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畢業設計開題報告精選
論文堡
日期:2023-11-10 19:32:24
點擊:488

本文是一篇開題報告,開題報告的內容一般包括:題目、理論依據(畢業論文選題的目的與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方案(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過程、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及創新點)、條件分析(儀器設備、協作單位及分工、人員配置)、課題負責人、起止時間、報告提綱等。(以上內容來自百度百科)今天為大家推薦一篇開題報告,供大家參考。
題目:基于博物館資源的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設計研究
一、研究背景
本課題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大背景以及我國博物館創新發展的現實需要。就當前的發展現狀而言,雖然我國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設計尚不成熟,但從目前的社會發展、經濟轉型、產業規劃等方面的因素來看,我國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發展開始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在2006年頒布所實施的《博物館管理辦法》
中明確地指出:“國家應該鼓勵博物館發展相關文化產業,多渠道籌措資金,促進自身發展。”
2008年1月,我國中宣部、財政部、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聯合發布《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向社會免費開放的通知》。
隨著博物館的開放、與館際間的交流加深以及運營方面的壓力,博物館越來越意識到市場和觀眾的重要性,開始尋求依靠政府撥款以外的渠道來獲得資金以及爭取更多的參觀者。
通過調查可以發現,博物館免費開放雖然拆除了博物館的有形門檻,在一定的時期內可以增加博物館的客流量,但隨著時間的推進,博物館如果缺乏創新依然固守于“灌輸教育、靜態展示、有限活動”的模式,那么大眾會逐步地失去興趣,進而會敬而遠之。因此,在新的社會發展、公眾參與、文化消費等的現實要求下,博物館如何尋求與大眾有效交流的新途徑,以實現其教育功能的同時,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改善運營過程的財務狀況,促進博物館的良性發展等,成為博物館發展的當務之急。
2009年國家文物局召開的全國博物館文化產品開發會議上,博物館學會向全國博物館發出了《關于加強博物館文化產品開發倡議書》,指出“各博物館之間應加強合作,擴大博物館文化產品開發規模。”
此后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將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提上了日程。以美感創新為主要訴求的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出現,為博物館與大眾之間的溝通搭建了橋梁,以滿足消費者對文化商品和文化消費的需求,同時也緩解了博物館經濟方面的壓力,為博物館創造了更多的潛在利益。
事實上,利用博物館的資源開發文創產品,早已是全世界博物館的通行做法。在20世紀70年代起,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博物館的運營已經走向社會化,博物館商店的面積也不斷擴大,出售各類文創產品。另外,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全球各國在受到英國博物館成功經驗的激勵影響下,從東方到西方,從南半球到北半球,都先后以積極的態度,爭相發掘獨特專屬的產業資源。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不斷發展,以其自身所具有的獨特性、不易模仿性、低競爭性等特性,為世界各個國家注入了新的經濟活力。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也因此成為市場上受大眾喜愛的消費品,同時也成為傳播博物館文化的重要手段。
二、研究現狀
本課題的研究涉及到博物館學、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礎理論、藝術學理論、設計力創新理論等各學科領域,通過對這些學科領域相關文獻的研讀、分析與整理以及相關理論成果的運用,確定了本課題研究方向,拓展了研究思路。根據本課題的具體研究方向,與本課題研究相關的主要文獻資料包括:博物館企業、博物館營銷策略、博物館經營、博物館美學經濟等方面。由于本人外語水平的限制,對于國外的期刊文獻資源等第一手資料尚沒有能力直接查閱和研讀,因此,僅就國內專家、學者對于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設計的相關理論研究和翻譯資料等進行初步的分析與整理,以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
(一)關于博物館商店的研究林炎旦的《文化創意產業國際經典論述》一書對于英國博物館的創意經濟做了詳細的論述,并指出“新世紀成功的博物館必須尋求機會、以正確的定位建立明確的遠景,透過有效資金、博物館的文化、優良的領導者與有經驗的研究基礎與團隊,建構出一套企業經營的模式。”對于本文在博物館商店的經營策略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二)關于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設計的研究夏學理的《文化創意產業概論》一書從創意經濟的角度跨出博物館的傳統使命,對國立故宮博物院組織之特殊性質、組織功能之多元性進行了探討,也對國立故宮文創產業的發展及經營現狀做了相關的闡述,為筆者研究國立故宮文創產品的開發設計,提供了較為詳細的、重要的理論參照。
