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論文開題報告怎么寫?
論文堡
日期:2023-11-22 19:21:04
點擊:550

開題報告,就是當論文題目確定之后,學生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院系批準的寫作方案。它主要說明研究這個課題的目的和意義;該課題在國內外研究的歷史和現狀;論文重點研究的內容,達到什么樣的目標;研究采用的方法和步驟;寫作進度安排以及引用的主要參考文獻資料等。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在論文正式開始寫作之前,先寫出開題報告,再經過畢業論文指導小組審閱修改后,才能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按選題報告的要求撰寫畢業論文。
在寫開題報告之前,要做好一些前期工作。首先,要了解別人在這一領域研究的基本情況,使自己能夠了解自己所選課題在國內外的研究現狀、發展趨勢、研究的主要觀點以及存在的不足等,這就需要去閱讀大量的文獻資料,并對文獻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寫出文獻綜述。其次,要掌握與所選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理論基礎扎實,研究工作才能有一個堅實的基礎,否則就很難深入研究進去,很難有真正的創造。因此, 要加強專業理論知識學習,對以前學過的知識要認真地復習總結;以前沒有學過的知識,也要通過補課的方式,把它理解掌握。這樣在寫開題報告的時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開題報告才能更科學、更完善。
開題報告一般為表格式,它把要報告的每一項內容轉換成相應的欄目,便于按項目填寫,避免遺漏。其內容主要包括論文題目、課題的目的及意義(含文獻綜述和選題的依據和意義) 、課題任務、重點研究內容、實現途徑、進展計劃及閱讀文獻目錄等。
一、論文題目
論文題目就是論文的標題或名稱。論文標題的好壞會影響到整個論文的形象與質量。在給論文擬定標題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名稱要準確 準確就是論文的名稱要準確地把論文所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 比如有一篇論文名稱叫“電網公司財務風險管理與控制策略”(《會計之友》,2008年第12期下),這里面研究的對象是電網公司,研究的問題是財務風險管理與控制;再如“中國虧損上市公司第四季度盈余管理的實證研究”(《會計研究》 ,2008年第4期),這里面研究對象就是中國虧損上市公司,研究的問題是第四季度盈余管理,研究的方法是實證法。這樣的題目別人一看就知道這個論文研究的問題是什么。
(二)用詞要規范 規范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范、科學,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要用。因為寫論文是在進行科學研究,要用科學的、規范的語言去表述自己的思想和觀點。比如有一篇論文題目為“只有建全企業內部監督制度,才能完善企業內部控制”,這個題目假如是一篇經驗性論文,或者是一個研究報告還可以,但作為論文的名稱就不妥。因為論文就是我們要研究解決的問題,企業內部控制這個問題正在探討研究中,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
(三)名稱要簡潔 簡潔是指論文標題不能太長,能不要的字就盡量不要,一般在20個字左右, 最多不超過25個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如“內部資本市場超額價值創造研究———基于資源基礎理論的思考”。
二、課題的目的及意義
課題研究的目的及意義也就是為什么要對這個課題進行研究。要講明該課題國內外研究的歷史和現狀,即有什么人研究過該課題,還是沒有人研究過;如果有人研究過,他們研究的成果有什么問題或缺陷,為什么你還要研究該課題,研究它有什么價值等等,類似于論文的前言或引言部分。 課題的目的與意義的寫法,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研究它有什么實際作用;研究的理論和學術價值等。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
下面我們以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論文開題報告為例,詳細介紹下開題報告怎么寫。
題目: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發展現狀與政策建議
1.選題的意義,相關文獻主要觀點回顧或主要支撐理論:
選題意義: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步伐加快,國際分工越來越細化,國際競爭也愈演愈烈。等待我們的不是淘汰別人就是被別人淘汰。了解中國歷史的我們都知道,和世界脫節就意味著被世界淘汰,沒有實力,那就只能等死。縱觀整個世界經濟格局,我們不難看到國際分工必然帶來國際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和分布區域的動態調整,這就意味著機遇,同時也有風險。我們很欣慰地聽到,中國企業在面對這一風險時,“走出去”的呼聲越來越高。這不僅僅代表中國企業對國外市場的渴望,也是中國企業中走向世界成為大型跨國公司的必由之路,是一條成長之路,是適應經濟全球化的必然選擇。而跨國公司正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在經濟全球化的格局下,一個國家擁有跨國公司的多少和質量決定著這個國家在國際競爭的激流中是否具有主導優勢,也是這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象征。
中國企業“走出去”,對于企業本身和國家而言,都是有著重大意義的。擴大貿易規模不僅可以讓我們的企業面對更廣闊的市場空間,也讓我們的國家得到更多的收益,對于我國能否成長為世界經濟強國有著更實際的戰略意義。中國企業“走出去”,對于中國經濟的騰飛做出了重要貢獻,帶給了我們一批擁有先進的管理技術、科學技術、資本雄厚的跨國企業,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為我國的經濟建設提供了強勁的動力;同時企業的資源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優化配置,為我國的經濟建設節約了大批能源,也為我國經濟建設引進了一大批國際資源。
相關文獻主要觀點回顧:
1、“走出去”戰略的提出。“走出去”思想首次提出是在 1996 年,江書記同志在河北省唐山市考察工作時指出: 要加緊研究國有企業如何有重點有組織地走出去,做好利用國際市場和國外資源這篇大文章。廣大發展中國家市場十分廣闊,發展潛力很大。我們要把眼光放遠一些,應著眼于未來、著眼于長遠,努力加強同這些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包括利用這些國家的市場和資源搞一些合資、合作經營的項目。
2、“走出去”的內涵。盧進勇(2001)認為,“走出去”戰略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走出去”戰略指中國的產品、服務、資本、技術、勞動力、管理以及中國企業本身走向國際市場,到國外投資建廠,開展競爭與合作。“走出去”戰略又稱國際化經營戰略、海外經營戰略、跨國經營戰略或全球化經營戰略。“走出去”與“請進來”相互對應,構成了中國對外開放的兩個重要方面。“走出去”戰略分兩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商品輸出,指貨物、服務、技術、管理等商品和要素的輸出,主要涉及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技術貿易及承包勞務等;第二個層次是資本輸出,指對外直接投資,到海外投資建廠。
