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新時期農業科研檔案價值實現途徑

2020年9月11日,國家檔案局和科技部發布第15號令,公布《科學技術研究檔案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的公布,是全面加強科研檔案工作的一項重大舉措,旨在促進科研檔案更好地為科技創新服務。農業科研檔案作為我國科研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農業科技創新發展提供了重要服務支撐。新時期農業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的創新研究日益加強,同時,農業科研檔案的利用參考價值越來越突出。如何進一步實現農業科研檔案價值最大化,值得深入探討。
1新時期農業科研檔案的價值
農業科研檔案是農業科研項目在立項論證、研究實施及過程管理、結題驗收及績效評價、成果管理等過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文字、圖表、數據、圖像、音頻、視頻等各種形式和載體的文件材料以及標本、樣本等實物。農業科研檔案要加強集中統一管理,確保充分發揮應有價值。
1.1農業科研檔案是培訓“三農”隊伍的“教材庫”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作為擁有農業科技資源的科研院所,無疑要承擔培養造就“三農”工作隊伍主力軍的責任。通過對農業科研檔案的深入梳理、編研,形成課件、技術手冊、品種介紹匯編、標準規程匯編等形式的業務培訓教材,為科研同行、推廣人員、技術能手提升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發揮作用。
1.2農業科研檔案是凝練學術水平的“成果庫”
農業科研檔案是農業科技創新事業發展進程的歷史記錄。它匯集了農業科研工作中所形成的寶貴理論、方法和技能,是凝聚科研人員心血、汗水和智慧的成果寶庫。科技人員申報成果時,在組織成果內容、梳理技術路線和提煉創新點等方面,能夠通過參考農業科研檔案來提升成果的創新性和系統性,提高科研成果的申報水平、獲獎級別和成功率。
1.3農業科研檔案是反映創新過程的“資料庫”
農業科研檔案真實記錄了科研實施的全過程,科研人員的所有工作內容都體現在了科研檔案中,項目管理部門通過查閱科研檔案,可以系統全面了解項目承擔單位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是否遵守了項目任務合同,是否完成了項目規定任務,完成任務的質量如何,為項目通過驗收提供依據。
1.4農業科研檔案是啟發科研設想的“項目庫”
目前,農業科研院所瞄準現代農業建設與發展中的戰略性、關鍵性、前瞻性重大科學技術難題,逐漸將研究任務聚集到明確的創新方向上,農業科研工作的繼承性和連續性更加明顯。農業科研檔案是科技持續創新的重要資料源,科研人員在申報新課題前,可以通過查閱科研檔案來借鑒已有的科研成果,啟發科研思路,進一步優化調整研究方向。
2新時期農業科研檔案價值實現存在的問題
2.1檔案供給內容與需求內容不匹配
“十三五”以來,我國現代農業科技創新迅猛發展,科研工作對檔案的需求內容越來越豐富多樣。在對申報書、任務書、年度工作總結、調查數據等重點材料有所需求的同時,對聲像檔案、電子檔案、實物檔案等的需求也逐漸增多。但在檔案供給中,有的重要材料歸檔不齊全、不完整;聲像檔案、電子檔案、實物檔案數量偏少,室藏檔案結構不合理。由此造成零供給或供給內容單一,與需求內容不匹配。
2.2檔案供給層面與需求層面不匹配
人們對現代信息質量的需求正在不斷提升,需要簡單信息產品較少,需要深層信息產品較多。利用者不滿足于簡單查閱、低端匯編、初級利用的層面,更加需要經過分析研究、綜合加工、深度開發的高端檔案衍生產品。但目前農業科研院所檔案開發利用工作不深入,初級產品多,加工產品少,切合利用者需求的專題編研更少,供給信息低端,由此造成供給層面與需求層面不匹配。
2.3檔案供給方式與需求方式不匹配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應用,檔案信息服務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線查閱和離線查閱需求增多,利用者希望通過主動快捷的“一站式”服務得到所需信息。但目前農業科研院所的檔案服務意識還不到位,坐等上門服務多,主動送信息服務少,實體查閱供給多,利用網絡和電子數據等技術全方位的信息服務少,由此造成供給方式與需求方式不匹配。