羅伯托·維甘提著,呂奕欣譯的《設計力創新》一書從管理的角度論述了設計與意義,將設計視為主要創新方式,并結合案例深入分析技術推力與市場拉力的創新,對于筆者在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思維的論述上有很深的啟發。
徐大鈞的《中小博物館發展文創產品的探索與思考》一文側重于對中小型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發展現狀的分析,使筆者進一步了解到國內的相關發展現狀,為本課題提供了理論基礎。
戴曉莉的《把博物館“帶”回家》一文則是針對目前博物館文創產品的分析,主要偏向于強調文創產品對提升博物館品牌的重要影響,對本文對于博物館文創產品品牌化的論述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白皛的《博物館衍生商品的開發與營銷模式研究》一文更多地側重于從精神經濟學的角度,對博物館衍生品的價值及其對于社會發展的意義做了詳細分析。同時,對國際知名博物館,如大都會、羅浮宮、國立故宮等衍生品的開發現狀進行了大量的數據分析,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林守襄的《藝術衍生品的設計策略》一文中從設計學的角度,對產品的設計策略等方面做了相關論述,認為創意設計直接決定藝術衍生品的成敗,對筆者研究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設計有很大的啟示,也為本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和幫助。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一)研究目的
1、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梳理出現今我國博物館在文創產品開發設計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主要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案。同時,希望對該課題的研究能夠引發業內學者對籍由博物館資源開發的文創產品進行多方面的討論,重視開發博物館自身文化資源,最終開發設計出既符合大眾需求,又具有博物館文化特性的文創精品。
2、在滿足大眾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需求的同時,延續文物藏品的生命力,使博物館文創產品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承載者和傳播者。
(二)研究的意義
1、博物館文創產品的教育性特質遠遠大于商業性特質,其目的在于創造博物館的延伸體驗,更好地去服務大眾,滿足大眾文化的需求。因此,本課題的研究對于更好地傳播博物館的文化具有一定的促進意義。
2、籍由博物館藝術品收藏而衍生開發的文創產品肩負著延續博物館教育意義的功能,是完整的博物館體驗的一部分,而博物館良性永續的發展是其實現教育功能持續的先決條件,要實現這一條件或創造更好地條件,必要的經濟保障必不可少。因此,本課題的研究對于保障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和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意義。
3、通過以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上海博物館以及南京博物院為主的文創產品優秀案例進行比較分析,探討博物館文創產品中所遵循的設計原則、設計思維以及產品開發實現的途徑等,為提升我國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設計的質量、種類、創新等具有一定的實踐操作意義。
四、研究的內容
本課題是以歷史藝術類博物館的文化創意產品為研究對象,基本研究內容如下:
1、從博物館自身發展的需要、文創產業的要求以及博物館學的興起三個方面,闡述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的緣起及重要性,并對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的現狀進行分析,為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設計提供一定的方向。
2、對博物館的文化資源進行綜合分析,選擇適合于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的資源,并對目前籍由博物館資源開發的文創產品進行分類,更好地實現資源向文創產品的轉變。在此基礎上,分析籍由博物館資源的文創產品開發的優勢及影響我國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的主要因素,以利于博物館對其文創產品自身所面臨問題的認知,從而降低這些問題帶來的影響。
3、選擇我國在博物館文創產品發展上較為成功的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上海博物館以及南京博物院為主的優秀文創產品開發的相關經驗及理論為研究基礎,根據本課題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觀點,初步建構一套有利于我國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設計的基礎理論架構。
五、提綱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現狀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四、研究的內容與研究方法
