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策略

一、組織形式豐富的家校活動,提供家長、教師、學生互動的機會
在傳統的班級管理過程當中,大家所認為的家校之間的合作主要通過開家長會以及家訪的形式來進行。實際上,家校共育并不僅限于這些傳統的方式。隨著教育教學的不斷進步,各種各樣形式豐富的活動如雨后春筍一般涌出。活動,是小學生們最喜歡的項目之一,因此,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對小學生進行教育,往往能夠收獲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為了能夠促進家庭、學校和孩子三者之間的親密互動,促進孩子的健康發展,促進家長與教師之間的溝通與合作,我們可以定期的組織一些多樣的活動,讓大家共同參加,在游戲的氛圍之中增進三者之間的情感。
小學生年齡幼小,他們對于各種各樣的游戲形式十分熱衷,因此在對小學生進行教育時,我們要從他們的興趣出發,設計組織一些學生所感興趣的活動,讓孩子和家長共同參與。比如說趣味運動會、家校同樂游藝會、手工制作、聯歡會等等,這些形式的活動都能夠讓家長和孩子之間有更多的共同游戲的機會。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情感、家長與教師之間的合作,都能夠得到有效的實現。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在這樣的活動當中適當加入德育教育,比如說感恩主題的活動、親情主題的活動等等,都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科學建立民主的家長委員會,充分尊重家長們的意見和建議
為了能夠進一步增加家校之間的合作與溝通,充分地調動家長與學校共同管理孩子的積極性,同時也為了促進民主管理,充分尊重家長們的意見和建議,在家校共育的基礎之上,我們可以由家長們推薦幾名關心班集體工作、教育孩子經驗豐富的家長來擔任家長委員會的成員。學校方面可以定期的召開會議,并邀請家長委員會的成員來參與,向他們匯報學校中各班級的各項工作,以及管理方式和策略,然后再由家長委員會的成員與其他家長進行信息共享和溝通交流。這樣一來,家長能夠及時的了解學校的發展動向,清楚孩子在學校里的各方面情況。
另一方面,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班主任所需要面對的是幾十名學生的家長,這樣一對多的模式在應付起來時可能會有些吃力。家長委員會的存在,能夠促進家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這樣一來,家長對于學校或者對于班主任有什么意見和建議的時候,就可以先進行統一的交流,然后再將這些意見和建議進行統計和整理,由家長委員會向班主任進行信息的投遞。這種方式能夠有效的提高家校合作之間的效率,同時也充分尊重了家長的意見和建議,促進了民主管理的實現。
三、精心設計問卷調查,全面了解家長的各項意愿及想法
在大多數的時候,傳統的家校合作的方式并不能促進班主任全面了解家長的意愿及想法。在家校共育的基礎之上,對小學班級進行管理,班主任需要認真考慮家長對于學校教育的期望,并根據實際情況來對教育策略進行調整。所以說為了能夠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充分尊重家長的意見,我們需要進行有效的數據收集。問卷調查是一種常用的了解家長教育觀念以及教育方法的途徑,如果能夠合理的使用問卷調查這種方式,那么將為家校共育這項工作帶來更加全面的教育依據。
具體來說,在設計問卷調查的時候需要注意幾點要求。首先,班級中的語言應當親和有力,要平等的對待家長,充分表現出教師對他們的尊重,這樣家長更容易接受問卷調查。其次,在對問卷調查中的問題進行設計的時候,應當充分的考慮學生在學校里的表現,內容應當具有針對性,能夠一針見血地反應出當前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比如說:您最看重培養孩子在哪方面的能力?再次,應當豐富問卷調查的形式,問題可以有選擇、填空以及自主回答等多種形式,讓家長方便填寫,說說自己的建議。最后,為了保證問卷的真實可靠性,我們可以進行無署名的問卷調查。
四、創建更多合作機會,促進教育問題的發現、分析和解決
之所以要實現家校共育,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能夠讓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受到正確的引導,成為一個積極健康的人。想要全面落實家校共育并不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而是需要長期堅持,有效合作。在這個過程當中,學校和教師要發揮主導性,為家長們創設出更多的合作機會,同時也要促進家長、孩子與教師之間的了解。為了能夠及時發現教育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并對其進行分析和處理,學校方面可以創建出更多的合作機會,讓家長參與到學校管理當中來,主動邀請家長參與半日觀摩活動,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里的生活。比如說以考試為主題,我們可以讓家長們做“觀察員”,觀察孩子們的考試狀態,觀察孩子們在學校里的日常生活,這樣一來,更多的家長能夠了解自己孩子在學校里的表現和行為,更容易發現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
總而言之,在班級管理工作當中,只有家校共育這種教育模式,能夠為孩子的成長帶來更加積極健康的引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有機結合,已經逐漸成為了教育時代的必然趨勢。因此在未來的工作當中,我們仍舊需要不斷地探索,找到更加合適的家校共育的方式和途徑,為孩子創造出一個明亮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