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及應對策略研究

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對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改善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提高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為當前高校計算機教師普遍關注的重點課題。本文通過對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幾點應對策略,對于提高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
1.計算機課程內容更新速度過快
近些年來,在計算機迅猛發展的背景下,高校計算機課程內容也加快了更新速度,越來越豐富的教學內容涌入到高校計算機課程教材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與實用性,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弊端。首先,教學內容不斷豐富,但教學課時卻基本沒有太大改變,從而導致在有限的時間內,教師要完成的教學任務量更大,教師只能一味地趕進度,而忽略了教學質量。其次,計算機課程內容的更新速度過快,而其他一些相關專業的課程內容卻更新緩慢,很難達到課程間的有機融合。最后,由我國不同地域之間的經濟水平發展不均衡,因而在教育資源的投入上也存在較大的差異。由于計算機技術在發展過程中,軟硬件設備都在隨之更新升級,而一些經濟水平發展較慢地域的高校并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及時對這些軟硬件設備進行更新與升級,從而導致學生之間的計算機水平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
2.計算機教師缺乏多元化的教學手段
目前,大部分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分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在理論知識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還在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由教師占據主導地位,采用灌輸式的方法進行授課,導致學生的課堂參與率極低。在教學活動中,由于課程內容量較大,教師為了趕進度,基本很少與學生進行互動,即便進行互動,也是匆匆而過,沒有太過深入的溝通,導致學生缺乏主動思考的意識,也不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在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下,計算機課程內容也涌現了更多的新思想、新方法及新科技,但教師由于已經習慣按照原有的經驗教學,并未將這些新穎的內容融入教學活動,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難以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目的。
3.計算機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缺乏緊密聯系當前,很多高校的計算機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缺乏緊密聯系,甚至會出現實踐教學與理論知識脫節的現象。計算機實踐教學對于學生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加強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密切聯系,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計算機基礎知識體系,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此外,很多高校所采用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都是從計算機相關專業中選取的,但在實踐教學中卻無法對這些內容進行實踐驗證,從而導致實踐教學的效果難以保證,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
4.計算機教學內容與其他專業教學內容缺乏有機融合
在高校中,每個專業對于計算機的基礎知識需求都不同,且對計算機基礎水平的要求都在日趨增高,如果還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統一授課,將難以滿足各個專業對于計算機的技能需求,無法達到專業教學與計算機教學之間的有機融合,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基于此,如何將計算機教學與各專業教學合理融合,是當前高校計算機教師普遍關注的重點課題。要想改變當前的教育現狀,就要對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課程體系進行改善與創新,加強與各專業教學內容間的聯系,并重點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思維能力,滿足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需求。
5.學生缺少明確的學習目標
首先,一些學生缺少明確的學習目標,在學習生活中缺乏自律性。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教育體系結構也在發生改變,曾經的大學本科教育在我國的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時屬于精英教育,能夠考上大學的可謂寥寥無幾;然而在新時代,大學教育已經變成了普及式教育,高校每年都在擴招,導致大學生普遍就業困難。一些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對于學習的熱情也不高,缺乏遠大理想,再加上大學教育更傾向于自主化,很多學生由于缺乏有力的督促而放任自我,如沉迷網絡游戲等,失去了主動學習的動力與能力。
其次,當前我國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考核評價系統還比較單一,基本只以考試的及格率作為考核評價的參考依據;因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都一味將重點放在了如何能夠獲得更高的分數上,而沒有重視如何使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的應用問題,導致學生的應用能力較弱,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致使學生很容易成為“高分低能”型人才,即便在考試中獲得了較高的分數,但在實際生活中,可能連如何安裝、維護計算機系統都不會,降低了其職業競爭力。
6.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存在差異性
