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效應在學困生幫扶中的應用

我校學生中農村學生占比較大,留守孩子較多,所以班級里學困生相對較多,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班級整體學習成績的提高,精準幫扶的問題亟待解決,因此學校采取措施,讓每位教師聯系一兩名學困生,進行精準幫扶。
如何幫扶學困生?關注就是動力,也就是在學困生幫扶中要應用霍桑效應。所謂“霍桑效應”,是指那些意識到自己正在被別人觀察的個人具有改變自己行為的傾向。20世紀20~30年代,美國研究人員在芝加哥西方電力公司霍桑工廠進行的工作條件、社會因素和生產效益關系實驗中發現了實驗者效應,稱霍桑效應。
筆者在多年的教學中發現,班級的班干部、課代表往往會在最后的高考中,成績突出,這是什么原因呢?殊不知,在高考后期緊張的氛圍下,這些學生與教師接觸多,就會享受到更多的關注,從而產生更大動力,更能激發自身的潛力,成績提升就快。
受到霍桑效應的啟發,我認為自己應該做一位樸素教育的踐行者,按照預定的計劃,每周找自己聯系的學困生談話。
在交談的過程中,利用早讀時間點名學生來辦公室找我。經過一個階段的實踐,明顯地感到學生的紀律及學習狀況與以前相比有很大變化。在實驗中,被觀察者知道自己成為被關注的對象,他們會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行為。首先簡單了解了一下郭同學的家庭情況及學習狀況,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奶奶,高一的時候學習成績還可以,高二時成績下降了,上課睡覺、遲到,對學習沒有信心,在談話中我發現這個孩子對游戲特別感興趣。談話之后我并沒有提出更多的要求,只是告訴他,我是他的幫扶老師并且時刻關注他,有什么問題可以來找我,我可以幫他解決,并給出了我的一點建議。
談話之后,我在課堂上特意觀察了這個孩子,他在課堂上不睡覺了,這個變化令人欣喜。第二次找他談話,不談學習,只談他感興趣的游戲,他很開心,我適當點撥了一下:分一點點精力在學習上怎么樣?我期待你的變化。這次談話之后他有了小小的變化,上課開始認真聽課,且開始背誦基礎知識了。課間我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他,多次關注他之后,他的變化很大,不僅表現在思想方面,更表現在學習方面。高考后他選擇了一所高職學校去讀自己喜歡的專業。
還有一個學生是我所帶班級中的一名女生,高一時成績并不太好,但自己一直很努力,高二時擔任學習委員,班主任及其他任課教師都很關注她,最后高考成績班級第一。在高考的后期,很緊張的氛圍下,與教師多接觸,就會獲得更多的關注,從而產生更多的動力,更能激發自身的潛力。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作為班主任,作為任課教師,一定要多關注自己的學生,平日一個關注的眼神,一聲生病之后的問候,一次輕輕的拍肩都會給學生一種很受“關注”的感覺。作為未成年人,最大的一種心理折磨可能就是不受關注、不被重視的感覺,我們發現一些所謂的“差生”很多都是從不被重視、不被關注而開始走上“差生之路”的。
霍桑效應的有趣之處在于它有助于我們改善生活中的行為。因為別人的關注,我們會收斂一些不好的習慣,向別人展示一個完美的形象。生活中,我們要多關心身邊的學生,渴望被重視其實是一種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需求。所以在教育方面,我要更重視孩子,多了解他們的想法,善于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優點,要摒棄唯成績論。如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經常問老師一些另類的問題,卻被老師以“低能兒”的名義攆出學校。但他的母親卻更關注孩子本身,尊重他的好奇心,耐心教導,最終將他培養成了一位發明家。國內有一檔城里叛逆少年與鄉村乖巧孩子互換生活的節目,劣跡斑斑的少年讓看節目的人怒其不爭。父母給他們那么好的物質條件,卻不知道感恩。如果生活中,父母能夠給予他們多點關懷,關注他們的情感需求,親子關系也不至于如此之尷尬。
關注就是動力,雖然這只是在幫助學困生方面一次初步的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時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但我愿意繼續進行嘗試,并不斷總結經驗,希望探索出幫助學困生的最佳方法,使他們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略)
本文收集整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