五、相關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發展概述
第一節 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緣起
一、博物館自身發展的需要
二、文化創意產業的要求
三、新博物館學的興起
第二節 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現狀
一、相對成熟的國外現狀
二、嘗試與探索中的國內現狀
第二章 博物館資源分析
第一節 博物館文化資源的豐富性
一、館藏文物資源
二、遺址文化資源
三、地域文化資源
第二節 博物館可利用資源的選擇
一、選擇適合開發的文化資源
二、重視代表性的文化資源
第三節 籍由博物館資源開發的文化創意產品
一、出版品
二、典藏復制品
三、藝術紀念品
四、體驗型產品
第三章 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優勢及影響因素
第一節 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優勢
一、藏品資源為文創產品的設計提供核心靈感
二、學術資源為文創產品的設計提供可行依據
三、良好的平臺建設為文創產品的營銷奠定基礎
第二節 影響我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因素
一、外部因素
二、內部因素
第四章 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策略
第一節 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要素
一、文化要素
二、形式要素
三、功能要素
四、情感要素
第二節 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原則
一、品牌識別性原則
二、系列化原則
三、適度包裝原則
四、文化性與創新性相結合原則
第三節 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思維
一、表象思維
二、符號轉化思維
三、意蘊詮釋思維
第五章 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設計實現的途徑
第一節 博物館自行開發
第二節 博物館授權合作開發
一、設計授權
二、制作授權
三、圖像授權
四、出版品授權
五、品牌授權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六、研究方法
本課題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三種:
1、文獻研究法:本研究通過中國資料網、校圖書館以及網絡媒體等渠道,查閱了有關博物館、博物館資源、文化創意產業等與課題相關方面的專著、學術論文以及相關期刊等文獻資料。通過對文獻資料的廣泛閱讀、分析研究、歸納整理等,進一步確定本課題的研究方向,并為本課題的具體研究奠定充分的理論基礎。
2、調查法:通過對北京故宮、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等主要的國內博物館,以及在2014年3月赴臺灣進行為期一學期的交流學習期間,針對臺北故宮、中正紀念堂、中山紀念堂等的實地調查所獲取的大量的第一手資料,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豐富詳實的理論素材。
3、案例分析法:通過對我國在博物館文創產品發展上較為成功的幾大博物館以及國外博物館及相關設計機構等開發設計的文化創意產品優秀案例進行理論分析,進一步探討博物館文創產品在開發設計過程中的基本思路及途徑,為本課題的深入研究提供現實可靠的理論依據。
七、進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論文選題、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畢業論文相關材料,填寫《任務書》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進一步熟悉畢業論文資料,撰寫開題報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確定并上交開題報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畢業論文初稿,上交指導老師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論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裝訂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論文答辯
八、參考文獻
[1]黃維。品牌時代的工藝美術轉型策略[j].百泰視界,2010 (1)。
[2]范秀成。高琳。基于品牌識別的品牌延伸[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12期。
[3]徐大鈞。中小博物館發展文創產品的探索與思考[j].中國文物報,2013-07-10.
[4]林榮泰。《融合文化與美學促成文化創意設計新興產業之探討》[j].藝術學報,第六卷第一期。
[5]劉天韻。原研哉。“空”的設計[j].設計思潮,2011.
[6]徐亦鵬、曹煒芳。關于博物館文化衍生產品開發的探索與思考--以蘇州博物館為例[j].蘇州博物館主編。蘇州文博論叢:第2輯。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
[7]孫曉琳。淺析產品設計中的文化符號[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8-07-15.
[8]鐘慧敏。沈霞。文化符號在產品品牌形象塑造中的應用[j].中國論文網,2011.
相關文章
古代文學新增
古代文學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