教師還可以讓家長在微信班級群里打卡,發送小視頻等,督促家長在家里開展德育教育,對于表現好的家庭,可以給學生一些獎勵,以調動學生和家長參與的積極性。除加強監督,對家校共育德育教育工作進行評價也是必要的,評價可以讓教師和家長了解教育開展的成效如何,以進行總結反思,更好地開展進一步的德育教育。為讓評價更客觀科學,教師需要制定綜合的評價標準,在評價時以此為依據。教師還可以拓展評價的主體,評價應當不僅僅局限于教師,家長也可以參與進來,成為評價的主體,由此可以讓評價主體更加多元化,也能讓評價更全面科學,發揮評價環節的效用和價值,提高家校共育德育教育的成效。總而言之,德育教育良好成效的獲得需要教師和學生家長的協同配合、共同努力,如何更好地開展家校共育德育教育,還需要廣大教師在教育實踐中不斷探索,積累經驗方法。
參考文獻(略)
本文收集整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