3、“走出去”的選擇。(1)“走出去”的必然性和意義。張燕生(2000)認為,“走出去”戰略是我國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國際分工和競爭體系、發展跨國經營的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和長期性的重要舉措,具有重大意義。(2)“走出去”的方式、產業和區位選擇。江小涓(2000)分析了發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特點,并分別以過去5年對外投資增長趨勢、出口規模、固定資產投資規模、gdp份額等為基準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規模進行了預測,指出選擇重點行業和企業的主要依據是我國的相對優勢、短缺要素和結構調整的方法。
4、“走出去”的問題。(1)“走出去”存在的問題。外經貿部國際經濟合作司、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聯合課題組(2002)分析了我國企業“走出去”戰略管理政策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 多頭審批管理,審批與企業得到的優惠政策脫節,事后監管薄弱,信息咨詢服務欠缺,熱點市場出現國內企業無序競爭。(2)“走出去”面臨的風險。單寶(2006)構建了中國企業跨國并購的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和跨國并購流程,并提出跨國并購風險控制的途徑:采取多種渠道增強與目標公司所在國政府的溝通,做出科學的跨國并購決策和計劃,實施金融財務風險防范,做好并購對象的篩選工作,進行技術整合以降低跨國并購的技術風險,致力于跨文化整合。
5、“走出去”的創新方式。李春頂(2008)研究了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與我國企業“走出去”,認為境外經貿合作區是全新的對外投資方式,沒有國際經驗可借鑒和固定模式,是我國企業在國際經營過程中逐步形成和探索的、較為理想的對外直接投資路徑選擇。它能夠避免單個企業實力弱小的風險,發揮集群效應,但這種一次性投入、再逐步招商的建設方式步伐較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且東道國大都為欠發達國家,投資風險較大,并進一步分析了政府和企業各自的行為選擇和定位。
2.論文的主要框架安排或擬研究的主要問題:
前言
第一章 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的背景
1.1 世界政治經濟發展背景
1.2 國內政治經濟發展現狀
1.3 “走出去”戰略的提出
1.4 “走出去”的機遇與挑戰
第二章 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發展現狀
2.1 經濟全球化下的世界與中國
2.2 金融危機前的中國外貿企業
2.3 金融危機中的中國外貿企業
2.4 我國境外投資保護制度現狀
2.5 成長中的中國企業
第三章 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中存在的問題
3.1 管理政策方面存在的問題
3.2 面臨的障礙與問題
3.3 面臨東道國的國家風險
3.4 中國海外直接投資面臨的主要外部風險
第四章 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政策建議
4.1 odi匯兌管理支持
4.2 改善企業“走出去”的外部政治環境
4.3 引導企業實行海外并購模式
4.4 進一步強化落實“走出去”的統籌工作
4.5 改善現有的投資、外匯出入境審批制度
4.6 加快海外投資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4.7 構筑對外投資的風險評估與防范體系
4.8 加大稅收、融資政策等的支持力度
第五章 我國企業“走出去”的前景
5.1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所處的發展階段及未來趨勢
5.2 企業有開拓全球市場空間的需求
5.3 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性資源開發推動企業“走出去”
5.4 國際市場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很大的空間
5.5 我國政府將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更好的服務
結束語
3.查閱的文獻資料目錄及調研情況等: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的報告 [z]. 2001-06-05.
[2]盧進勇,杜奇華. 國際經濟合作 [m]. 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
[3]張燕生,姚淑梅,劉旭. 增強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的協調性 [m]. 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5.
[4]謝康. 中國與wto:規則、挑戰與應戰 [m]. 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
[5]徐強. 投資項目評估[m].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
[6]楊琳,王佳佳,江小涓. 金融服務外包:國際趨勢與中國選擇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7]江小涓. 中國經濟的開放與增長1980-2005年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8]柴海濤. 世界貿易組織與外貿政策 [m]. 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
[9]單寶. 跨國公司經營管理 [m]. 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10]尹翔碩,李春頂. 國際貿易摩擦的成因及化解途徑 [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11]楊丹輝,王洛林. 全球化:服務外包與中國的政策選擇 [d]. 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0.
[12]楊丹輝. 全球競爭:fdi與中國產業國際競爭力 [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13]羅伯特?c?芬斯特拉,艾倫?m?泰勒,張友仁等. 國際貿易 [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14]保羅?r?克魯格曼,茅瑞斯?奧伯斯法爾德. 國際經濟學:理論與政策 [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15]盧進勇. “走出去”戰略與中國跨國公司崛起:邁向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 [m]. 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2.
[16]丁德章,張皖明. 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 [m]. 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
4.論文的寫作進度安排:
20xx年11月15日~20xx年1月15 日 搜集資料并撰寫開題報告;
20xx年 1 月16日~20xx年3月 31日 撰寫初稿;
20xx年 4 月 1 日~20xx年4月30 日 撰寫二稿;
20xx年 5 月 1 日~20xx年5月 31日 修改并最終定稿打印。
相關文章
教育理論新增
教育理論熱點