我國的東、西部地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呈現較大的差異性,導致在教育資源上也呈現分配不均衡的現象。來自東部地區的學生計算機水平普遍要高于西部地區的學生,因而,即便在同一個班級,但由于起點不同,學生間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此外,每個學生接觸計算機的時長不同,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程度也不同。有的學生家里條件較好,很早便接觸了計算機,在學前便已有了一定的計算機基礎;而有的學生直到上學才接觸計算機,但學校的計算機設備有限,且計算機實踐課程也有限,因而基礎較差。在這種兩極分化的情況下,教師還在以統一的內容進行授課,導致一部分學生認為教學進度太慢、教學內容太淺,難以激發學習興趣;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教學進度過快、教學內容太難,上一個知識點還沒有掌握,就要學習下一個知識點了,容易產生自暴自棄、畏學厭學的情緒,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應對策略
1.合理編排計算機課程內容
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課程內容應該根據學生的不同專業及不同的計算機水平進行合理編排,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可以分為通識教學層、專業教學層及綜合能力層。首先,通識教學層可以面向所有專業,主要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思維,并教授計算機的基礎應用內容,其中涵蓋計算機科學基礎、辦公自動化、網絡和信息安全基礎、互聯網應用、搜索引擎原理和應用、前沿計算機技術概論等內容,這些都屬于大學一年級的基礎教學內容。在大學一年級下學期或者大學二年級時,可以進一步學習程序設計的基礎內容。
其次,在專業教學層,學生可以根據自身不同的專業進行選修,其主要教授的是關于計算機數據與信息的處理理論及面對不同專業的計算機專業應用,如圖像處理、動畫設計、視頻剪輯、網頁設計、三維建模、智慧城市及各行業的計算機應用技術等。其后續的銜接課程一般可在大學二年級和三年級進行,內容涉及計算機的新技術與各專業應用技術的深化。
最后,在綜合能力層,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及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來自行選擇學習內容,如對前沿計算機技術的專題研究、制作網站、制作宣傳海報、制作動畫項目、開展編程項目等。在大學一年級到四年級,學生都可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這些課程,教師會在后續的教學內容中以創新實驗、創新活動、開展工程項目及開展計算機應用競賽等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2.豐富計算機教師的教學手段
在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慕課等方式開展線上教學,彌補線下教學中的不足。如因線下教學時長有限,無法與學生建立有效互動時,可以通過線上教學與學生加強溝通與互動;在線下教學活動中,沒有及時進行教學實踐時,可以通過線上教學中的虛擬仿真實驗平臺來完成實踐教學,如虛擬計算機組裝、虛擬機測試等。此外,線上教學資源豐富,能夠有效拓寬學生的認知面,并且師生間可通過互聯網來完成優秀教學資源、優秀教學案例的共享,有助于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其次,教師可利用翻轉課堂或pbl教學模式,將教學的主導地位交還給學生。即由學生提前對教學內容進行預習,并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由學生來講授自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再利用小組討論+教學實踐的方式對自身所理解知識進行驗證,有助于提高學生主動思考、獨立思考及實踐操作的能力。教師則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當學生的思維走入誤區時,由教師負責對其進行有效引導,最終使其能夠通過深度思考與實踐的方式完成對教學理論的推理,實現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
3.加強計算機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聯系
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是相輔相成的,通過理論教學能夠使學生更好地解決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而實踐教學能加強學生對教學理論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高校應對計算機基礎教學實踐予以足夠的重視,并加大力度引進相應的軟硬件設施,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實踐條件與實踐環境。高校計算機教師應通過教學設計加強計算機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聯系,在理論教學結束后,安排學生進行相應的實踐,使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的實踐操作去驗證教學理論的內容,提升自身的應用能力及職業競爭力。
4.建立健全的考核評價機制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對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考核時,是以上機考試的方式作為考核評價的參考依據,這與其他學科的考核存在較大區別。其他學科一般是以試卷的形式來校驗學生的學習能力,而這顯然并不適用于計算機學科。但是只以單一的上機操作考試作為學生學習能力的唯一考核評價標準,必然缺乏合理性;因此,高校應該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前提,從多個角度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以凸顯素質教育的重要作用。例如,應將學生的線上教育表現、線下課堂學習表現、實踐能力、學習態度等都納入考核評價體系。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期末考試外,其他考核方式都需要通過日常階段性考核進行評分,最后將積累分與期末考試分數結合成為最終的考核評價標準。這種方式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夠更加準確地反映學生的真實學習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三、結語
計算機基礎教學是高校一門十分重要的公共學科,很多專業都涉及計算機的基礎應用,提高其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基于此,本文提出幾點相應的策略:合理編排計算機課程內容、豐富計算機教師的教學手段、加強計算機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聯系、建立健全的考核評價機制等。文中所提的幾點策略,對于推動高校計算機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
參考文獻(略)
本文收集整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