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ueauc"><s id="ueauc"></s></strike>

  • <ul id="ueauc"></ul>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文學論文 > 古代文學

    論戈麥詩歌的生命意識

    論文堡 日期:2023-09-07 20:43:14 點擊:345

    本文是一篇文學論文,筆者認為戈麥的詩歌展示了平凡生命各式各樣的生存狀態,他以詩人的敏銳嗅覺探知生命于平凡之中的哀、樂,沉、浮,準確把握了對生命的整體感知,可以說,這些詩篇浸透著戈麥獨具個性的生命沉思,散發著濃郁的生命意識。
    第1章緒論
    1.1選題依據

    文學論文怎么寫?

    生命意識成為文學作品詮釋研究的介入視角,在中國始于1987年,學者張未民的《新時期小說的生命意識》首次將“生命意識”作為文學研究的介入視角。張未民在《新時期小說的生命意識》這篇理論文章中系統地梳理了中國文學生命意識的流變和發展,他提出,中國文學中真正的生命意識大潮最早蘇醒于漢末魏晉的詩歌創作中,多為感慨生命的無常和易逝;唐宋以后,生命意識便在封建禮制的強勢遮蔽下隱而不顯,習焉不察;近現代學者王國維以悲劇精神詮釋《紅樓夢》,將生命意識從壓制狀態中釋放出來;五四時期的文學創作是對生命意識的強力張揚;新時期的文學創作中,生命意識的呈現已蔚為大觀,紛亂多姿。他著重強調了新時期小說創作的三大生命意識表現:一、感覺,欲望,人性的開掘;二、生命意識中的死亡理解;三、運動變化中的生命永恒。最后評價新時期小說的生命意識書寫結束全篇。
    隨后閔樂曉、于耀江、劉浪、呂象森、楊守森等學者發表了一系列從宏觀角度或認同或否定生命意識的理論文章。其中,《文學的生命意識和生命論視角研究》一書的作者高宏生學者在文中指出:“生命問題的切入角度能夠為文學研究注入一股強而有力的新鮮血液,打開文學研究的新視域。生命活動的研究視角能夠更為準確地把握文學創作及其作品與人的本質關懷之間的密切聯系,文學的本質實際上和人的本質息息相關。文學創作應該樹立幫助人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的‘功利目標’,文學活動應該、也必須成為確證生命存在的一種重要途經。”生命意識成了一種新的文學作品解讀視角得到了越來越多學者的肯定,也漸漸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并將之付諸實踐加以運用。2000年以后,以生命意識為切入視角的文學批評文章越來越多,研究者們不斷挖掘不同時代不同作家、同一時代不同作家、同一作家不同時期作品的生命意識表現。生命意識視角的采納不僅豐富了文學作品內涵的解讀,促進了文學批評的多元化局面,而且突出了文學活動的人文關懷作用,更具“人”的意味,使讀者更能產生共鳴感受、走進文學作品營造的審美化的生命境界。
    ..........................
    1.2研究現狀
    同為八十年代北大校園詩人,與海子學術研究掀起的一陣又一陣熱潮相比,戈麥研究則相對冷寂得多,迄今為止,筆者以“詩人戈麥”為關鍵字眼在中國知網、萬方、讀秀、超星等學術數據庫檢索到的相關資料只有七十余份,十分有限,資料的匱乏為戈麥及其詩作研究的深入帶來阻礙的同時,也為學者研究戈麥及其作品提供了較大可能的發揮空間。戈麥于大學校園期間(1985年)開始詩歌創作,至1991年創作時間大約持續了六年,這六年期間戈麥寫下了大量詩歌作品、六篇詩論(《異端的火焰——北島研究》《起風和起風以后》《核心序》《戈麥自述》《關于詩歌》《文學生涯》,其中《異端的火焰——北島研究》為戈麥的本科畢業論文,后五篇被集中收錄在西渡主編的《戈麥詩全編》詩論版塊)、四篇小說(分別為《放牧》《游戲》《地鐵車站》《猛犸》),整理、編撰自己的詩歌作品集四種:《核心》《我的邪惡,我的蒼白》《彗星》《鐵與砂》,與好友創辦《發現》《厭世者》《葵》等文學刊物,但由于戈麥在選擇走向生命的終點之時將大部分詩稿毅然決然地毀棄,目前留存的詩歌作品只有兩百余首。戈麥逝后,其友人西渡負責他的遺作整理出版工作。1993年,西渡摘選戈麥詩作140首組成《彗星——戈麥詩集》,經由漓江出版社運作出版;1999年,西渡收集戈麥目前僅存的所有詩歌作品匯成《戈麥詩全編》,共270首,后經趙思運考證,詩集收入的270首數目有誤,實際數量為247首;2012年,西渡又主編《戈麥的詩》,收錄戈麥詩歌作品199首,人民文學出版社藍星詩庫負責此次出版事宜,西渡在此詩集尾后又另附上其10首散佚作品。除以上集中出版外,戈麥的詩歌作品極少見于其他詩歌選本。劉福春、洪子誠等學者的詩學著述、文學史研究梳理也很難發現戈麥及其作品的蹤影,即便出現也只有寥寥數語簡略概之。近年來,戈麥及其作品的冷遇情況稍有緩解,2013年12月由吳思敬主持的《詩探索》連續兩期以戈麥其詩為專題展開討論并將討論實況記錄成文、刊發于眾,引起了相關詩人、學者的注意。
    ..........................