3新時期農業科研檔案價值的實現途徑
3.1豐富檔案供給內容收集歸檔是檔案工作的起點,是基礎的基礎,是檔案價值得以實現的前提。1)發揮兼職檔案員作用。利用他們熟悉本課題組研究工作特點的優勢,重點加強申報書、計劃任務書、年度工作報告、驗收材料、成果材料等與今后長期立項研究密切相關的文件收集,同時要加強聲像檔案、實物檔案、原始數據檔案等的收集,確保檔案齊全完整。
2)建立檔案歸檔考核機制。為加強檔案材料收集歸檔齊全完整,要制定適合本單位實際的考核措施。科研檔案管理作為科研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納入科技人員的崗位責任制,納入年度考核等各項管理中。在評價科研成果、驗收在研項目、申報新項目時,先由科研管理人員查驗課題檔案材料是否齊全完整,對歸檔不齊全完整的課題組要求限期整改。若整改工作不到位,不允許進行成果評價、不通過項目驗收、不準申報新項目。
3.2擴大檔案供給層面編研工作是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手段。把分散零碎的檔案信息,按照一定的專題進行整理、歸納、摘錄、綜合,通過編寫二、三次文獻,轉變為序列化的準確系統信息,如重要文件匯編、科技成果匯編、研究課題匯編、項目計劃任務書匯編、科技年鑒、科研工作大事記等,滿足科技人員對專指性、濃縮性、系統性的檔案信息需求。
1)增強編研成果針對性。加強科研檔案利用效果反饋工作,注重掌握利用者的需求規律,為形成專題編研工作提供風向標。首先,將檔案利用效果的信息反饋工作制度化,明確反饋利用效果是檔案人員和利用人員的共同責任和共同義務。其次,重視檔案利用效果的規范登記和追蹤,在利用效果登記時,利用人員要盡量全面詳盡,檔案人員要細心核查,根據利用人員填寫的登記信息,進一步判別,對重要信息向利用人員或所在部門兼職檔案員追蹤了解,掌握其利用目的和效果。最后,對反饋收集的利用信息進行整理、統計、分析,探尋檔案利用規律,獲得精準利用需求,為編制多形式的成果打基礎。
2)實現編研主體多元化。運用合作思維,共同完成編研工作。單純的檔案人員進行檔案編研,雖然其通過多種方式力求編研成果的方向性準確,但由于其缺乏農業科研專業技能,導致編研內容的突出性和深刻性不夠。這就需要實現檔案編研主體的多元化,組織檔案人員、科研人員、科研管理人員形成編研聯合體,共同確定本單位的檔案編研方向和內容,確保檔案編研工作方向不偏離需求,檔案編研成果內容不偏離需求。
3)培育檔案開發研究隊伍。在檔案編研過程中,科研人員和科研管理人員的參與,能夠增強編研成果的突出性和深刻性。但由于科研人員和科研管理人員的科研任務和科研管理任務量大,對檔案編研工作相對重視不夠,因此,可設立成果宣傳獎,對積極參與新成果、新技術檔案編研工作的科研人員和科研管理人員進行獎勵。同時,要增強檔案人員開發檔案信息的能力,檔案人員不僅要更新檔案管理知識,更要學習單位主體業務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對檔案信息進行深層開發,才能提供高質量的檔案編研成果。
3.3拓展檔案供給方式檔案人員要充分意識到科研檔案的支撐性和服務性,創新檔案服務方式。運用主動思維,主動謀劃、主動介入,找到科研檔案服務工作與大局工作的最佳契合點。運用先行思維,提前考慮、提前行動,找到科研檔案服務工作與大局工作的最佳切入點。運用“互聯網+”思維,改進按部就班實體查閱原始檔案服務方式,讓檔案信息通過新媒體傳播更具時效性、交互性、共享性。
1)強化主動服務和超前服務。倡導參與性的信息服務,檔案人員要積極主動爭取,參與相關工作的研究和開展,把檔案信息及時服務到相關工作中,使檔案信息不失時機地實現最大價值。另外,單位的全局性中心工作、重點問題和重大事件要邀請檔案人員參與,如參加或列席重要工作的籌備會、調度會、驗收會、總結會等,便于檔案人員做好相關的檔案利用籌備工作,更充分地為單位中心工作服務。
在超前服務方面,檔案人員要深入各研究項目組調查,通過當面咨詢、電話溝通、書面調查、小型座談等方式,尋找最佳的利用時機,尋求超前服務機會,提前準備相關材料,實現檔案服務信息的超前供給。
2)拓寬檔案利用渠道。要多形式、多渠道提供服務,使檔案信息供給更加便捷。實體查閱時,要簡化對紙質檔案的查閱手續;離線查閱時,要逐步實現存量檔案數字化、增量檔案電子化,對備份存儲的移動硬盤和光盤要定位查找準確,充分利用電子郵箱、微信、qq等傳送通道,讓信息多跑腿,讓利用者少跑路;在線查閱時,要加強軟硬件建設,充分利用oa辦公系統、微信號、微博、app等新載體,實現簡易快捷的“一站式”服務。
參考文獻(略)
本文收集整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