    第2章戈麥詩歌生命意識的概念界定和主要內容
    2.1概念界定
    宗白華先生談到,生命是藝術的主要內容表現,藝術家不過是以他們擅長的藝術形式來表現各式各樣的生命,并且讓他們作品的受眾能夠感覺到生命意味。他的觀點簡明扼要地告訴我們:人類的任何藝術表現形式無一不透露著生命的內容。文學當是藝術中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誠然是以生命的各式樣態作為書寫對象的,生命作為作家無法回避的主題,亦然構成了文學的永恒,因而,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都無可避免地包容了生命意識,或顯或隱,或濃或淡。生命意識即是進入一種對生命有意或無意識的感知、思考狀態,古今中外哲人、學派對此給出了諸般見解。
    西方世界最早對生命的思考出現于古希臘時期。古希臘悲劇中展示的生命多陷入無法掌控的宿命不可自拔,生命的偉大在注定的宿命面前唯有無可奈何。蘇格拉底十分重視生命存在的意義,并且提出“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這一觀點,他認為值得過的人生在于生命主體的審思參與,這也是生命存在的意義之所在,而不是盲知、盲從,混沌一生。此外,他覺得關注生命內在的進步是重中之重——個體生命內在的靈魂進步是必須關注的重點。中世紀時期,經院哲學醉心于貶低生命的欲望滿足,將生命的價值實現寄托在來世和上帝,自由鮮活的生命淹沒在對上帝的熱忱與崇拜之中。文藝復興時期,斯賓諾莎、布萊斯·帕斯卡爾、盧梭等人開始思考生命的本質問題,他們竭力想要將生命從宗教的桎梏中解脫出來。盧梭倡導,愛自己,是保持我們生存的必要條件,為了我們生命的健康生存,必須要努力做到愛自己,甚至于對自己的愛要超過對其他一切東西的愛……。為了保持基本的生命生存,生命主體首先要做到自我接納,并且做到不斷自我完善。及至現代,哲人們開始以感性的生命思考取代生命的理性主義。叔本華提出了生命意志說,意志在叔本華看來是生命的存在之所在,意志決定了生命的存在,構成了主要的生命世界,所以就生命意志來說,它主宰了生命;只要我們擁有健全的生命意志,我們的生存便也無需多余的擔心。叔本華將生命或者生命世界的本原歸結為生命意志;尼采從宗教意義的角度否定了上帝的存在,強勢宣告“上帝的死亡”,要求重新估定生命價值,肯定人的意義,他強調以“超人”的強勢去抵抗悲觀的現實生活;海德格爾則以“存在”為關注焦點,啟示個體生命在有限的生命長度中仍記得仰望神性和蒼穹,實現有限存在的生活詩化。
    ............................
    2.2主要內容
    2.2.1社會生命——個體生命的社會生存關注
    人無法以純粹的個體形態存在,他總是處于社會之中,帶有社會屬性:人的思想來自于社會,是社會性的,而社會也總會影響人的心靈。人的生命之中無法抹去的社會印記,即本文所指的“社會生命”。“社會生命”是人于社會群體生活中受社會影響的內在生命,是被社會化的,它是人的社會心理需求的投射。正如馬克思主義所說,人是復雜社會關系的承載體,“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是最名副其實的政治動物,不僅是一種合群的動物,而且是只有在社會中才能獨立的動物。”人的生命存在與社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可以說,人是唯一的復雜的社會性關系的存在,他在社會關系中生活,在社會往來中豐富:人通過參與各式各樣的社會性群體的活動(家庭活動也是社會性群體的一種),進入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在實踐中積累和掌握了社會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等各種生活經驗,從而將個體生命融入社會這一大環境,取得社會成員資格,履行一定的社會使命,實現一定的社會或個人的價值目標。在這一過程之中,人往往會留下自己的社會生命軌跡,展現生命的社會現實生存狀態。
    戈麥短暫的一生并未出現重大挫折:成長、求學、工作……一切發生得井然有序,波瀾不驚,和大多數平凡的生命經歷一樣,這便是戈麥作為生命個體所展示的自身的社會現實生存狀態,但與大多數的熟若無睹不同的是,他自覺地以詩人視角對其進行審美把握,并且真誠地以詩行的形式記錄下來。正如戈麥所言,“詩是對人的生存和內心的省悟”,他的詩歌創作離不開對生命本體的現實生存狀況的關注。這些生命本體的社會生存狀態經由詩人審美化的情感體驗的加工,既藝術化地呈現出生之苦澀,也藝術化地反映著生命之堅韌;既體現了生命本體的自然屬性,也體現了生命本體的社會屬性,歸根究底,是詩人對生命本體作為社會生命存在著的真實狀態的詩意關注。
    ................................
    第3章戈麥詩歌生命意識的具體表現
    3.1揮之不去的生命苦澀
    3.1.1個體生存的物質艱辛

    ·······················
    3.1.2千回百轉的愛情悲劇

    ························
    第4章戈麥詩歌生命意識的藝術表達
    4.1生命意識的意象呈現

    ·······················
    4.2生命意識的語言表達

    ·······················
    第5章戈麥詩歌生命意識的生發緣由
    5.1個人特質與生命體驗

    ··························
    5.2時代背景與生命透視

    ······························
    第6章戈麥詩歌生命意識的現實意義
    6.1喚醒當代生命的自我關懷

    文學論文參考

    二十一世紀的現代擁有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這些豐裕的物質財富的獲得讓人們付出了沉重的生活代價:匆匆的步履,睡眠不足的眼睛,疲乏不堪的身體以及大腦,等等。一切都太快了,坐在各類交通工具里面著急通勤的人群猶如被異化的齒輪工具,沉重的生活壓力讓他們無法看見路邊一戶人家的陽臺上開滿各色的花,并給予這些怒放的生命短暫停留的關注,也不會察覺天上偶爾掠過的飛鳥和流云……與此同時,科技信息時代的到來使人們的生存大背景充斥著數字化、虛擬化、程序化的變異,這極大擠壓了個體生命的自然天性和真實情感的存在空間,眾多電子產品、媒介信息羈絆了人們的身心,物質文明的發展逐漸讓人們忽視了對自己切身的存在察覺,疏離了生命關懷的重要目標,人們在推崇消費中獲得內心的滿足,在追逐娛樂中找尋欲望的發泄。客觀的疲憊和主觀的沉溺、放縱阻礙了個體對生命存在的詩意關懷,“物質的豐富讓人們眼花繚亂,世界的變化讓人們心神不寧,原有的心理定勢被打破,夢醒之后便懵懂,甚至周圍世界是否真實也難以界定,于是人們就很難走進生命美的世界。”
    作為社會轉型時期的最早親歷者,戈麥很早就意識到了這種生活困境,并且訴諸筆下化為沉重的生命覺醒。面對越發迷茫、越發麻木的生活困境,我們或許可以從戈麥富有濃郁生命意識的詩歌作品中找到突圍的可能性。戈麥的詩歌作品大多記錄著當代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真實的社會生存狀態,書寫在這種真實的社會生存狀態下人們的精神思索,啟示人們發現并追尋生命之美,進入生命的理想生存狀態,從而實現對現實生活困境的詩意超脫。戈麥認為,當代生命的社會生存盡管有著諸多無奈,但人們可以選擇偶爾放慢節奏,將目光擱至輕盈的自然、夢幻的遠方以及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業,從中發現困頓之外的生命之美。這些可貴的生命之美啟示著當代人們回歸到生活和自然中去,觀照自己真實的本心,尋求心靈的豐裕而非物質的富足,用純凈和淡然自由自在地活出個體生命的理想狀態,以此釋放生命的活力和靈性對抗麻木生活帶來的萎靡異化。縱觀古今中外文學作品,我們會發現,文學創作歷來自覺對現實社會、生存境遇實行感性或理性的觀照,戈麥詩歌生命書寫的特別之處在于對生命之美的發現,它為人們提供了一種理想的生命狀態,得以讓困頓之中的人們開墾一方精神凈土,找到人之為人應有的生命狀態和生活方式。
    ...................................
    第7章結語
    人類自誕生之日起,就從未停止過對生命的探索。生命意識、思想的探究活動由來已久,它既能夠使個體生命達到更加了解自己的生存的目的,又能夠指引個體生命自覺地調整自己的生命狀態以應對可能的生活危機,這大概便是生命意識探究活動于個體生命的重要意義之體現了。而一部打動人心的富有思想價值的文藝作品自然而然也會存有作家獨到且精煉的生命感悟和認識,這便是內化于作品骨血之中的生命意識了生命意識作為文學作品中骨血般的存在,可以讓讀者產生共鳴,這種共鳴是生命情感上的,讀者可以在沉浸式的閱讀過程中體驗多樣的人生,獲得更深層次的生命認知,同時它也是文學這一藝術活動對個體生命的獨特關懷和進一步的深化認知。帶著認識生命、關懷生命的目的,本文從生命意識角度切入對戈麥詩歌思想主題的研究,渴望在探尋詩人生命軌跡的同時,深入體會其詩歌作品中所蘊含的對于生命誠摯的思考和復雜的生命態度。戈麥詩歌作品的生命意識書寫在某種程度上與同時代詩人的生命關注有相似之處,反映了共性的時代特征,但同時也具備了詩人個體思維的獨特性。將戈麥與其相近的詩人海子進行對比,我們便能更加清晰地看見這一點。
    戈麥與海子之間的人生經歷和生命選擇有著諸多相似之處:二人年齡相當(海子比戈麥年長3歲),都是在八十年代從偏遠農村來到繁華大都市求學生活,都是從北大校園走出來的當代詩人,都在生命的青春期選擇投入死亡的懷抱(海子于1989年3月26日臥軌自殺,戈麥于1991年9月24日投湖自盡)……都寫下了充滿濃郁生命意識的詩歌作品。但二人詩歌作品中所表現的生命關注與思考卻略有不同,具體說來,海子詩作對于生命的關注和思考更多地帶有原始情懷和群體意識以及濃烈的宗教色彩:海子詩歌所展現的生命意識注重探尋生命最原始的存在軌跡,“村莊里住著/母親和兒子/兒子靜靜地長大/母親靜靜地注視/蘆花叢中/村莊是一只白色的船/我妹妹叫蘆花/我妹妹很美麗”(《村莊》),“敦煌是千年以前/起了大火的森林/在陌生的山谷/是最后的森林——我交換/食鹽和糧食的地方”(《敦煌》),他筆下描繪的鄉民村莊生活寧靜而祥和,質樸而純真,遠離現代文明的污染,保持著原始的生命狀態,柔美夢幻的筆調描繪著帶有原始生活色彩的村莊、象征原始生命質樸存在的歷史遺跡,透露出一種原始情懷。在海子看來,原始狀態意味著生命未受到任何現代文明的遮蔽、浸染,原始的簡單、質樸中張揚著完滿而自由的生命之力。海子具體詩篇透露出個體生命存在的有限性可以通過生命群體這一整體的延展得到彌補的觀點,個體生命的存在意義通過群體找到現實的依據。其詩歌作品中對個體生命的探索認知帶有群體意識,海子倡議“全世界的兄弟們/要在麥地里擁抱/東方,南方,北方和西方/麥地里的四兄弟,好兄弟/回顧往昔/背誦各自的詩歌/要在麥地里擁抱”(《五月的麥地》)。
    參考文獻(略)

    本文收集整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

    關閉
    15549057355 工作日:8:00-24:00
    周 日:9:00-24:00
       微信掃一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成人免费无码精品国产电影|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蜜芽 | 粉嫩大学生无套内射无码卡视频 | 亚洲GV天堂无码男同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视频二三区|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伊甸园| 东京热一精品无码AV| 无码H肉动漫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日韩精品第一页| 婷婷四虎东京热无码群交双飞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日韩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另类无码专区丝袜| 免费无码毛片一区二区APP| 中文字幕无码AV波多野吉衣| 精品无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 9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国产| 成人毛片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色欲| 日日麻批免费40分钟无码| 国产丰满乱子伦无码专区| 亚洲一级特黄大片无码毛片| 国产午夜av无码无片久久96|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 97碰碰碰人妻视频无码| 91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直播午夜精品| 东京热人妻无码人av|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一| 在线看片无码永久免费aⅴ| 本道久久综合无码中文字幕| 无码国模国产在线观看免费| 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中文字幕| 亚洲av成人中文无码专区|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小说| 99久无码中文字幕一本久道|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